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突然提出赴北京推动谈判 专家分析弦外之音
2019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将在2020年1月15日与中方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他将于“稍后”前往北京,就美中贸易协议的第二阶段展开谈判。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12月31日上午在推特(Twitter)发文称,他将在1月15日与中方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仪式在白宫举行,中方将会派出“高级”代表出席。但特朗普并未具体点名。特朗普(Donald Trump)还承诺,他将于“稍后”前往北京,就美中贸易协议的第二阶段展开谈判。
美国《华尔街日报》31日报道称,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未涵盖一些重要内容,这些领域包括北京对中国产业的补贴,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等。美中第一阶段协议的具体措辞尚未披露,这在谈判中很常见。尽管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表示,有关采购的一些细节将是保密的,但预计协议文本将在签署后公布,要留待今后解决。
贸易专家认为,这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强调他将飞往中国推动谈判的原因之一。(大小国际事)
中央联络部前副部长:如何应对美国,中央已决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今天的会议,与大家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刚才听了几位演讲,受益匪浅,学到不少东西。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外事委员会委员周力
大家都注意到,当今世界局势发展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涌进来,每天都有各种评论产生出来,相应地,大家也会作出一些预测和猜测,比如近期局势的走向会如何发展,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等。总之,引起人们普遍焦虑和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但常常是一件事还没有说完,马上又有几件事出现在眼前,因而作出的反应往往是即兴的,容不得你细想。
我想着重谈四个问题。一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总体看法,二是贸易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三是贸易战的下一步演进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四是如何应对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总体看法
1、大国对抗,成为短期内难以消除的重要现象。特朗普上台后,积极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首先把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战略竞争对手”,不断有针对性地向他认为妨碍美国发展的国家发出威胁、漫骂、恐吓,并采取欺骗、制裁及各种极限施压措施,以达到美国在未来世界上要处处占据绝对优势的预期目标。美国对中国,现在主要是打贸易战,但已经在外交、科技、金融、教育等各个领域逐步地全面展开。美国对俄罗斯,则主要是逼迫她同美搞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抢夺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市场份额。总之都是进行战略围堵,强力压缩中俄两国在世界上的活动空间和发展空间。
对欧盟特别是对法德两国,以及对日本加拿大等西方世界的盟友,特朗普也是说骂就骂,能卡就卡。美欧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双方在贸易、航空、气候变化、伊朗核、欧洲防务等问题上针锋相对。美欧同盟渐行渐远。
2、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动荡频发多发。2018年和2019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陆续出现民众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混乱局面。这些活动的起因和动机不一,但都显露出爆发突然、规模大、暴力化、危及社会治安且持续时间长等等倾向。智利甚至不得不取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为国际社会一大难堪。起因不过是政府宣布上涨地铁票价。网络助推,外部干涉,加剧了动荡局面。在莫斯科和香港,美使领馆人员更是亲自上阵,直接参与指挥暴力活动,并有大量资金通过非政府组织流入暴徒的手中。
3、民粹主义浪潮在全球加速蔓延。由于贫富分化愈加严重,深层次的不公加剧了社会各阶级间的矛盾与对立,普通民众看不到未来,社会上反建制(即反当权派,有左有右)、反主流、仇外、仇富心态十分强烈,直接表现为“左派更左、右派更右”。民粹力量(反建制派)在英国、意大利、波兰等近20国上台执政。有些新政权内部,利益集团纷争更加激烈,新老力量博弈加剧紧张局势,为外部势力插手提供了可乘之机。特朗普动辄向贸易伙伴挥动关税大棒,导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持续走低,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一降再降。英国新首相约翰逊上台,助推“无协议脱欧”,也削弱了全球资本和投资的信心。
4、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目前世界经济处在新旧动能的换挡期,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但仍未出现成规模的经济新增长点。全球90%的经济体增速放缓。各主要经济体陷入“存量博弈”,跨国公司被迫考虑建立双重供应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5年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0月的报告又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期降至3%,系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低。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报告将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预期,从2.6%大幅下调至1.2%,为2009年以来最低。
