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这支“特种部队”驾驶过数万架飞机,却无一跳伞记录
航空母舰在服役之前会经过多次的海试,来检测航母的各项性能,辽宁舰此前就经过十次海试才正式交付海军,同样战斗机也不例外,一款新型战机在服役之前也会经过数十次的试飞,所用时间几乎为整个飞机研制过程的一半左右,试飞意味着飞机尚未真正定型,在设计上可能会存在漏洞,需要通过一次次的飞行来找到问题所在,此时驾驶飞机升空的人就被称为“试飞员”。
试飞员是一个极具风险挑战的职业,他们与普通飞行员的最大不同,就是他们所驾驶的飞机从未有人飞过,危险性极高,在天空中除了按照要求完成飞行动作以外,还要解释遇到的飞行现象,向地面准确地报告飞行数据,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遇到危险时,试飞员必须具备准确、快速的处理能力,同时还要经过各种机型的训练,掌握多种飞机的飞行经验和鉴别对比能力,也有人称试飞员是和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人。
1998年3月23日,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首次冲上天空,负责试飞的是中国顶级试飞员雷强,在上飞机前,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因为这架歼-10承载了几代航空人的梦想,对于我国跻身世界航空强国有着重大意义,雷强的心里更是激动。
他郑重的对歼-10设计总师宋文骢说: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飞机安全带回来,就算摔也要把飞机摔到跑道上,17分钟后,战机平稳落地,整个飞行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当雷强驾驶战机落地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雷强亦是满脸泪水,因为他不仅是歼-10的首席试飞员,更是全程参与了歼-10的研制,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
为了歼-10的试飞,他曾被派到国外进行深造,在学习超机动动作“眼镜蛇机动”时,外国专家对他不屑一顾,称中国人是学不会这种动作的,一句话让他无比恼火,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他们面前出一口气。
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学习训练,雷强很快就掌握了“眼镜蛇机动”的技术要领,在结业之前成功演示了44次“眼镜蛇机动”,让当时说出轻蔑之语的外国专家目瞪口呆,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千万不要低估中国军人的实力,这次歼-10的首飞,成功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造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机,中国飞行员有能力、有勇气处理和面对一切困难,几十年来中国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160余型、数万架国产飞机,为我国空军部队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