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使人成长---豪仕阅读网

这届年轻人,又丧又惜命!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3-05 06:15:41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来源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


给80后当年泼的脏水



有些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也许被人慢慢淡忘了,可我还记得。


本世纪的前十年,社会舆论对80后的恶意非常严重。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社会上的中老年人们,一提到80后,就说他们没有责任感、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眼高手低,是“垮掉的一代”。


那个时候网络媒体还不发达,还是纸媒的天下,各路报纸还能动不动让全国人民“泪流满面”一把。虽然当时纸媒的质量也谈不上有多好(但比如今新媒体的平均质量可能还是好一点),但在事实上形成了舆论垄断,80后在当时年纪尚小,泼在自己身上的这盆脏水也就很久都没有洗干净。


作为一个90后,目睹当年对80后的集体污名化的时候,我更小。但以有限的与80后接触的经验,也能感觉到这个批判是荒谬的。1980-1989年十年间出生的人大约有2.3亿,这2.3亿人内部的差异性就很大了,把这么大一个群体贴上负面标签,不分青红皂白,实在是过于武断了。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些大人竟然没有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懂事讲理,大人里面的混蛋,我看可是不少。


退一万步,即使这2.3亿人(算不算一代人另说)真的是“垮掉的一代”的话,那么当时他们都还年轻,还没进入社会,很多人还都未成年,他们垮掉的责任,应该由养育他们长大的监护人来负一大半吧?


事实上,当时还真有从养育过程这个角度的声音,只不过最后的落脚点又变成批评80后,大意是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显得非常骄纵。他们成长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没吃过苦,没受过罪,没挨过饿,脑子里没有惨痛的历史记忆,所以肆意妄为,无所顾忌,自高自大。


可这种观点更是毫无道理。哪怕我们现在都还是发展中国家,吃饱穿暖也不过几十年,说什么物质极大丰富就是扯淡——吃饱穿暖是做到了,教育、医疗、文化资源都还紧平衡着呢,就更别说十多年前的世纪初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有多缺乏了。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本质上是只把吃饱穿暖看成伟大成就,把人当猪养不过如此——你又怎么能指望猪有太多理想呢?


至于没吃过苦受过罪就不能成长,那就是屁话。上个世纪中国历史充满动荡,那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挨了多年饿,本就是不幸的,令人同情的。但如果刻意美化这种不幸,并认为年轻人不受点苦就不能成长,就会骄纵,那这么认为的人只能说是受虐上瘾,看别人没受过虐,心里感到不平衡罢了。


这种对80后集体污名化的氛围,一个明显的改变拐点是汶川地震。2008年的那场灾难里,当时二十多岁的80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很出色,显露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用实际行动打了那些不看好他们的人的脸。当年的大领导是这样评价他们的:

“在最近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这届年轻人,又丧又惜命!


大领导发话,老笔杆子们就不敢再对80后指指点点了。





90后被泼的脏水



后来80后的口碑逐渐转好,还有一个因素是他们逐渐成长起来,走上了关键甚至领导岗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能反击而且说话有人听了。在媒体方面,80后们陆陆续续成了主编,开始洗稿非虚构、骚扰女下属了。


但不管怎么说,80后仍然可能是被污名化最严重的10年生人。相比之下,90后的舆论环境可以说宽松了不少。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得感谢自媒体,90后的创造力早就释放了很多年,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虽说乱糟糟的,但也不至于任由一种声音一手遮天了。


但上几代人对后辈的偏见并没有消失,而且越是无能的人,越对晚辈抱有顽固的偏见。


我经常看一些年轻人的亚文化研究,知网上的论文里,做得比较好的是饭圈研究,这可能是因为本身有对粉圈感兴趣的年轻人参与,甚至是粉圈内部人士在搞这类研究。可是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丧文化”、“佛系青年”的研究,则充满了主观臆断和道德说教。


有些论文片段摘抄出来,甚至是十分可笑的。


比如下面这一段:

“‘佛系文化’实质上是“避世主义”的代名词,本质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利己主义’。‘90后佛系青年’由于受到西方多种文化思潮和‘丧文化’的影响,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以‘无所谓’作为逃避自身责任和利己行为的借口。”


看看,这“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大帽子就这么扣上来了,说得好像奋斗逼就特别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一样。


还有一篇可笑的文章,把如今“佛系青年”和美国“颓废的一代”相提并论,原文是这么说的:


