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使人成长---豪仕阅读网

如何应对国际教育大变局!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6-05 12:23:05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美国政府为遏制中国已经丧心病狂,从贸易战到技术封锁折腾了两三年,如今又开始在教育领域做文章。刚刚取消了13所中国大学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签证,这大约涉及约3000名在美留学生不得不放弃美国学业,提前回国。VHF豪仕阅读网

今天看到新闻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已经从美国起飞回国。
随着美国自身问题的日益突出,限制中国留学生的举措很可能进一步升级,未来很可能出现大批不得不放弃美国学业,提前回国的潮流。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应对,中国教育部想好了没有?
总不能让几十万留学生回国没有书读吧?总不能真的让在美国就读顶级名校的学生回国就读高职高专或三本院校吧?是否应该又如何承认国外的学分?能否参照华侨生入学条件,让未能完成学业的留学生通过一定的测试分别进入国内各层次的高校就读?如此等等,是不是应该认真研究,迅速制定政策了?
面对这种风云突变,中国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显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再次显示出被动挨打的局面。虽然贸易战和技术封锁已折腾了两三年,但国内许多部门都还没有对形势的变化进行充分的研判,更没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恶劣情况制定应对预案,尤其没有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做好调整,以解决或将出现的种种新局面,新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悲催的状况。即便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仍然寄希望于美国对中国网开一面,心存侥幸与幻想,对未来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充分的研判,并制定各种预案总是应该和必须的。因循懈怠,只会步步被动,步步挨打。
中国有约36万留学生在美国,占到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34%左右。有数据说,中国赴美留学生每年要向美国各大学贡献约140亿美元的学费。我简单算了一下,这个数据显然很保守。赴美留学的学费大约在每年2-6万美元之间,低于3万美元的基本都是社区学院和公立大学。美国真正好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大学,学费也基本都在每年5万美元以上,我儿子当年的学费就是每年5.6万美元。计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学费,可取中值按每年4万美元计算。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食宿、交通及其他支出有多少?有钱人的孩子挥金如土,多则十几或几十万美元,少则几万美元。没钱的孩子再节约也得要1万美元以上,否则基本生活保障就是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取个基本值按人均2万美元计算各方面的生活开支。这样的话,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每年支出就是人均约6万美元。
按人均6万美元计算,36万留学生每年在美国的费用支出就应该有216亿美元。
216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216亿美元差不多是1500亿人民币,这已经超过了中国100所211大学一年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总和。
如此巨大的留学支出,假如用于国内大学的发展,至少会使国内大学的经费投入翻倍。这意味着什么?
教育的核心资源当然是师资。有大师教授,才可能出优秀人才。我们完全可以花216亿美元来请世界最优秀的教授到中国来科研和任教。即使按每人每年50万美元的高水平年薪计算,也可以请到4万多名国际教授。
有全球最优秀的教授资源齐聚中国,还用得着去美国留学么?
要知道,美国真正的竞争力在科技和教育,而科技和教育的背后却是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最优秀的教授资源。多年来美国一直都是靠移民尤其科技人才移民来吸纳人才的。只要是在某国某个领域的研究有突出成就者,就一定不会逃过美国的法眼,他们一定会通过各种办法将人才挖走,最终移民去了美国。
美国的崛起本就靠的是两次大战俘获了大批德国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科学巨匠。今天的美国,科研队伍中的绝大部分依然是犹太裔、华裔、日裔、德裔和印度裔科学家。美国人自己都承认,犹太人和华人其实是智商最高的民族。
竞争其实也并非表面的贸易战或科技战,底层当然是人才战。国家已经出台了外国人在华永久居住的法规,在此基础上要有更宏大的科技人才引进战略。那些不痛不痒的“千人计划”什么的,力度当然太小,隔靴搔痒,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形势需要。
应该加大力度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和途径展开人才引进或知识引进。既要想办法接受大量外国优秀人才移民中国。同时,也要利用一切网络平台,开办国际课程和科研项目,让全球最优秀的教授到我们的平台上来开课和授课,让他们到中国来开展长期或短期的科研,想办法把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和智慧给挖出来,传授给中国的学生。
这需要中国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有国际视野和人才战略思维。
美国的封锁是一场危机,但是危也是机,就看我们如何应对。思考如何借机促进中国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将“走出去”变为“引进来”,顺水推舟改变国际和国内教育科研的大格局,这才是将坏事变好事的思路。不能再心存侥幸和幻想了,得赶紧行动才行。
多年来全球人才都往美国跑,最根本的原因不就是人家的待遇高,科研环境好么?人家好在哪,吸引力在哪,我们就去做,不足之处马上改嘛。应该迅速启动教育和科研制度改革,用高薪和自由完善的科研环境及教学环境来招凤引蝶。还等什么啊?
当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不再跑去美国,而是转投中国的时候,还用担心美国的遏制与封锁么?
美国近年在川普“王八拳”的打击下,移民、留学和签证政策正在发生变化,这其实是一种自宫表现。要不了多久,其效应也会表现出来。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样,美国将越来越不受欢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不能否认,美国的教育科技水平依然是全球最好的。美国不让我们去学习,我们让美国最优秀的教授来中国教我们不行么?
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国际教育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未来大趋势,不仅要及时出台政策,接纳放弃美国学业归国的留学生,更应该迅速启动改革,因应形势变化,不能还在观望、幻想和做梦。须知美国所作所为无疑会带来全球教育格局发生巨变。如何跟上节奏,做好承接国际人才的准备,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做好制度、法律和政策的安排。
当然,欧洲的教育尤其英、德、法及近邻日本的教育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美国封锁并不等于欧洲和日本也封锁。在加大力度“引进来”的同时,应尽可能继续“走出去”。未来欧洲和日本很可能是中国学生留学的热门方向,这对国内的外语教育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切改革都不应该是闭门造车,而应该因应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的变化,闻鸡起舞,迅速动作。

