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农民工将被“清退”?真的假的?官方回应来了
“农民工”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类人群,对社会基础建设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农民工群体。不论全国一线城市还是小城市,随处可见农民工的身影,我国高速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今年有消息传出,有关部门从2023年起对农民工有了新的调整,对于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的农民工,要将他们统一清退。这个消息属实吗?属实的话,农民工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 农民工群体
中国经济科技都已进入到世界的前沿,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不少农村劳动力选择涌向城市。但对于许多没有学历跟技能的普通农村人,他们只能在城市里从事最简单辛苦的工作,通过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来赚取丰厚的报酬。截止2021年,我国农民工的总量为2.92亿,这意味着五分之一的人为农民工。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41.7岁,50岁以上农民工数量占比达到了27.3%,而30岁以内的占比仅有22.7%。随着城市的不断升级,岗位需求也随之增多。目前我国大环境是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逐渐老去。

大学生从每年500万提高到800万,农民工数量也从每年1000多万急剧下降到200万。目前年轻人更倾向于简单轻松的工作,不愿意加入到农民工队伍里。但因基础建设的需要,造成了工人的缺口。按照经济学来说,求大于供导致农民工工资上升,才有了很多大龄农民工为了维持生计,继续在建筑工地作业的现象。
二、 社会对大龄农民工的制度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农民工年龄限制的新规,据悉,2019年上海市确实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禁止60周岁以上的男性,以及50周岁以上的女性和未成年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工作。

2021年5月上海市再次发布公告,严禁55周岁以上的男性,45周岁以上的女性,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的体力工作。不仅是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大龄农民工的相关规定。从各个地区出台的规定来看,年龄的确成为了一些人进入工地的门槛。
有数据显示农民工的工亡占总生产事故比的15%,其中大多数都是因年龄大、身体灵活性变差导致发生意外事故。每个农民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因此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年龄限制是出于安全原因的考量。大部分施工方为了减少成本,不会给农民工群体购买意外保险。一旦出现事故,没有保险和责任人来为农民工承担后续的治疗费用。为此国家已经严抓农民工意外险问题,但是似乎收效甚微。
目前农民工大部分年纪偏大,各地纷纷出台关于农民工年龄限制的规定。那么大龄农民工又该何去何从呢?

三、大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伴随各地出台农民工年龄要求的制度,大龄建筑民工将面临着被迫失业的境况,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生存影响。农民工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依靠他们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生活。即便子女长大成人,为了减轻儿女负担,许多农民工也会选择进城务工。
而且农民工只有最基本的农村医保和农村养老保险,他们的养老金还是相对较低的,基本上只有几百块钱,也不像城市职工有退休金。如果被限制年龄,将意味着他们会失去生活经济来源。

目前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尤其农村为了给子女在城市里买房安家,一家人都背上贷款。失业后的大龄农民工,回到农村继续种地只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若找不到工作,当地人力资源部门表示会给与帮助,找到保安或保洁人员等消耗体能较少且安全的工作。

关于保障农民工基本生活问题,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意见,其中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农村新面貌,许多农村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结语
大龄农民工就身体方面而言,都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在工地从事体力工作。在没有社保的情况之下,直接将这些农民工从工地上清退,其实也不是最完善的举措。相信相关部门会给出更为妥善的解决之策,解决好农民工退休的生活保障问题。
各地纷纷出台对农民工年龄的限制,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