“‘颓废的一代’主张得过且过的极端享乐化生活态度,这导致了诸如一夜情泛滥、同性恋流行、滥用毒品、生活混乱、与家庭决裂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青年群体中,已经或多或少开始出现当时美国青年所遭遇的那些问题,‘佛系青年’只不过是出现的众多问题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


这就更可笑了,这篇论文发表在期刊《中国青年研究》上,居然把“同性恋流行”当做严重的社会问题,看来他们是真不知道“恐同即深柜”的道理。


还把我们这些丧得不行的人和“颓废的一代”相提并论。拜托,别觉得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被叫做“颓废的一代”,他们就真颓废了。人家那一代人年轻时战天斗地,出了多少文学带师、带艺术家咱就不说了,老了还生龙活虎。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那批美国人迄今为止出了3个总统统治了美国20年,还很大概率会继续统治下去(无论是特朗普、桑德斯、拜登还是沃伦)。


这届年轻人,又丧又惜命!


90后这一代人呢?既没有滥用药物,也没有出门搞事,更没有高喊“我有一个梦想”。宅在家里做个普普通通的人罢了,也不是不上班,怎么又被拉出来锤一遍了?





爹味研究真多



但东西还是有两面性,有些研究“丧文化”的论文里,也还是有点可取之处的。


比如他们把“丧文化”和日益严重的阶级固化联系了起来,有论文就提到:

“‘佛系青年’现象的产生与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冲突、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阶层固化以及社会道德沦丧等问题息息相关,尤其是房车压力、婚姻压力、学业压力促使更多青年借助‘佛系’文化来发泄苦闷,表达不满。”


这届年轻人,又丧又惜命!


可是分析了这样的大背景,该论文还是想试图引导这一代年轻人,所以文末居然给出了这样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解决方案:

“‘90后’‘00后’群体普遍生活在物质生活较为优越的年代,对于战争、贫穷缺乏亲身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感性材料了解上,对真正的苦难认识不够。而物质生活的丰富又进一步抬高了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期待,一旦达不到目的,则很容易产生消极避世的心理。所以针对‘佛系青年’的引导可以通过开展挫折训练,以磨炼青年群体的意志品质。”


这段看得我目瞪口呆,敢情年轻人还没经历过真正的挫折,非得受受战争、贫穷的苦才行。这路爹味意见,恐怕年轻人都听多了吧,不过就是“你就是没吃过苦!”、“你就该多受点磨练”的变体。可是生活中很多挫折,不过是空耗时间,父辈的老人家在工厂苦了一辈子还不是下岗了,从他们酗酒的样子里可没人能看出来他积极向上在哪。


这些人让人去受苦,只是一时哄骗罢了。


查一下这些作者,很多都是研究所谓的“青年道德”,写出这类文章的,都是没深入过青年,单靠主观臆断,就在期刊上灌水捞成绩的“学者”。

这种学者还不如在《冰川冻土》上吹捧导师和师娘的徐中民呢。徐中民的若干论文虽然扯淡,但真正的科学成果也是有的,而且做实验的时候是真的坚守艰苦大西北,发几篇核心论文不冤枉。虽然他人是魔怔了点,但肯定比这些坐在大学办公室里在期刊上灌水的键盘侠强很多。


要是依靠这些不调查就乱灌水的学者做决策,也怪不得年轻人会有意见。


话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年轻人就业问题怕是会有点严重,国家出了很多政策,比如提出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扩大中小学教师招聘、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等,已经很努力了。这个时候,这些所谓的搞青年研究的中老年学者,就请不要出来添乱了,有时间把你家不成器的儿子管教一下吧,让他试着不走关系升学就业。


此处插句题外话,国内做青年研究的还是有做得好的领域,比如农村青年研究,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学者都已经辛苦下乡做田野调查了,投机取巧之辈会少很多。





不想死,也不怕死



上述研究“丧文化”、“佛系青年”的论文里,提到年轻人多以自我为中心。这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新一代人可能是最近几十年最关注自我的一代人。


但这并不能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联系起来。


当年汶川地震,80后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这次新冠疫情,被认为“丧”、“佛系”、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仍然体现出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可还是盼着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越来越好的。


我们的读者里就有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甚至都有快不算90后,该算00后的护士了),也有在基层每天肩负着防疫任务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中很多人还是待遇并不怎么好的临时工。


说他们贪恋物质待遇,是说不过去的。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就更不能解释他们的无私付出。


事实证明,90后平时可能会追求享受,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也可能“丧”,情绪低落,但他们确实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他们有值得珍视的东西需要保卫——这套话语体系,是那些只知道鼓吹“奉献”的人不能理解的。


也许90后平时会丧会佛系,但是他们可不是想去死,更不会想去无谓送死。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因此更珍惜生命,还要留住这条命享受、消费、追星呢。


这届年轻人,又丧又惜命!


