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日子”要开始了?老百姓要做好准备,3个原因或成关键
无论是生活在“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还是三四线小城市,亦或是在农村地区生活的居民,相信大家近几年普遍能感觉到,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了。而在未来,这种困境还将持续下去。
近几年社会各界都不太平,外有国际局势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内有“口罩事件”反复发作,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信息都透露出“紧日子”即将开始的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紧日子”的到来呢?

一、“口罩事件”后遗症
自“口罩事件”爆发至今已有3年,在这3年间,全球各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际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美方为应对“口罩事件”采取了多种应急策略,为了避免经济崩溃,美方甚至启动了金融手段来降低影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全球性质的通胀,致使多国出现物价上涨。

各国针对“口罩事件”的相关管控政策不同,全球无法统一战线,导致疾病问题还在持续发酵。考虑到各国之间往来不可避免,病例的流动便无法阻挡,所以未来“口罩事件”反复发作的问题还会继续。
说回国内方面,受国际来往与国内管控等因素影响,“口罩事件”尚未得到平息,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很高。那么在此条件下,居民必然要经历封控、隔离或医疗救治,对基本的生活、工作、学习会造成阻碍。

依靠现行政策,居民的基本需求虽能得到保证,但各方面受阻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导致居民幸福指数下降。所以综合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环境的变化,“口罩事件”后续的“余波”会继续降低居民生活质量。
二、收支难以平衡
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作,老年人会依靠养老保险,而开支方面则来自日常开销,其中包括各种贷款以及生活固定开支。如果是三代人住在一起,那么则需要承担赡养、抚养和教育带来的开销。

理想状态下,一个家庭的收入需要支撑起每月的固定开支,如果有结余部分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比如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看病、失业后暂时没有收入应急等,结余部分(储备资金)就能派上用场。
但由于“口罩事件”持续时间太长,前期影响巨大,后期“余波”未消,这就会导致大家的储备金被长期消耗,不少家庭甚至到了“弹尽粮绝”的程度。储备金严重不足,后续的生活质量只能越来越差。

就目前来看,各领域的市场环境都没有恢复到理想状态。一方面,“口罩事件”凑热闹,导致市场环境变差。另一方面,我国前期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已然排在了世界前列,未来上升空间有限。
大家挣钱越来越难,开销却只增不减,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孩子、有老人的家庭,每月支出根本经不起细算。在这样的条件下,居民生活必然是越来越紧缩的。

三、就业环境恶劣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就业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而“口罩事件”爆发后,则进一步加大了大家的就业难度。各大企业为了积蓄资金,在经济衰退时寻求长线发展,不定期裁员已经成了一种惯性。
而政策调控又导致了大部分人失业,比如“双减”之下的教培行业整顿。最后是应届毕业生带来的压力,据了解,我国应届毕业生已突破千万,大量待就业人员流入就业市场,必然会影响原本的就业环境。

四、面临危机,守好钱包是关键!
其实“紧日子”并没有那么可怕,想保证生活质量很简单,降低需求、守好钱包就行了。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够不够强,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其次是心态。
居民要对生活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日常开销上,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比如冲动消费、超前消费,或者不靠谱的大额投资等,最好都不要去做。

生活变得紧缩,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应该合理降级,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降低欲望”。比如现阶段堂食不方便,大家更倾向于自己买菜做饭,这其实就是降低欲望的一种表现,既省钱又能锻炼厨艺。
一旦心态获得调整,能高度适应“紧日子”的节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开销,那么人们便拥有了对抗“紧日子”的能力。若懂得开源节流,通过提升自己来提高收入,则会进一步改善“紧日子”带来的苦。

总结
依照目前的局势和环境,我国普通居民未来生活紧缩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主要与就业问题、“口罩事件”以及收支不平衡有关。为了更好的应对“紧日子”的到来,早点学会开源节流没有任何坏处。各位朋友,你会如何应对“紧日子”的到来呢?欢迎分享你的经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