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山东舰最大亮点,英国人这次终于看懂了!
自中国的国产航母山东舰服役之后,西方国家便对这艘此前被严重低估实力的航母深感担忧,这次英国人看懂了这种担忧的原因,才终于说出了真心话:尽管中国现有的航母技术较为逊色,但只要成功搭载国产五代机歼20,航母性能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最令西方担心的事正在发生:山东舰的舰电设备和动力系统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这才是其最大的亮点。
图为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
虽然英国对我们的航母发展前景感到焦虑,但也不得不承认,起源于16世纪的皇家海军既是该国最古老的军种,也曾是世界最强的海上武装力量,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取代了其世界第一的名号,但皇家海军仍然是一支强而有力的队伍,现役兵力达到了3.4万人以上,并装备有97艘各型船舰,具备强大的远征作战能力,从而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蓝水海军。
图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就在两个月前,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正式服役,英国从此进入双航母时代,该艘航母与其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也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采用双舰岛设计,满载排水量为65000吨,并使用燃气轮机和全电驱动为航母提供动力,此外,还可同时搭载近40架舰载机,可以说几乎完美继承了同级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优势及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是英国第二代滑跃起飞、垂直降落型航母,虽然仅拥有单条滑跃起飞跑道,但足以满足美制F35B舰载机的短距离或垂直起降,每日可出动150余架F35B战机,甚至还可以在15分钟内同时起飞24架F35B战机,因此成为未来皇家海军的远洋主力战舰。
图为F35B战斗机
然而,威尔士亲王号在服役后却陷入无机可用的窘境,最初计划装备灰背隼预警直升机、美制E-2C鹰眼预警机等舰载机,如今却根本无法实现,更不用说F35B战机了,况且该艘航母的服役令英国海军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航母建造项目的成本也严重超支,因此英国海军为航母装备F35B恐怕只能优先照顾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了,这也就难怪率先拥有双航母的英国方面会对我们的首艘国产航母装备国产舰载机感到眼红了。
尽管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承载了英国皇家海军实现远洋征战的野心和抱负,但威尔士亲王号无法搭载舰载机也就意味着短时间内不具备实际作战能力,不过,威尔士亲王号的顺利服役还是为皇家海军增添了一份信心,也为英国未来的航母建造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仍然是值得肯定的成就。
在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服役之后,国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何时可以形成战斗力。中国入役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曾被官方称之为“训练航母”,也就是说辽宁舰的定位并不是要成为实战部署的舰艇,而是要成为中国未来所有航母形成战斗力的“课堂”。正是因为辽宁舰在训练中国航母舰载机飞机员和航母操作人员方面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才让山东舰在刚刚入役就出现了基本形成战斗力的局面,这的确非常令人意外。
对于任何一个装备航母的国家来说,想要一艘全新的航母形成战斗力都需要2-3年的时间,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完成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任务。判断航母形成战斗力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量飞行员都可以执行带弹起降任务,并具有全天候实战部署的能力。从央视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山东舰在前往南海港口入役的过程中就已经有7架舰载机实现了带弹训练,在返回大连基地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航母战斗群训练的画面。
得以出现这一局面最大的贡献自然是辽宁舰。据国内军事专家介绍,中国在辽宁舰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了全球首创的双岗制,也就是一个岗位同时培训两名以上的人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身为“训练舰”的辽宁号经常带着一艘保姆船出海,据说这艘船上装的全是山东舰上的飞行员和舰员。
辽宁舰在此前训练中已经全面形成的战斗力,两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实现了夜间起降训练和舰载机伙伴加油训练。前者代表着中国航母飞行员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后者代表着歼-15战机可以执行更为复杂的远程攻击作战任务。
可以证明这一点是山东舰部署的七架歼-15的来源,分别是编号为04、07、18、19、22、23、24的“飞鲨”战斗机,这些飞机原来都是在辽宁舰上进行训练的。也就是说,在辽宁舰已经形成战斗力的同时,也于等山东舰上的飞行员也具备了同等的作战能力。
当然,我们说山东舰形成战斗力,指的是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并不等于该艘航母已经完全形成了战斗力。辽宁舰作为中国航母训练舰的身份还在继续,因此中国要训练出满足两艘航母都完全形成战斗力的飞行员和舰员的时间会明显加快。就算山东舰完全形成战斗力之后,辽宁舰也需要继续为中国第三艘航母的服役进行人员培训工作,这种训练机制也将成为中国未来更多航母生成战斗力的加速器。(前沿岗哨)
作为国之重器,要制造航母,必须首先克服的第一道难关便是特种钢材,此前,全球仅有包括美俄法在内的3国具备生产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的能力,中国曾向俄罗斯求购被拒,直言给再多钱也不卖,经多年努力近期下水服役的航母山东舰所用特种钢材全部实现国产化,性能与美国福特级相当。
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
早期的航母建造技术并不是那么难,只要有大型船舶建造能力就可以轻松拥有一艘自己的航母,1922年,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凤翔号在日本诞生,从此人类进入航母时代,众多国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在着名的珍珠港事件中,世人见识到了航母及其舰载机的巨大威力,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航母的建造技术越来越难,目前拥有大型航母编队的国家只有少数几个海权大国。
图为现代旧日本海军凤翔号
原来随着舰载机技术发展,舰载机的吨位越来越大,起降时对航母甲板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同时航母舰载机也向喷气式动力转变,其尾焰在喷射时的温度高达上千度,因此对建设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强度及耐高温能力要求极高,拥有这项生产技术的国家很少会主动向他国轻易转让这项技术,当然,一些国家连制作航母舰体的特种钢材技术也未能掌握,也就只能购买他国淘汰的二手航母了。
图为美制F18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
那么,建造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需要满足那些要求?建造航母所用的特种钢材要求只有水下杀手核动力潜艇能够相比拟,造船业常以兆帕来表示钢铁材料的屈服度,所谓屈服度是指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屈服极限,即抵抗塑形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一个建筑工人掰弯钢筋时钢筋不被折断所能承受的力度即为钢筋的屈服度,一般来说民用船舶所需钢材为250兆帕,普通军用船只要求300兆帕,而据说苏俄海军航母采用的特种钢材屈服度可达1000兆帕,美国同行所能达到的特种钢材屈服度为800到850兆帕左右,现有最先进的型号是美俄两家的HY系列和AK系列,主要满足航母飞行甲板所需要的应力强度。
图为美国俄亥俄级核动力潜艇
此外,建造航母飞行甲板的钢材不能太厚,一般要求是40到50毫米,我们从英美航母事故所报道的新闻可以看出,失速掉落的舰载机往往能把航母甲板砸个大洞,原因便是因为后者“底子薄”,同时表面要平整,不能影响飞机起降,一般是要求不平度在5毫米每米以下,此外,单位钢材的面积还要足够大,以尽量减少焊缝,保证其强度不受影响。
因而本着造不如买的精神,很多国家都是在直接购买他国航母,或者自建小型航母时向外国顺便购买所需的特种钢材材料,其中典型的如泰国和意大利,但受各种因素限制,这些国家航母的吨位和战力明显不足,很难真正发挥战力与海军强国的同类舰船相抗衡,如今中国走向了自主创新之路,通过一代工程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航母特种钢材国产化,值得为之赞叹,同时也说明中国的船舶工业技术水平又登上了新的高峰。(水镜晓先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