面对疫情,宣传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可以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做好防护就直面疫情,那叫白白牺牲,是可惜可悲的。我们要的是打赢疫情阻击战,不是要看牺牲的悲剧。在这种时刻,像90后们那样惜命才是对的,正如一位上海医生说的那样,人人都怕死,才能最快切断疾病的传播。如果有一部分人不怕死,胆大,整天在外面到处乱窜,这样的话大家都完了。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盲目相信偏方食补,更多地在平时吃野味呢?是谁在早期并不重视,怎么劝都劝不动,坚持要搞家庭聚餐呢?是谁在家庭聚会上,在餐桌上唾沫横飞,仿佛不说话就要了他们的命呢?是谁在家里待不住,隔三差五就想出门聚会,根本做不到慎独呢?是谁还偷偷摸摸出来打麻将,一口唾沫一次码牌,手上不抓牌心里不痛快呢?又是谁冲出家门排队去抢双黄连呢?


还有谁,坐在90后医护一线冲锋的功劳簿上,心安理得地分奖金呢?


搞代际对立不可取,所以上面的这段也就写到这。老一辈人有其时代局限性,不过有一点好,那就是听国家的话。中央重视了,他们就重视了,大年初二的我也就松了一口气——我想很多劝不动家里长辈的同龄人应该有类似的经历。要是他们和韩国的邪教徒一样盲信邪教,那局面就更不可收拾了。


当然,90后里也有坏人。某些公众号打着90后的旗号,搞了好几个矩阵号,正话反话怪话都说了一遍,真正做到了把流量韭菜应收尽收。老油条说真羡慕这群人的脸皮。


连他都这么说,可见自我中心的坏人,那可是真坏啊。




参考文献

戴仁卿, 杨殿闯. “90后佛系青年”文化现象的反思与解构[J]. 当代青年研究, 354(03):32-38.

黄勤锦. 网络空间青年人“丧”的呈现机制与社会解码[J]. 当代青年研究, 2018, 354(03):59-65.

缪笛. “佛系青年”现象生成逻辑与引导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9).

谢昌逵. 解读“80后”的代际冲突[J]. 青年探索, 2015(04):75-80.

宋德孝.青年“佛系人生”的存在主义之殇[J].中国青年研究,2018,(3):41-45.

谭雅静. 青春与成长——“80后”大学生在灾难中重塑自身形象[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1):54-57.




本回完


相关文章

  • 日本政府呼吁年轻人减少外出 日媒提醒民众勿被流言误导
    日本政府呼吁年轻人减少外出 日媒提醒民众勿被流言误导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日本政府呼吁年轻人减少外出,不要到人流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同时,日媒刊登社论指出,勿信网络流言,增购超出需要的东西,这样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损人害己。据日本《读卖新闻》3月3日报道,为防止新冠肺炎感染扩大,日本政府感染症对策总部专家会议3月2日召开记者会,呼吁10至39岁的年轻人不要前往人流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这是因为,年轻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由于症状较轻,可能在不注意的情况下 报道称,专家会议3月2日发布意见指出,北海道确诊病例较多的原因是,一部分年轻人在城市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不自知,他...

    2020-03-03 20:25:21
  • 台湾年轻人的真实现状 人均月工资多少钱
    台湾年轻人的真实现状 人均月工资多少钱

    在上世纪70、80年代,台湾曾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在国际上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但在如今,台湾地区已经开始被大陆的各大城市超越,那么台湾年轻人的真实现状是怎样的?人均月工资多少钱?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台湾年轻人
    根据媒体的调查数据,台湾人的平均月工资在4.5万新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10459元。而年轻人的平均月工资,在3.5万元新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8135元。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增长放缓,...

    2020-03-03 19:55:41
  • 那些创业的年轻人,今年还能从蝌蚪变青蛙吗?
    那些创业的年轻人,今年还能从蝌蚪变青蛙吗?

