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2006年男子叫“赵C”,被当地公安局勒令改名,结果如何?
原标题:纪实:2006年男子叫“赵C”,被当地公安局勒令改名,结果如何?
文/江湖独白专栏
当妻子怀孕之后,男方便会开始思考孩子的名字,这是对孩子第一次的重视,它将跟随孩子一生,很多家长对此都是头疼不已,便不断查询族谱和相关成语,试图给孩子来个响亮的名字。
可随着普法时代的到来,姓名也越来越规范,曾经“狗蛋”的叫法也被修改,毕竟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之前知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家长又是如何帮孩子起名的?

2006年8日,江西省的一位大学生因为姓名特殊,在鹰潭市公安局办理二代身份证时,现场的民警要求其尽快改名,这让男子很是不理解,跟着自己二十多年的名字为什么要更换?
说出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相信,之前的身份证上登记的是“赵C”,这个用字母来做名字的,也是相当罕见,派出所给出的原因是“C”是英文字母,没办法录入全国的户籍系统,只能要求其改名。

这件事瞬间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注意,经过多次的申请,赵某仍然没有重新办理二代身份证,只能将鹰潭市公安局告上了法庭,庭审的结果也是让人大感意外。
说起赵某的名字,父亲赵志荣深感惭愧,在1986年7月18日,他欣喜地从产房将孩子抱出来,考虑到孩子的来之不易,便准备给他来个响亮的名字。
赵志荣决定从字典中寻找合适孩子的名字,始终没有找出心满意足的文字,这让他头疼不已,就在他想不到办法时,突然看到了桌子上的英文字典,这让他开始有个重大的决定。
“为什么不用英文字母来做名字?这听起来指定独一无二。”初为人父的他认为这个想法不错,连忙将英语书籍拿起来翻看。
按照赵志荣的想法,中国的人数众多,字母的第一位又是C,那就直接用C作为名字,这让他决定这名字肯定很独特,就此为赵C这件事埋下了伏笔。
小时候的赵C根本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字受到什么关注,在1986年后,有电脑和手机的家庭不多,最多是小伙伴之间的一个玩笑话,他的学生时代就在这样的打闹中平淡地过了下来。
父亲赵志荣表示这个名字起在了英文刚好流行的时代,为了让孩子在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掌握这门特殊的外语。
长辈们对下一代的希望都放在了姓名之中,C也代表了中国,希望儿子在成长之后不要数典忘祖,这样一想赵C这个名字还是满满的期待。

在赵某懂事起,这个名字就一直跟随着他成长,小伙伴也亲切地叫他“西西”,这让他感觉到满满的在乎,可是读过书的他明白,这个名字很大程度会影响接下来的身份证办理。
2005年,当考上大学的赵某准备办理身份证,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鹰潭市公安局没有因为他的名字特殊而刁难自己,顺利地拿到了第一代身份证,一时悬着的心很快就落了下来。
赵某对此很是兴奋,在和同学沟通时也是使用这名字,虽然听起来怪,但是在身份证的证实之下,同学也慢慢习惯了这个名字,可是接下来第二代身份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信心。
在新的身份证面世之后,赵志荣便催着孩子去办理,认为有第二代身份证后办事更方便了,赵某看到别人拿着新身份证炫耀,立马决定去公安局办理身份证。
这个时候公安局给出了不同的说法,由于身份证上的C字母无法录入系统,没办法办理二代身份证,这让赵某兴奋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身份证没办法正常办理,对他来说只能使用第一代身份证,可是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会受到限制的,听到民警的解释,赵某表示这个说法没办法接受。

用了二十多年的名字,现在突然要改成别的名字,这换谁谁能接受?
在考虑到改名之后的影响,赵某选择第二天再过来询问,鹰潭市公安局给出的解释是公安部有通知,此后的名字中不能有英文字母,听到这个说法,赵某表示不能接受这个通知,要求跟第一代身份证一样办理,遭到了公安局的拒绝。
赵某想到之前二十多年都是使用“赵C”这个名字,一旦改名,此前的所有资料都要重新命名,办理的时长更加繁琐,打算暂时性使用第一代身份证。
随着第二代身份证的推广,赵某根本没办法继续使用第一代身份证,只能提出诉讼,状告内容为公安局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关于这场改名风波,意味着很多人的改名之后的问题,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普通公民向检察院起诉当地公安局,这件事听起来很是匪夷所思,在接下来的审理过程中更是一波三折。

起初月湖区人民法院很快就做出了一审判决,同意了赵C维持原有名字的请求,法院认为公民的名字是自身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行让其改名,在查看赵某的姓名过后,也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认定有权继续使用名字。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2008年6月份,鹰潭市公安局就此案提起了上诉,并且向上级单位请示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公安局给出的批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民身份证上的姓名登记应该用规范汉字填写,明显赵某的姓名不规范,使用了英文字母。
这只能将压力给到了赵某一家,面对这个明确的回复,父亲赵志荣给出了另一条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规定一点:居民的姓名可以使用汉字以及规范的数字符号。
这样的争议性让此案一直在争论,关于字母C算不算规范内的数字符号,成了这件事最大的疑问。如果让赵某继续使用“赵C”这个姓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人在起名时候的想法,将字母加入到姓名之中,对录入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
镜头给到了赵某一家,对他们来说,“赵C”这个姓名已经使用二十多年,不管是一开始的寓意还是后来的个人资料,一经修改都是耗费时间的。

大家都能理解此次的案例特殊性,希望从正确的角度解决这件事,有人认为可以把赵c这个名字推进到公安局的人口管理系统,将此事更加人性化处理,双方都各执己见,没办法说服彼此,案件就一直拖着审理。
直到2008年2月28日,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件事进行了二审,现场有不少的记者参加,总共用了三个小时的相互辩解,最后法院出面调解,双方才达成一致的意见。
赵C表示愿意改名,将C改成规范文字,鹰潭市公安局也表示,愿意协助赵C改名,愿意对他接下来的改名程序从旁协助,这样的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
其实到了现在公民的改名也不算少见,在发现特殊文字之后,当地的公安局都会要求本人修改,从旁协助办理新的户口本和身份证,特别是各项法律法规完善后,已经没有人能用英文字母作为自己的名字。

这起改名风波也让很多家长看到一个问题,在取名时一定要慎重,不能因为一时的念头选择奇特的符号,用外国文字当名字不可取。
在针对这起事例之后,很多人加入到改名的讨论之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叫法,证明了姓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的一种传承文化,姓名在确定是都有不少的讲究,每个名字的诞生,都代表着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