5、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暗流涌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的现象比以往更加严重,全球治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发展的不平衡。一是全球治理的体制机制,作为政治的上层建筑,远远落后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与“需求链”不相匹配的差距越拉越大。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关系,与同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二是中国崛起以及“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整体跃升势不可挡,与美国不遗余力占据各类物质财富生产和研发的制高点产生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三是发达国家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大国竞争、对抗加剧,使防范、发展与安全成为相互撕扯的难题。四是美等西方国家深陷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的矛盾,无力通过解决内部问题来激发活力,只能把内部治理不善归咎于全球化,到外部寻找宣泄口和替罪羊。
二、贸易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今天美国对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已经不是一般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是推行居高临下赤裸裸遏制政策的鲜明体现。特朗普推倒作为世贸组织基础与核心的自由贸易和多边规则体系,反复加征高额关税限制进口,并采取一系列非关税壁垒措施,打乱了多年形成的国际分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周转链,激化了现阶段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了有关方对市场、对市场准入和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加剧了有关方对产品的生产权、研发权和销售权的限制,当然还有为围绕赢得购买权和消费权而展开的斗争。市场规律被人为地破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作为美国大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居然扮演着市场经济掘墓人的角色。
2、5G技术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先导领域,将拉动国家和社会实现全面移动化、数字化,推动科技进步更快发展。5G时代的应用范围不仅适用于人口覆盖,而且适用国土及资源的覆盖,将实现人和物的全空间连接。未来地面5G网络将和卫星通信网络逐步融合发展,构建起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这是5G技术对推动现阶段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意义所在。5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各国市场都会产生巨大的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刺激因素,还涉及到未来全球5G设备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也正因为如此,5G技术成为美国同中国打贸易战的又一个战场。美国为了阻止中国的发展,将华为公司列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实体名单”,随后又在这个名单上增加了46家华为子公司。特朗普一直在努力做西方盟友国家的工作,要求他们加强“看齐意识”,在5G问题上同美国保持理念、政策与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现在,澳大利亚明确表示不接受华为的5G技术。法国态度有保留。也有国家如葡萄牙,就是在蓬佩奥专门赴里斯本要求禁止与华为合作的情况下,当场明确表示不会排除中国公司为其下一代5G网络提供技术。近日又有消息称,美国将禁止华为用美元进行交易,如有即将被冻结其相关资产。就制裁力度而言,应该说这是美国最具杀伤性的制裁武器。
3、“长臂管辖”的影响。“长臂管辖”是美国为实现全球霸权利益的目标,以国内法域外适用为手段,实施对外胁迫、干预的单边主义行径。“长臂管辖”的直接意义,是通过美国控制的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SWIFT系统(国家间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用美元进行清算的一个通道),对所有不按美国意志,同美国反对做贸易、投资的那些国家有美元业务结算往来的国家进行制裁,即冻结这些国家在美国的全部银行存款及业务。“长臂管辖”最直接的应用,就反映在伊朗石油出口问题上。美国意欲全面封杀伊朗出口石油,但伊朗的石油出口又关系到不少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结果是,在遵守“长臂管辖”禁令还是冒险购买伊朗石油这一问题上,很多国家事实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因此,建立起能独立于SWIFT系统之外的固定结算机制,成为国际社会反对单边主义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许多产油国和石油输入国,都已经宣布在石油贸易中减少美元结算。“去美元化”从呼吁逐渐变成为现实,成为趋势。2018年,中国正式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中俄签署了本币结算过渡协议。人民币已经被许多国家接受用于贸易结算的基础货币。英法德三国于2019年1月31日宣布启动用欧元结算的贸易结算支持机制“INSTEX”。这些举措,对于抑制美元霸权、对于规避美元的“长臂管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未来肯定要有更多的大宗商品加入本币结算的队伍。但客观地说,人民币也好,欧元也好,在较长时期内,还不可能强大到美元那样,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4、扣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2019年8月5日,美方根据《1988年汇率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法》授权和特朗普授意,决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洽,削减中国通过操纵汇率获得的不公平竞争优势。美方将我列为“汇率操纵国”,完全属于政治操弄。美方据此可对我采取更多制裁措施,包括征收惩罚性关税、限制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等等。还可能在多边领域对我形成影响,对世贸组织改革和涉华贸易争端诉讼产生连锁反应等。
5、强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查。自2018年以来,美国、欧盟、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制定新法律或修订原有法律,收紧本国对外资安全的审查机制。英国、法国也正对外资审查做内部评估。针对我的一面突出。一是审查范围扩大,门槛降低。凡涉及高新技术行业和关键性基础设施等投资,一律纳入审查范围。特别是美国,将审查范围扩大到27个领域,包括涉美敏感设施、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公民信息等。欧盟将基础设施领域、关键技术和敏感信息纳入审查范围,基本实现对我“中国制造2025”规划内的产业全覆盖。澳大利亚将外资收购农场、大数据产业等作为“敏感资产”交易加以监管。日本将电信、半导体等20个产业纳入审批清单。二是审查政治化趋势明显。美国紧盯由政府主导、有国有资产背景的交易项目。欧盟细化受政府控制投资的认定标准,尤其强调政府补贴及所谓政党介入企业决策过程等因素。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也将有政府背景或受政府资助的投资者视为重点审查对象。