相关文章

  • 李光满:为孤立中国,美国欲拉俄印韩澳加入G7,组建新的反华联盟,中国该如何应对?
    李光满:为孤立中国,美国欲拉俄印韩澳加入G7,组建新的反华联盟,中国该如何应对?

    G7是西方七大工业国集团,曾经是全球除安理会之外最有权势的国际组织,能够决定全球经济、金融甚至政治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但自2008年G20成立后,G7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这显示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力量对比中的份量增加,传统发达工业国家的力量渐次衰落。最近特朗普又想出一个孤立中国的主意,即利用今年G7领导人峰会在美国召开的机会,扩大G7范围,邀请俄罗斯、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组成G7加上俄印澳韩组成新的联盟,特朗普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孤立中国。今年的G7峰会原定于3月份在美国举行,后因疫情严重改为...

    2020-06-01 20:07:33
  • 为孤立中国,美国欲拉俄印韩澳加入G7,组建新的反华联盟,中国该如何应对?
    为孤立中国,美国欲拉俄印韩澳加入G7,组建新的反华联盟,中国该如何应对?

    作者:李光满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已获转载授权G7是西方七大工业国集团,曾经是全球除安理会之外最有权势的国际组织,能够决定全球经济、金融甚至政治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但自2008年G20成立后,G7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这显示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力量对比中的份量增加,传统发达工业国家的力量渐次衰落。最近特朗普又想出一个孤立中国的主意,即利用今年G7领导人峰会在美国召开的机会,扩大G7范围,邀请俄罗斯、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组成G7加上俄印澳韩组成新的联盟,特朗普这...

    2020-06-01 19:15:18
  • 青衫老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大洋之链”
    青衫老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大洋之链”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大洋,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都以无比惊喜的心情迎来了一位极为尊贵的新客人,她就是中国。中国是伟大的海洋国家,不仅因为中国被四海环绕,而且因为中国的商船成群结队昂首大洋,沟通中外贸易,将中国的采掘机、播种机、挤奶机送往世界各地,而后将世界各地的矿石、大豆和牛奶运回中国,化作奶粉、饼干和刀叉,摆上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餐桌。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坐在轮船上的海洋大国。海洋很辽阔,波涛汹涌且随时可能面临冰山、风暴袭击。但是,中国人不信邪、也不怕邪。英雄的中国“船员”每天都游弋在波涛...

    2020-05-31 18:50:58
  • 青衫老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俄之“盟”
    青衫老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俄之“盟”

    中俄之间并未宣布结盟,相反,始终强调不搞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但是,由于中俄同病相怜、唇齿相依;同仇敌忾、志同道合,中俄比任何时候更像“同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罗斯无法置身事外。现在的俄罗斯有三大属性:一是苏联遗产的继承者。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主要遗产,包括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军事与核大国地位。这使俄罗斯从颜色上被定义为东方国家。即使加入了G8,也是7+1,7个小矮人修理一个公主。二是复兴的大国。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复兴俄罗斯为己任,誓言用20年时间还给俄罗斯人民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为此,不惜与西方...

