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反弹两三思!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01 夏日惊雷
炎炎夏日,就在大家觉得可以逐渐摘下口罩之际,新冠疫情在首都北京出现反弹。
6月11号之前(从4月16号开始算),北京已经连续几十天没有新发病例:
防控等级下调、学校在筹划开学;
农贸市场和小区进出口检测体温的频率越来越低;
烧烤摊和小店慢慢热闹起来,地铁逐渐拥挤。
波澜出现在6月11号,北京出现一例新增病例,但并没引起太多反响。
但是在6月13号,确诊36例;14号,确诊36例;15号,确诊27例。
这波新冠疫情迄今为止,北京单日最高确诊纪录就是36。
疫情最严重的2月和3月,北京单日确诊纪录是32。
最让人忧心的是,北京这波疫情反弹,源头指向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大家还记得,1月份武汉疫情,源头指向华南海鲜市场。
02 首都菜篮子
北京这波疫情反弹,给人措不及防之感。
原因之一,太意外。
这波新冠疫情中,北京防控还算比较严格的。
这波疫情反弹之前,北京虽然盛夏炎热,但大街上、包括绝大部分公共场所,绝大部分人都还戴着口罩。
这种情况下,突然出现这么多确诊病例,尤其不可思议。
原因之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太敏感——
它是首都的“菜篮子”,每天的蔬菜交易量是1.6万吨,水果1.6万吨,承担着北京地区70%的蔬菜供应和80%的水果供应。
它也是全国4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风向标”。
它还是如今亚洲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
新发地前身是摆地摊的民间蔬菜市场。
1985年5月,北京政府出台两项新政:一,放开肉、蛋、水产、蔬菜几种农副产品价格;二,打开城门欢迎各地蔬菜进京。
新政开启了新发地蔬菜民间交易市场的模式。
当时周边的农民们自发摆摊设点售卖自家的蔬菜水果,渐渐形成了一个露天的马路市场。由于摊点太随意,把路堵得一塌糊涂。为规范市场秩序,在丰台政府和工商局的支持下,张玉玺用铁丝网圈出15亩地,投资15万元,带着15个农村青年建起小农贸市场,就是新发地农贸市场。
30年之后,新发地扩展到1680亩,管理人员扩张至1700多名,成为农贸市场之中的巨无霸。昔日的创业者,如今都成了商业大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发地犹如首都的胃或肺,可以触达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从那里发现新冠病毒,很容易引起紧张情绪。
这种情绪汇聚起来大致有两种——
阴谋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灾难论,病毒太狡猾。
03 关于阴谋论
众所周知,阴谋论是这个世界上最盛行也是最廉价的观点。
大凡什么事儿,总有一部分人先阴谋论一番,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与此同时,由于阴谋论盛行,总有人能利用阴谋论获利。
由于愈来愈多的人想从阴谋论中获利,由于有些阴谋论者见识短浅、智商低下,就拉低了阴谋论的门槛,把阴谋论搞得很廉价。
根据取样结果,从新发地的三文鱼切板上发现了新冠病毒。
由于物种差异,三文鱼本身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进口三文鱼大部分来自北欧,而北欧本身疫情严重。由于三文鱼是冷藏运输,病毒在那种湿润的环境下可以存活更久。
根据病毒检测,三文鱼切板上的病毒有欧美型毒株,属于输入型。
所以这个病毒可能是在冷藏、运输途中被污染,也可能是被敌对势力恶意污染。
阴谋论一,华南海鲜市场或新发地农贸市场,都处于城市最敏感的部位,最有利于病毒传播。这事儿说明敌人很狡猾。
阴谋论二,帝国主义自己搞不定病毒,局面混乱;不想看到中国搞定病毒,发展经济,便施展卑劣手段给中国经济制造压力。
阴谋论三,一周前的6月4号,特郎普在新闻发布会上问:“为什么病毒没有去北京?这个事挺奇怪。”结果7天后,北京就出了这事儿,这是做贼心虚。
大概就这么个事儿。当然这次阴谋论的声音比2月份小了很多。
04 警醒
虽然北京这波反弹很意外,但不必过多紧张;和几个月之前的武汉有本质区别。
武汉出现疫情时,全世界都没有警惕之心。由于最初处理不当,错失了最佳的防御时机,造成后来的不利局面。后来大家重视起来,病毒便陷入全民抗疫的汪洋大海中。
现在北京一直处于疫情防控节奏中,出门基本都戴口罩、量体温,公共场所也按照预约的方式限流,大面积扩散的概率不大。
所以没必要把新发地农贸市场和华南海鲜市场相比。
如果说之前是全民抗疫,那么现在就是精准抗疫。现阶段丰台、西城等区的疫情防控已全面恢复二级响应,并未调到最高级别。小区正迅速筛选6月1号之后去过新发地农贸市场的人员。
正常情况下两周之后,北京这波疫情反弹应该会恢复平静。有舆论声音说,应该把北京疫情防控级别提得更高。如果再调到一级防控,相当于回到全民抗疫时代,反应就过度了。
原因之一,经历了这几个月的抗疫洗礼之后,如果还做不到精准防控,有点说不过去。
原因之二,如果有反弹就回到全民抗疫,对复工复产是极大的伤害。
原因之三,如果有风吹草动就反应过度,那么真的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
现在真正要当心的是秋冬季节。夏季高温干燥反而不利于病毒传播。回想17年前的非典疫情,到炎热的6月份时就结束了。
但这轮新冠病毒要顽强得多,即便炎热的夏天,在印度、非洲、南美仍然在不停地传播。印度和巴西,情况非常不乐观。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之后,环境更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按照现在这个趋势,新冠病毒短时间内已经难以消灭。其势头很像一百年之前的西班牙大流感。那场流感前后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
在温度无法抑制其传播的情况下,比较切实的希望在于——
疫苗研发成功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毒性衰减。
但不论是疫苗研发还是病毒衰减,都需要时间,这个周期很可能是两三年,或更久。
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国家能支撑那么长时间的全民防控,精准防控是必须的选择。
不论有没有阴谋论,这轮疫情也是一种博弈——
短期看,谁掌握精准防控,谁赢得主动权。
中长期看,谁先在疫苗方面突破,谁赢得主动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