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还是大忽悠?美公布超级大炮计划,中国曾研制先锋超级大炮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2月20日,在马里兰州阿伯丁综合试验场举办的一次美英陆军现代化发展研讨会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CCDC)下属研究实验室首次展示了最新型“战略远程火炮”(SLRC)的设计概念图,称该炮理论射程可达1000英里(约1600公里),已经被美军确定为优先发展项目。
其实自2018年以来,这种曾被称为“远程精确打击项目”的超级火炮就多次被美军提起,但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透露一丝细节。虽然这次公布了设计概念图,但仍未消除人们对这种大炮的怀疑,其外观与冷战时期著名的“原子安妮”——M65型原子炮非常相似,作用又显得模糊不清,让人难以确定这是美军真实的火炮研发项目,亦或者只是一件“战略忽悠”作品。
图片:美军超级大炮设想图。
一、并不新鲜的超级大炮
超级大炮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从火炮诞生的那一刻,口径更大、打得更远就成为了火炮设计师们毕生追求的目标。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曾经描写了使用超级大炮将炮弹打到月球上,人类坐在炮弹中开展月球旅行的故事。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类通过增大口径、加长炮管、装更多火药,将火炮射程提高到了空前的水平,超级大炮从科幻作品中来到现实的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研制了“巴黎大炮”,用于在德军阵地上就能够将炮弹达到上百公里外的巴黎。这种炮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超级大炮,210毫米的口径虽然只是当时战列巡洋舰主炮的口径级别,但身管却长达36米,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10层高楼的楼顶,该炮最大射程达到惊人的131公里。
图片:巴黎大炮。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又开发出“卡尔”“古斯塔夫”“多拉”等超级大炮,特别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古斯塔夫”巨炮,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曾经制造过的最大火炮,包括履带式弹药运输车在内整个火炮系统重达1344吨,整门大炮有4层楼高,炮口径800毫米,炮身长32.48米,一发穿甲弹就重达7吨以上。
这门巨炮被安装在专用的铁轨上,平时需要500名士兵进行操作。该炮主要是用于轰击敌人的坚固要塞,巨大的火药推力能够将沉重的穿甲弹发射到47公里外的目标区域,它的威力足以在最大射程处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或70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古斯塔夫”和后续生产的同型“多拉”大炮都先后参加了德军的攻坚作战,“多拉”大炮彻底轰碎了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群的坚固防御。
图片:德国在二战中曾经研制过多种超级大炮。
战后,超级大炮的研制步伐仍然没有停止。苏联在战列舰炮管基础上研制了陆军用2A3型自行火炮,口径达到406毫米,火炮被成功安装在T-10重型坦克上进行机动,能够发射专用的核炮弹打击25.6公里外的敌人装甲集群或者是筑垒地域。
美国也研制了M65“原子安妮”火炮,口径280毫米,射程32公里,所使用的战术核炮弹的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4。
图片:令人望而生畏的“原子安妮”原子炮。
除了美苏这两大国外,真正在超级火炮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是加拿大布尔博士,这是现代火炮技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提出了155毫米榴弹炮45倍径、55倍径革命全面提升了世界大口径榴弹炮技术。同时,他对超级大炮更是情有独钟,认为化学推进弹药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为了实践这个理念,布尔博士与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联手开发了“巴比伦”大炮。第一阶段的试验型超级大炮口径330毫米,炮管长30米,射程高达640公里;第二阶段的超级大炮更是可以将600公斤炮弹发射到850公里外,这是目前化学能火炮所打出的最远距离。但也正是由于和萨达姆合作,布尔博士最终遭暗杀身亡,成为当代世界火炮技术领域的一大损失。
图片:布尔博士的超级大炮,布尔博士对中国身管火炮的研制有巨大贡献。
二、远程精确打击火炮
2018年美国陆军首次提出研制超级大炮的想法,由美陆军装备司令部下属的研究、发展与工程司令部(RDECOM)负责,2019年2月正式转入陆军未来司令部,后更名为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CCDC)。该火炮计划被命名为“远程精确打击项目”,主持人为约翰·拉弗蒂上校。不过,即使到2020年,该项目仍然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场的研究分析中心和美国陆军分析中心都参与了进来。