    2020-05-26 16:38:12
  • 美国如何应对疫情赔偿要求 全球大概损失多少钱
    美国如何应对疫情赔偿要求 全球大概损失多少钱

    疫情期间,不少国家对疫情防控不力的国家产生了怨恨情绪,因为疫情隔离防控是需要成本的,需要耗费巨大的物力人力财力,同时社会经济也会衰退。据了解,有多国向美国索赔经济补偿,那美国如何应对疫情赔偿要求?全球大概损失多少钱?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疫情损失很大
    美国曾经要求中国对全球疫情损失作出赔偿,谴责中国是导致全球疫情的罪魁祸首,所以中国应该对此负责。然而,当美国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美国沉默了。美国并...

    2020-05-26 14:56:12
  • 龙凯锋: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要抓住世界大变局机遇,中国需做好三件事
    龙凯锋: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要抓住世界大变局机遇,中国需做好三件事

    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国家,才是永远强大的国家。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远的不说,就从新中国建立时说起。有人争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其实争论是对的。因为前三十年,我们学习的是苏联。结果苏联这个老师、老大哥,自己在1991年解体了。于是,我们开始学习另一个大国,并把它当成老师,那就是美国。但是,美国现在也不行了,不说国内矛盾重重,全球霸权也岌岌可危,特别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沉重打击下,说不定哪一天也解体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将失去了学习的老师。没有了学习的老师,我们...

    2020-05-25 10:59:52
  • 青衫老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韧”
    青衫老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涉及新旧力量交替,一曰守成,一曰新兴,守成与新兴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激烈斗争,这就是当下中美关系的实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美国之变,说到底就是视“中国为敌”,把中国定义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敌视中国之举,没有因新冠疫情(华盛顿病毒)而减少,相反,花样百出,波涛汹涌,登峰造极。一位前美国驻华大使云:现在的情况像极麦卡锡主义时期,谁说中国好话都可能会被斩首。极度反华的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CNN,居然被扣上“偏袒中国”“中国走狗”的帽子,令人啼笑皆非。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宣...

    2020-05-25 09:14:11
  • 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要抓住世界大变局机遇,中国需做好三件事!
    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要抓住世界大变局机遇,中国需做好三件事!

    来源:做一个智者(ID:hxb18633097737)引言 苏联和美国曾经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国家,才是永远强大的国家。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远的不说,就从新中国建立时说起。有人争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其实争论是对的。因为前三十年,我们学习的是苏联。结果苏联这个老师、老大哥,自己在1991年解体了。于是,我们开始学习另一个大国,并把它当成老师,那就是美国。但是,美国现在也不行了,不说国内矛盾重重,全球霸权也岌岌可危,特别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沉重...

    2020-05-25 06:15:19
  • 特朗普亲自上阵 华盛顿发起最猛烈的进攻!我国该如何应对?
    特朗普亲自上阵 华盛顿发起最猛烈的进攻!我国该如何应对?

    美国一直想着遏制我国,为此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而最近,他们对我国的攻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总统特朗普都亲自上阵了。特朗普连发数条推文抨击中国,说中国有一个“疯子”,还说“全球大规模人员死亡是中国造成的”;白宫发布了所谓的“中国罪行报告”,从经济、军事、人权等方面全方位展开指责,言辞较以往更甚,并直接提出要加强施压力度;蓬佩奥就不多说了,一直是抨击我国的一把“好手”,“攻击中国”,已经成了他的标签;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前苏联的军工美学有多暴力? 中国的水下,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躲进坑道就安全...

    2020-05-24 11:25:49
  • ​中美科技大决战(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
    ​中美科技大决战(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

    作者:汪涛来源:纯科学(ID:chunkexue)中国科技进程将加快20年 随着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新制裁措施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表明,无论人们情愿还是不情愿,相信还是不相信,担心还是不担心,中美科技事实上已经进入全面总决战阶段。川建国的皮鞭果然远远比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的文件管用太多了。这场总决战将首先使中国芯片业一举跨越5到10年的进程,迫使其全产业链去美国化,更进一步,会迫使中国科技业整体上一举在短期内跃居世界领先地位。本来“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分为2025年,20...

    2020-05-22 06:15: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