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年轻人率先统一外卖口味
文 | 华商韬略 600
踩着十点上班打卡的打工仔,关掉钉钉的另一件事,就是打开外卖软件,在已经倒背如流的外卖商家中纠结一个小时。
十一点,距离外卖高峰期已经只剩半个小时,如果再不做出选择,届时将会面临外卖迟到,吃饭和午休互相挤占时间的尴尬局面。
最终,一份食之无味的18元套餐被点击加入购物车,最后再搭配上2元的虎邦辣酱,凑满20元起送价,完成付款,一天的生存任务再度达成。

周边外卖真正可选的本就不多,速食包、预制菜还带来了打工仔们不愿直面的真相,明知如今多数外卖都是快速加热的流水线产品,但碍于金钱与时间的双重困境,也只得沉默不言。
根据餐宝典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行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未来,这个数字甚至可能超过万亿。
速食包、预制菜随着外卖而兴盛,带来的却是打工仔们无法得到刺激的味蕾。随着午餐逐渐变得敷衍,打工仔们不得不从触觉上另辟蹊径。

图注:2022年9月18日,“专家称预制菜如同猪狗食”的词条冲上热搜
所有的味道最终都会归于平淡,唯有痛楚才能一再刺激内啡肽和多巴胺的产生——辣酱。
老干妈确实好吃,但在办公桌上一直摆放多少有碍瞻观。
而根据青山资本发布的《孤独之下 独居时代 2021年度消费报告》显示,一人户家庭占全国家庭户数比例已飙升至1/4,同时,有65%的90后外卖订单为一人餐。
因此多数年轻人那本就20元左右一份的外卖,老干妈10元左右的售价并不是其凑单的完美选择。
老干妈确实有些萎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老干妈营收42.01亿元,同比下滑约12亿元,回到2018年的水平。
此时,虎邦辣酱映入眼帘,在一些商家折扣中,最低仅有0.1元。
虎邦辣酱,俨然已经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眼中的救星。即便是抛开味道不谈,2到6元的售价,也刚好解决凑单难题。
如今,搜索虎邦辣酱,多数照片都完美包含外卖、键盘、办公桌等关键要素,甚至就连虎邦辣酱的官方微博都是如此宣传。

虎邦辣酱,似乎天然就是为外卖而生。
2015年10月,虎邦辣酱的运营公司——青岛辣工坊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当时的虎邦辣酱创始人陆文金正愁不知从何破局。
如今的老干妈牢牢占据着辣酱行业约20%的份额,虽不是无法超越。但根据陆文金介绍,老干妈在9个省中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第二虽各不相同,然而他们基本都是老干妈的翻版,没有太多的破局优势可言。
因此,陆文金定下两大原则:凡是跟传统模式一样的,不做;凡是和竞品一样的模式,不做。
正巧在那一年,正是打工仔们最开心的一年——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疯狂扩张,各种资本纷纷下场,钱是越烧越多,带给打工仔们的优惠随之越来越大。
仅仅一年时间,2016年,外卖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600亿。2017年,再度突破3000亿。
虎邦辣酱开始瞄准外卖领域。
2016年,率先推出小包装的80g和50g,刚好适合外卖配餐。
2017年,更进一步,推出30g乃至15g的袋装产品。
另一方面,陆文金要求地推人员协助刚进入或准备进入外卖行业的商家,帮助他们进行一系列入门运营服务。
这两招,为虎邦辣酱带来飞速增长。自2016年开始,虎邦辣酱营收就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2019年末突破2亿元。
2019年,在头部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间中,虎邦辣酱仅2分钟就卖出160万罐,刷新快消品行业记录。同年双十一,更是在电商平台上狂售500万罐。相比起来,整个2015年,虎邦辣酱才仅售几万罐。
而在外卖TOP200中,有70多家连锁品牌、约3万多家商家,与虎邦辣酱达成合作。
如今的虎邦辣酱,已经被称为“第一网红辣酱”。吃惯了外卖的年轻人们,不少还将虎邦辣酱的习惯带进为数不多的“正餐”当中,使得虎邦辣酱成功靠外卖走进人们的视野。

虎邦辣酱的传奇,固然值得称赞。
只是,回头看看,年轻打工仔的午餐,除了虎邦辣酱的自由,还有的选吗?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