    这个春天,如何活下来,是悬在创业者头上的问题。 西贝的董事长贾国龙称,西贝的2万多员工处于待业中,即使贷款发工资,公司也只够撑3个月。解散和辞退员工的事情已经发生,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百程决定关闭公司启动清算准备的消息刚传出,优信也向员工发出了停工待岗通知书。因为疫情,突然陷入困境的创业者众多。2月2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也发表朋友圈称,今年比非典还严峻,对很多创业企...

    2020-03-03 12:17:05
  •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感言:年轻人,少熬夜!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感言:年轻人,少熬夜!

    一位年轻插画师感染了新冠肺炎,住进方舱医院,她用手绘漫画的方式记录了在方舱医院的生活。经历了这场病,她想向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说一句: 少熬夜!近日,一组记录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日常的漫画火了,作者是这里的“住客”——一位80后的兼职插画师黎婧 。2月17日,武汉阳光明媚,黎婧洗了个头,通过外卖快递买了一支签字笔和一个方格本,画了第一幅漫画。 治愈患者黎婧 :第6天的时候开始画医护人员,我先把他们平时的工作状态拍下来,剪辑成一个小视频,根据里面的每一段,把它节选出来,画一个定格的漫画。△医务人员教...

    2020-02-28 13:25:26
  • 适合年轻人的小本生意有哪些?月入上万不成问题!
    适合年轻人的小本生意有哪些?月入上万不成问题!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要想改变现状无非就两条路:要么升职加薪,要么开始创业。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杜拉拉,凭借自己的努力能笑傲职场。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有一番自己的抱负的,那么做哪些小本小生意比较合适呢?...

    2020-02-26 18:00:05
  • 河南淮阳中学高三班主任直播中数次落泪 这届考生生于非典考在新冠太难了!
    河南淮阳中学高三班主任直播中数次落泪 这届考生生于非典考在新冠太难了!

    十年寒窗苦读,为了通过高考走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今年由于防控措施要求,很多学生都在家通过网络直播上课,近日,河南省淮阳中学高三班主任在网络班会上,因担心疫情会对学生们产生...

    2020-02-22 11:18:33
  •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最该学会的事by别怕!我又不是好人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最该学会的事by别怕!我又不是好人

    最近读了《你我都是平庸人,要学会适应规则》一文,并就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解读。文章一共十几个段落,涵盖了职场中我们会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每个部分虽然字数有限,但能体会到是作者肺腑之言。工作之余我又拿来原文仔细读了几遍,体悟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要正确看待规则,年轻人天生不喜欢被约束,进而不喜欢遵守规则,但是往往被生活搞得头破血流,吃了很多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渐渐...

    2020-02-21 12:10:55
  • 职场里年轻人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实力,而不是学习技巧by过分可爱
    职场里年轻人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实力,而不是学习技巧by过分可爱

    一现在人们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强调“技巧”,比如刚刚踏入职场的毕业生,最喜欢向前辈讨教工作技巧,比如刚刚起步创业的新贩子,总想千方百计地跟功成名就的大佬们学创业技巧。唉,恕我直言,这样的学习很难有好的效果。原因有二:其一,你们根本不处在同一个层面上,真心交流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对方碍于情面搭理了你,说出来的话也未必是真心话,或许只是一些场面话,不咸不淡,没啥营养。其二,当你没达到那个阶段时,即使对方掏...

    2020-02-10 18:03:12
  • 年轻人选择晚婚的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晚婚
    年轻人选择晚婚的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晚婚

    晚婚并不是老观念中的嫁不出去或者娶不到了,只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下面既一起来分析分析当下年轻人越来越多的选择晚婚是什么原因吧!...

    2020-02-10 15:01:11
  • 泛黄照片。十三夜:专注,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泛黄照片。十三夜:专注,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专注,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文/十三夜 1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说,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记得要把课文后的生字,每个字都认真写一篇哦! 那时的我们,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想着去玩,不是想着吃东西,而是真的认认真真把课文后面那些个生字写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自己的主意。放学以后,我们不再想着老师说的,一定得认真把作业写完;也记不得妈妈嘱咐的,放学以后要赶快回家,不要贪玩。我们留恋于路边的小花小草、小猫小狗,某某家父母又给他买了新玩具,看着动画片的时候还要想着去游乐园,写作业的时候想着吃冰激凌 2 时间飞逝...

    2020-02-10 04:10:41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