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大工程一旦开工,将彻底改变中国
西北的生态问题,
是我国最大的生态问题。
西北干旱缺水的生态环境,
导致我国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彻底解决西北国土的水资源问题,
才能有力保障我国的发展空间。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宣传视频
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轻博士进行攻关,研究西部调水的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西部调水线路——“
红旗河”。这是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将一举改变中国的生态格局。
从前,它被称为谣言。
甚至在2015年7月,水利部公开声称:
从未就"藏水入疆"做过任何规划工作。
如今,被命名为"红旗河"的西部调水课题已经结束了它的第二次研讨会。
官媒也开始深入报道红旗河工程
西北、尤其是新疆,即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巨变。
让我们来看看“红旗河”西部调水具体方案是怎样的
“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
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
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
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
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河流动力学与江河治理专家胡春宏分析:
“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
预计年总调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
有望一举解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就业稳定问题等。
当然,这项工程也耗资巨大,有专家推测将达1万亿元左右;至少10倍于三峡工程。
红旗河一旦完工,最显著的一个好处是,有可能开发出8亿亩沙漠土地。
仅此一项,完全有可能提前若干年把我国的GDP上升到100万亿级别台阶以上(之前的一份资料称,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51亿亩)。
这项工程一旦完成,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一项"调结构、稳增长、抑物价、促就业"的经济战略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国土环境治理与开发建设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增雨与大漠绿化"工程!
其价值将远超都江堰,是一项实现"大漠赛苏杭"的伟大工程!
保持高水位运行,一方面可以自流惠及大部分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求继续向北疆延伸。从起始位置至疏勒河河谷的26公里,高差达160米,坡降万分之61.5,适合开发水电控制流速。
2018年1月,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这一方案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专家都参与了这次会议,包括中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总公司以及清华、北大等多家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
会议就工程地质、地震、施工能力、工程设计、生态环境、水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为,工程的关键在于地质。通过对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等问题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工程的重点区段,评估了处理方法和对策。
总体认为,“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意义重大,且没有不可逾越的难点,值得不断推进和深化。
本次会议对“红旗河”西部调水后期的具体设计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参加会议的五位院士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水文与水资源学家、流域规划专家王浩认为:
“红旗河”方案设计巧妙,是一个全新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工程。
让我们来看看“红旗河”西部调水具体方案是怎样的
“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
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
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
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
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河流动力学与江河治理专家胡春宏分析:
调水对主要河流泥沙输移、河势变化、河床演变的影响,讨论了“红旗河”与西北内陆河流相互作用和治理问题,对“红旗河”在相关方面的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
红旗河贯通后,进入新疆的河水可以达到每年700—1000亿立方。
借助这一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包括发电、灌溉、旅游、防洪与航运、国土利用等综合效益等,可以根本扭转西部缺水局面。
有望一举解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就业稳定问题等。
当然,这项工程也耗资巨大,有专家推测将达1万亿元左右;至少10倍于三峡工程。
红旗河一旦完工,最显著的一个好处是,有可能开发出8亿亩沙漠土地。
仅此一项,完全有可能提前若干年把我国的GDP上升到100万亿级别台阶以上(之前的一份资料称,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51亿亩)。
这项工程一旦完成,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一项"调结构、稳增长、抑物价、促就业"的经济战略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国土环境治理与开发建设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增雨与大漠绿化"工程!
其价值将远超都江堰,是一项实现"大漠赛苏杭"的伟大工程!
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而水利正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
近现代工业发展中水利依旧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水利移民正是源于以水养人,以人养水的宗旨而进行的一种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
从原始社会、走过农耕时代、步入工业文明。
至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依偎着一条主河流。所以,一条河流孕育一方文化,一个流域的水资源环境决定或影响着一个流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中国西部的水利事业肇兴于先秦时期。
西部地区是秦人的发祥地。秦自穆公之后,不断向外开拓疆土,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巴蜀等地。
当时建成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水利建设的最高成就。
西汉王朝的移民实边和屯田政策也有力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强化了对西域和河湟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经营管理,使河西走廊成为拱卫关陇和中原的有力屏障,同时为此后历代王朝控制管理提供了“河西模式”。
南宋西北战区由于驻军数量大、军队中以虚籍充数冒领军粮、战争破坏严重等,导致军粮消耗数量巨大。为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南宋在西北战区开展大规模屯田和水利建设,筹集到大量军粮,为西北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万历四年,徐贞明撰写了《潞水客谈》,认为发展西北农田水利建设,就近解决京师及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缓解东南地区的经济压力,实属国家之大计、国之急务,并对开发西北水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论述。
保持高水位运行,一方面可以自流惠及大部分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求继续向北疆延伸。从起始位置至疏勒河河谷的26公里,高差达160米,坡降万分之61.5,适合开发水电控制流速。
2018年1月,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这一方案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专家都参与了这次会议,包括中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总公司以及清华、北大等多家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
会议就工程地质、地震、施工能力、工程设计、生态环境、水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为,工程的关键在于地质。通过对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等问题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工程的重点区段,评估了处理方法和对策。
总体认为,“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意义重大,且没有不可逾越的难点,值得不断推进和深化。
本次会议对“红旗河”西部调水后期的具体设计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参加会议的五位院士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水文与水资源学家、流域规划专家王浩认为:
“红旗河”方案设计巧妙,是一个全新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工程。
1998年,南方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北方黄河水流入海的时间只有5天;
在中国的华北、西北,耕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总水量只占全国的10%左右;
在中国西南,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组成的诸河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
人口和耕地分别只占全国的1.5%和1.7%,水资源却占全国的21%,人均水资源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倍,高于世界人均水量的三倍左右。
但是,大部分白白流出国境,每年约6000亿立方米。可是西北十年九旱,救命水价每吨卖到800元。
6000亿立方米,至少相当于12条黄河的水。
真正的西部大开发,就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开发塔里木、柴达木、准葛尔三大盆地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和浑善达克四大沙漠;
开发这七大沙漠戈壁,应从水开始着手;西部七处沙漠戈壁都是一马平川,都是宝地。
只要有水,沙漠成为绿洲,塞外成为江南,对于民族团结有好处,民族团结花多少钱买不到。
一本至今仍在中央一些部委与研究机构中广泛传阅的《西藏之水救中国》,提到:
“水危机,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头大患。中国渴了,谁解中国之渴?”
修一条人工运河,串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金沙江……2000亿方立米之高水入黄河,经青海湖、岱海调蓄,输水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及晋、陕、冀、京、津等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