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7.9万发子弹!二战苏联在轰炸机上装88支冲锋枪,专打步兵
【军武次位面】:路芷
二战中诞生了很多著名的中轻型轰炸机,美军的B25米切尔,苏联的图2和德国的斯图卡都是同类型飞机的佼佼者。今天来介绍一下一种最丧心病狂的飞行步兵连,安装着88把波波沙冲锋枪的苏联图2Sh轰炸机。
▲我军曾使用过图2轰炸机,评价很高
图2轰炸机试飞于1941年,是图波列夫设计局在二战期间设计的著名飞机,总产量高达2257架,立下赫赫战功。图2轰炸机的整体尺寸和今天的轻型运输机相似,长度不到14米,翼展18.86米,最大起飞重量不大,只有约12吨,主要武器是机炮机枪和携带的炸弹。
图2的整体布局很经典,机头有飞行员和领航员,机尾有尾炮手。机翼为上单翼,并且安装着两台活塞式发动机,主起落架则收放于发动机舱里。这种布局被二战中的很多飞机所使用的,比如著名的C47运输机,结构简单而且使用可靠。
▲苏联的图2轰炸机
飞机大概分为四个部分,机头,机翼机尾和弹舱。其弹舱位于飞行员后面,相对于机身的比例比较大,据说极限的载弹量可以达到4吨以上,机翼下也能挂载火箭发射巢。
大家都知道,二战的轰炸机精准度不是很高,所以采取俯冲轰炸能显著提升进攻的精度。中轻型轰炸机相比B29这类大型轰炸机更为灵活,有时候甚至可以扮演强击机的角色,冒着火力去突破进攻。不管轰炸机采取当时的什么手段,对付较为密集的士兵一直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炸弹虽然威力大,但是覆盖的面积不算大,往往丢一颗炸弹后只能炸死几个人,其他人在醒来之后继续战斗。而机枪和机炮也不能保证足够的毁伤能力,备弹量也不够。
这时候苏联的设计师突发奇想,为何不把战争中表现出色的波波沙冲锋枪装在弹舱里,用密集的子弹去进攻该死的德国人呢?如果放到现在,绝大多数设计者都会认为云爆弹或者集束炸弹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当时,这种疯狂的设想居然被批准,进行下一步研究。
▲苏联人在图2的弹舱里安装了88把波波沙冲锋枪,而且层叠交替,刚好容下大弹鼓
苏联使用的是PPSh-41波波沙冲锋枪,二战中产量最大的冲锋枪。波波沙使用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威力和射程都还不错,而且因为子弹较小,可以使用容量达到71发的弹鼓,弹容量是一般冲锋枪的两倍多,这在当时的情况下非常有优势,火力持续性很出色。
这种改进型称作图2Sh,设计师在图2的弹舱内安装了88把波波沙,枪口斜向前,利用支架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弹舱里。单把冲锋枪的射速是每分钟900发,88把枪一起射击的射速高达79200发每分钟,相当于每一秒发射1320发子弹,比现在的加特林强大得多。因为资料有限,我们并没有了解到图2是采取全部射击还是部分枪射击,总之,这样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苏联人对"密集火力"的要求。
▲波波沙的火力不容怀疑
不过苏联人很快就在试验中发现了这种想法的不现实之处。首先就是枪械本身,苏联为了追求密集的火力,使用的是发射手枪子弹的波波沙,而这把枪的有效射程只有不到200米,如果飞机要在飞行中攻击密集的德军,那么必须降低高度。当时德军手里的轻武器可以在这个距离内有效还击低空飞行的图2Sh,如果附近有高射机枪或者高射炮,那么图2Sh将必死无疑。第二,按照苏联的想法,这种设计能覆盖较大的面积,在数秒钟发射成千上万的子弹,一口气干掉绝大多数德军。然是事实证明,飞机在有效射程范围内只能覆盖特别小的面积,很难做到苏联人设想的面杀伤。最后,波波沙在空中是不能换子弹的,如果每把枪都装满子弹,也"只有"不到8万发手枪弹,火力持续性会因为追求密集射击而降低,实际的效果可能还不如扔炸弹。
很明显这个计划后来只能不了了之,而美军在越战中摸索出了更好的武器,这就是炮艇机。按照作战设定,炮艇机是一种屠幼利器,并不是用来直面防空火力强大的地面部队,只要自己的先进飞机将敌方的导弹和高射炮等武器打掉,AC130就可以在空中转圈,利用转管机炮和榴弹炮攻击各类目标,火力持续性更好。
▲苏联人的想法其实应该让炮艇机去完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