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朗普也许就是那个“天命人”——基辛格的神预测!
- 作者:Chairman Rabbit来源:tuzhuxi(ID:chairmanrabbit)2016年特朗普刚刚赢得大选时,民主党、建制派(包括共和党里的建制派)都非常愕然——这个事件一时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尽管2010年代,全球民粹右翼运动已经展开(从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治的兴起),但由于特朗普的人设太特殊,太具戏剧成分,所以人们对他还看不清楚,不知道他只是一时现象(所谓“昙花一现”),还是代表着一种更大的趋势。 特朗普只是昙花一现? 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特朗普...
-
- 谢锋:企业用脚投票,坚定选择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
-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消息,10月15日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纽约举行2024年度颁奖晚宴,谢锋大使应邀出席,现场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微信公众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全文如下: 尊敬的格林伯格执行副主席,欧伦斯会长,威廉•福特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首先荣幸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阁下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的贺信。习主席的贺信,表达了重视中美...
-
- “56年来最艰难时刻”,英特尔被曝考虑拆分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
- 当地时间3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公司正与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合作,以帮助渡过该公司56年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据其透露,该公司正在讨论各种可能的情况,包括拆分其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以及哪些工厂项目可能会被关闭。这些讨论目前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他提到,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一直在就各种可能性提供建议,其中可能还包括潜在的并购。这名知情人士还表示,这些方案预计将在9月份 “这几周很艰难。”当地时间周四,基辛格在德意志银行科技大会上对投资者坦言。他说,英特尔试图在财报中对下一步行动...
-
- 周德宇:美国战略大师就和民国大师一样,你听过的比见过的多
- 中国外交部8月24日宣布,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邀请,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将于8月27日至29日访华,举行新一轮中美战略沟通。值得提醒的是,这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隔八年再次访华,也是沙利文在国安事务助理任内首次访华。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职责是为美国总统在国家安全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制定和执行政策, 当然,有人要说了,你学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大师得靠实践历练。但是这对于美国新一代国关人就更没谱了。比如你看...
-
- 尼尔·弗格森:基辛格的“缓和”战略,对当下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 在本文中,作者尼尔·弗格森深入探讨了亨利·基辛格的“缓和”(détente)政策的历史维度与战略维度,同时指出当代美国政府正试图与中国达成一种新型的缓和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对于西方舆论界一直流传的“中美新冷战”一说,早在2020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王毅就曾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中方一直坚定不 这些批评并非完全错误。到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原始数量上已经能与美国平起平坐;到1970年,...
-
- 美媒:英特尔等美国三大芯片巨头CEO将前往华盛顿,游说拜登放弃对华出口新限制
- 综合彭博社、路透社当地时间15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三大芯片巨头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其首席执行官(CEO)计划于下周前往华盛顿与与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举行会谈,希望游说拜登放弃推出新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截图自路透社 路透社援引两位据称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的话称,下周的会议可能是一场包括公司高管与美国官员参与的联席会议,计划讨论市场状况、出口管制以及影响其业务的其他事项。报道称,除了三家芯 据观察者网早前报道,6月底多家外媒放出“拜登政府将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消息,称继去年10月对出口中国的人工...
-
- 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美中需要“新上海公报”
- (观察者网讯)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暨《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50年前的2月27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这也是中美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美中关系的未来在于1972年。”50年后的2月27日,美国前贸易代表、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彭博社发表署名文章称,中美需要新《上海公报》。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署名文章:美中关系的未来在于1972年 “国际公报...
-
- 约翰•桑顿:美国人总想分个输赢,有人认为“双赢”是中国赢两次,他们更喜欢“互利”
- 亚洲协会董事会主席、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荣誉主席约翰·桑顿(John L.Thornton)在发言中表示,中美两国的相互争斗并无意义,如果双方能共同努力,100%的全球问题都将更快、更好地解决。约翰·桑顿通过视频发言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约翰·桑顿谈到了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所著《基辛格谈基辛格》一书。洛德是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人...
-
- 王毅同布林肯通电话:巴以冲突当务之急是尽快停火止战
- 据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微信公众号“宽广太平洋”12月6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布林肯感谢王毅赴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王毅说,基辛格博士始终主张中美两个大国应当相互尊重、共同演进,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多次强调美方应充分理解台湾问题对中方的重要性,他留下的外交遗产值得后人弘扬和发展。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成功会晤,确定了面向未...
-
- 基辛格访华两年前,中美“隔空”互动办大事!
-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前国务卿基辛格,于2023年11月29日,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0岁。我看到这个消息,立刻想起了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五福临门。这个词中国人很熟悉,但到底是哪5个福分?可能有的朋友并没有深究,我今天想跟朋友们一起复习一下。五福临门里面的第一福是指富贵。简单而又通俗一点地说,富就是指有钱,贵就是指有地位,通常意味着做官。富贵就是指又有钱又做官,这实在是太好了。在很多人心中,这几乎是人生的全部了。甚至,二者...
-
- 为什么白左和红脖子都骂基辛格?
- 来源: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作者:北方朔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纽约时间2023年11月29日晚去世了,对此我国外交部门对这位和中国打了半个世纪交道的外交家表示哀悼,在我国互联网的讨论之中,很多人也感慨一位优秀的战略家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对手从此不在,这种态度甚至是跨越政治立场的,虽然用词不同,但是国内大多数舆论对基辛格的去世表示了礼节性的尊重。但是在英文互联网上,对于基辛格的舆论就没有这么友好了,如果说大一点的媒体还算是保持着相对客观的态度讨论基辛格的功过是非的话,那...
-
- 基辛格刚死,石油美元就绷不住了!
- 原创: 金桥智库来源微信公众号:王诚说人生已获授权最近这些年,西方及其支配的学术界一直喜欢攻击中国是专制政体,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社会,其中最狠的一条就是说中国的人治是“人亡政息”,不具备法治的稳定性。其实这种观念极其肤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法治归根到底也是人治,法律是人制订的,也是人来执行的。 “人亡政息”的事儿,不独属于中国,美国也不会例外。这不,基辛格刚死,石油美元就绷不住了。由于美国限制沙特投资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以及中国早就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市场,沙特正在考虑终止石油美元。基辛格...
-
- 金灿荣:基辛格去世,美国政界或难再出“大智慧”
-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著名外交家、战略家亨利·基辛格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传奇陨落,其在美国外交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外界对其外交功过的评说,却褒贬不一,乃至陷入两极——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拉美等地民众口中的“战争罪犯”。如何看待基辛格的一生?晚年时期,其对美国政坛影响式微,这是否说明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已“不合时宜”?观察者网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 观察者网: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若看国际舆论,基辛格的外交表现又饱受争议。比如,在批评者眼中,他是“战争...
-
- 读懂基辛格,读懂这四十年!
- 来源微信公众号:九边已获转载授权基辛格这人在中国和司徒雷登有点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几乎谁都听说过,但好像又谁都说不上来这人到底是干啥的。正好这两天他去世了,我这边也聊聊。01基辛格的上位史基辛格在中国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词咱们从小听到大,不过能得到这个称号的人,并不多,一般是那种实实在在给中国带来了好处的人,才会给这个名号。 那问题来了,基辛格干啥了?他配得上这个名声吗? 如果要用个中国人做比较,来描述基辛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看张维为。张本人是学者出身,现在也在复旦当教授;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