美国陆军方面表示,研制超级大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中俄在远程武器技术上的优势,美国陆军希望拥有一种超远程火炮,能够打击1000英里外的目标,这样换算下来射程将超过1600公里,已经属于中程弹道导弹的打击范畴。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美国陆军为应对《中导条约》而采取的举措,因为该条约限制了陆基发射中程导弹的研制,美陆军装备的“潘兴”Ⅱ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战斧”巡航导弹都因为该条约而销毁。不过虽然在2019年末美俄废除了《中导条约》,但从目前情况看,“远程精确打击项目”并没有停止,反而成为了美陆军优先发展项目。
图片:“原子安妮”原子炮,美国陆军的战略远程火炮类似于这种构型。
研讨会上,美陆军技术官员首次将这种火炮称为“战略远程火炮”(SLRC)。从公布的幻灯片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种类似于M65“原子安妮”的火炮系统,由拖车、炮身、炮架和炮弹组成。该炮并不是一种自行火炮,运输状态时间炮架一头安装在重型卡车后部,炮架另一头再安装一个半挂拖车,两者托起炮架便于行驶。作战时,需要将炮架从拖车上卸下来,炮架底部有一个旋转炮座,安装在地面并加固后,火炮就可以进行全方位射击。不过这种设计会让运输和作战状态之间的转换非常麻烦,并不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化战场,比较适合先发制人的有准备打击。
据拉弗蒂上校称,一套超级大炮只需要8名士兵就能够操作,其炮弹每发造价在40~50万美元左右,远远低于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导弹,因此在战争中十分划算。拉弗蒂上校并未提及该炮的口径和是否使用核炮弹,猜测其炮弹可能是一种常规的卫星制导炮弹,以实现远程打击的精确性。美国陆军提出超级大炮的时机正值美俄双方中止《中导条约》激烈谈判之时。虽然美国也试图研发新的中程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以填补中程战役战术武器上的空白,但实际研发能力和中程导弹的费效比未必满足美国陆军的实际需要,而且并不能取得对中俄在弹道导弹方面的优势,因此超级大炮这种偏门思路或许能够打动美国陆军。
图片:中国曾经研制过反导用的“先锋”超级大炮。
三、军种利益争夺产物
美国陆军研制这种超级大炮,从技术角度上看确实需要攻克不少难题,一旦成功将超过“巴比伦”大炮成为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但要真正将其投入实战,却存在与空军、海军航空兵远程打击范围重叠的问题,显然这是美国陆军在军种利益争夺下祭出的一件“超级武器”,也起到迷惑竞争对手的“战略忽悠”作用。
近年来,美国对空军和海军的军费投入可谓是一掷千金,新型武器装备层出不穷,而陆军目前仍然在使用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榴弹炮等那样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货,在美国军方看来陆军似乎只剩下了在伊拉克、叙利亚坐车巡逻的傻大兵了。在面对突发国际态势时,美军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动用空军的B-2隐身轰炸机或者是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陆军的调动必须是将敌人炸瘫之后的占领行动。可以说,自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陆军就没有机会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役级别攻坚作战,这使得美国陆军的话语权日渐衰落和边缘化。超级大炮计划的提出与其说是后《中导条约》时代美国陆军的一次新武器研制尝试,不如将其看成是对美国空军、海军所主导的远程打击能力的一次挑战。
图片:美国陆军冷战时期阅兵中展示的“原子安妮”原子炮。
之所以选择大炮而不是研制新型陆基导弹,主要原因是负责导弹研制的军工企业与空海军利益瓜葛过深,机载、舰载导弹研制和生产任务很重,陆基中程导弹牵涉到空海军的利益,因此能否顺利研制成功尚不可知。
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一种超级火炮项目作为补充,可以更好地显示陆军的主导权,也能够与陆基中程导弹项目形成竞争关系。从目前的信息显示,这种超级大炮的具体研制工作要从2020财年开始,如果顺利原型炮将在2023年建造完成。
图片:“原子安妮”超级大炮。
但是,外界普遍对超级大炮项目的前景并不看好。虽然该炮相对于导弹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要将炮弹精确命中1600公里外的目标,其涉及的范畴就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发射药的问题了。炮弹相对于导弹始终存在精度较差的问题,这个问题随着炮弹射程的增加而不断放大,即使是有末制导能力的制导炮弹也一样。
而且这种并不具备隐身能力的炮弹在飞行过程中一样会被现代化的防空导弹系统所拦截,作战效能并不会比隐身轰炸机或隐身巡航导弹高。这种火炮的部署也很成问题,基于其陆基平台的特点,作战时必须部署在敌国的边境附近,而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在很多时候交战国周边国家都会限制美军在本国领土上设置军事基地或执行作战任务,以避免祸水东引。这就使得超级大炮无处可用。
图片:巨炮的巨弹,不知道美国超级大炮的弹药是什么样子的。
总的来说,从美国国防部整体规划来看,超级大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非处于优先地位,研制进程不会很快。但从技术角度看,一门射程1600公里的大炮还是很令人期待,或许该项目会转变成纯粹科研项目,以研究化学能弹药的进一步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