“采耳”还是“采花”?披着养生外衣打擦边球,现在内情藏不住了
引言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于养生的重视程度变高,传统的休闲养生项目市场发展也迎来新曙光,原本盛行于街边的采耳“小买卖”,逐渐变成了高档休闲项目,成为休闲行业中的大热类别。
项目热了,做的人多了,竞争也就来了,为了能够提高自家门店的竞争力,开始有经营者“走歪路”,把采耳变成了“采花”,披着养生外衣经营灰色服务,现在内情藏不住了!相关部门已经下令要严查。

采耳重回“高大上”队列
很多人对于采耳这项传统的养生技能了解的并不多,实际上根据古书记载,这是一项诞生于封建时期的“贵族养生”项目。
真正的采耳对于技师的技术水平是有很高要求的,采耳的过程当中要提供给被采耳者以舒适的体验,还要避免对耳朵的内部结构造成哪怕一丁点的伤害。得到专业采耳师的服务,往往是一种极美妙的享受。

这种养生项目在古代时,是达官贵人的专享,普通老百姓高处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也根本没有时间和财力来享受类似服务。
到了近现代,采耳服务成为盛行于我国川渝粤等地区的一种养生服务,替人刮脸、剃头的手艺人就能够提供采耳,收费价格往往不高,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够偶尔享受一把。有的是在店里为人采耳,有的干脆拿着一套采耳工具在街边为人采耳,采耳成为了一种随处可见的、没有成本的“小买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想要享受采耳服务的人越来越多,街边采耳逐渐被纳入到了高端养生的范畴之内,
走进了格调更高的养生门店,重新回到了“高大上”的养生项目队列当中。
原本采耳是养生门店的常规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采耳却被很多门店当成了赚“快钱”的工具,打着健康采耳、养生服务的旗号,做着狂打擦边球的买卖。

采耳变“采花”,门店猫腻多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喜欢前往采耳、足疗等养生门店消费的多数是男性,人们在养生门店中聊聊天、谈谈生意,顺便放松一下身心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有些门店为了赚钱铤而走险地增加“另类项目”时,这些男性顾客就成了被蛊惑的目标客户群。
原本采耳的技师以朴实无华的中年人居多,可在一些门店中,却让穿着性感的妙龄少女当做采耳技师,将男性顾客当做服务的主要对象。

提供了躺采、抱采等类型的采耳服务,增加了采耳的风险性不说,也严重地踩踏了公序良俗的底线。
为了能够躲避相关部门的调查,部分门店利用了会员制、会所制来进行顾客筛选,并且会对门店顾客的进店次数进行统计,仅有一些有会员卡的“常客”,才能够开启这种隐蔽性强的服务。层层防范,也让这种灰色经营方式不容易被相关监管部门察觉得到。随着享受此类服务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这堵被商家围堵起来的灰色经营之墙也渐渐坍塌,现在内情藏不住了,相关部门已经下令,会对这种不合法不合规的经营方式与服务方式进行严查严惩。
当采耳这一养生项目,变成了“采花”项目,传统养生行业也在受到巨大的口碑冲击。毕竟喜欢类似服务的人是少数。很多人前往养生门店就是希望能够简简单单地放松一下身心,一旦被这种类型的服务打扰,难免会觉得不舒服。

选择这种经营方式的店家,往往将擦边球式的服务作为提高门店营业额的“最后稻草”,希望借着“灰色经营”来缓解经营压力,赚“快钱”。好在现在有很多顾客主动举报此类商家行为,也为相关部门肃清行业歪风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帮助。
对于那些隐藏了多种服务猫腻的门店来说,经营走正道才是长久之计,经营走偏门只会更快衰败。就算是短期能够有暴利收入,一旦“东窗事发”也终究是一场空。

人们常说“行有行规”,尽管现在养生项目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但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够接受没有底线的养生服务。
小结
当“采耳变采花”、养生变了味,接受服务的人会逐渐改变对这项服务的印象,最终导致采耳服务成为一种被标签化的“灰色服务”。因为个别经营者的不法经营行为,影响这一行业的整体发展!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今日热议:“采耳”还是“采花”?披着养生外衣打擦边球,现在内情藏不住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