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公布智能无人作战飞机系统 ,究竟有何玄机
据防务世界网站2月4日报道,美国海军和波音公司展示了用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控制两架EA-18G“咆哮者”无人机的能力。
波音公司周二在一份声明中说:“波音公司和美国海军在帕图森特河海军航空站,成功使用一架有人驾驶的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控制了另外了两架无人驾驶的EA-18G”咆哮者“飞机,在4次飞行中,共完成了21项演示性的任务。波音EA-18G“咆哮者”是美国一种舰载电子战飞机,是基于双座F/A-18f“超级大黄蜂”的专门改进版本。
这些飞行测试是在海军作战发展司令部的年度舰队试验(FLEX)演习期间进行的,证明了F/A-18超级大黄蜂和EA-18G“咆哮者”能够使用无人系统执行作战任务。
“这项技术允许海军扩大传感器的覆盖范围,同时保持有人驾驶飞机不受伤害,”波音有人-无人组队演示项目负责人汤姆·勃兰特(Tom Brandt)说。“这是一个力量倍增器,使一个机组人员控制多架飞机,而不会大大增加工作量。它有可能提高生存能力和态势感知能力。”勃兰特补充道。
据“防务博客”网站1月18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Dynetics公司近日披露,完成了最新型的X-61A“小精灵”无人机的首次飞行测试。
报道称,X-61A“小精灵”无人机于去年11月在犹他州盐湖城附近的杜格威试验场完成了首飞测试。测试中一架“小精灵”无人机通过C-130A运输机进行空中投放,随后进行了历时1小时41分钟的分心,测试的内容包括:无人机的空中发射测试;计算飞行初速、机翼伸张、发动机冷启动以及过渡到稳定的动力飞行;收集无人机子系统运行和性能数据;测试空中与地面指挥的指挥系统;测试无人机飞行终止方式,对降落伞系统进行测试。
测试中X-61A“小精灵”无人机按照计划飞行,没有出现异常,所有测试目标均已完成。不过在任务结束后的回收环节中,在发动机关闭的时候回收降落伞未能开启,无人机最后丢失了。
虽然最后的回收一步失败了,但该无人机项目的高层主管蒂姆·基特表示:“‘小精灵’无人机的飞行相当出色,我们的指挥控制系统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完全掌控着无人机的飞行。随后最后这架无人机未能成功回收,但我们总共造了5架原型机,现在还有4架,问题不算太大。总的来说,我很高兴看到团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汇报,在今年会再接奖励,力争实现首次空中回收。”
这个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的无人机方案首要目标是打造一款可以进行空中发射和回收的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无人机系统。此次飞行测试是三个测试阶段中的第一个,下一步将进行无人机的空中发射和回收测试,验证在30分钟内从空中回收4架无人机的能力。
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此前公布的模拟动画中,展示了X-61A“小精灵”无人机的空中回收过程。回收前C-130运输机开启尾舱门,释放出类似空中加油管的回收绳索,绳索的一头与无人机上的连接装置对接成功后,就可回收绳索、将无人机收入到机舱内。通过这种方式美军运输机可以大批量在空中投放这种小型无人机,再通过回收装置实现大批量回收,把运输机打造成为“空中航母”的角色。
根据美军的预期,“小精灵”无人机的使用寿命约为20次,但与传统的高成本先进无人机相比,其优势载有成本低、适合大批量制造。目前关于这款无人机的具体任务用途美方并没有做过多披露,但从其外形上看,更接近于巡航导弹的飞行布局,不排除用来执行直接打击任务的可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