贸易专家认为,这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强调他将飞往中国推动谈判的原因之一。(大小国际事)
中央联络部前副部长:如何应对美国,中央已决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今天的会议,与大家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刚才听了几位演讲,受益匪浅,学到不少东西。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外事委员会委员周力
大家都注意到,当今世界局势发展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涌进来,每天都有各种评论产生出来,相应地,大家也会作出一些预测和猜测,比如近期局势的走向会如何发展,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等。总之,引起人们普遍焦虑和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但常常是一件事还没有说完,马上又有几件事出现在眼前,因而作出的反应往往是即兴的,容不得你细想。
我想着重谈四个问题。一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总体看法,二是贸易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三是贸易战的下一步演进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四是如何应对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总体看法
1、大国对抗,成为短期内难以消除的重要现象。特朗普上台后,积极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首先把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战略竞争对手”,不断有针对性地向他认为妨碍美国发展的国家发出威胁、漫骂、恐吓,并采取欺骗、制裁及各种极限施压措施,以达到美国在未来世界上要处处占据绝对优势的预期目标。美国对中国,现在主要是打贸易战,但已经在外交、科技、金融、教育等各个领域逐步地全面展开。美国对俄罗斯,则主要是逼迫她同美搞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抢夺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市场份额。总之都是进行战略围堵,强力压缩中俄两国在世界上的活动空间和发展空间。
2、中美建交40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美国对华态度历经三个大的阶段。一是全面接触中国,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二是对华开展选择性合作,同时拉拢盟友规制中国;三是不再谈伙伴关系,而是突出竞争对抗。当前美国政府、两党还有所谓的战略界等等,对中国是美国“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已经达成跨党派、跨界别的共识。不管是鹰派、中间派还是鸽派,都主张改造美中关系,将对华政策推向强硬再强硬,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前几天来华出席会议的美国前高官说,美国对华政策不仅反映了特朗普本人的看法,美共和、民主两党和普通民众对华观点和立场非常相似,都认为美中关系需要重新调整。
美国国会2018年通过了《2019周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特朗普政府制定“全政府对华战略”,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中的所有工具同中国展开全面打压。美国国会随后通过涉藏法案。2019年参众两院又相继通过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加大对我施压,粗暴干涉我内政。美国会还推动特朗普政府维持对华为的禁令,限制中美科技人文交流。对华强硬,已经成为新的“政治正确”。即使民主党人当政,也会支持对美中关系作出必要的改变,而且他们在意识形态、人权等议题上,对华进攻性更为突出。商界心态矛盾,不赞成特朗普加征关税,怕过度施压伤及自身,但内心又希望借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政策,打压中国获利。
3、支撑美国推行对华强硬政策的基础,至少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美国不能容忍任何国家对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构成强大压力和挑战,当前尤为不能容忍中国的发展愈加接近美国,必须加以强力遏制,首先从经贸、科技、人才等方面为中国的下步发展设置各种障碍,以确保中国无法超越美国。中美实力越接近,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就会更猛烈。二是出于社会制度的本能,即意识形态的原因。美国不能容忍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和平发展模式对西方民主自由的理念和制度形成强烈的冲击,不能容忍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2019年9月24日,特朗普在第7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演讲中专门用一大段话讲述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看法。他说,“社会主义的幽灵是国家和社会的破坏者,是地区国家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我要向全世界重申我在美国国内作过的表态,美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极权政府和意识形态加上现代技术,使社会主义有能力实施新的令人不安的压迫和统治形式。为此美国已经采取措施,对外国技术和投资进行更细致的筛查,以保护数据和安全”。进入10月以来,美国副总统彭斯和国务卿蓬佩奥多次发表涉华政策演讲。彭斯10月4日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讲话,从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经济社会政策包括宗教政策、“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所谓对美国中期选举的干涉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攻击和抹黑,极尽歪曲、诽谤和污蔑。彭斯称,美不会再认为单靠经济接触就能使中国这一威权主义国家变成自由、开放、尊重法治和国际商业规则的社会,美将中国视为战略和经济竞争对手。蓬佩奥说得更加直接和露骨,“我们应该确保世界各国了解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风险,以及我们长期对此容忍而造成的后果”,并呼吁各国同美国站在同一战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