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常有“机”,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
危中常有机。在疫情“大考中”,嘉定工业区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将救急与谋远结合起来,鼓励扶持引导企业,适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布局新技术,改造生产链、延伸产业链、跃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为经济发展蓄势增能。
抓住新需求,延伸产业链
盈达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空调通风设备的企业,1月29日,曾利用两天三夜时间加班加点为雷神山医院赶制了5620个风口和768个阀门,彰显了企业的责任担当。随着疫情形势愈发紧张,其他防疫物资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一直以来,盈达的产业链较短、产品比较单一,想要谋求多业务发展。
面对此次疫情出现的市场新需求,企业打算转产防疫物资,现有的生产流水线经过一定改造就可以生产口罩,企业甚至已经派出人员前往澳大利亚购买口罩设备,但是在向嘉定工业区管委会咨询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办理时,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中肯的意见,“鉴于很多大型企业都已经转产口罩,国内疫情控制后,口罩可能会出现滞销,你们本身就有清洁室的资质,转产清洁室的风险会小一点。”盈达相关负责人姚芸非常认同,“生产清洁室不仅可以短期用于防疫,未来在芯片、电子产品生产中都需要大量运用。”
盈达率先激活了原有的一条位于江苏东海的清洁室生产线,后期又扩增两条生产线,但日产能2000平方米仍然不能满足订单需求,企业又打算在南通新建厂房,但却碰到了资金和用工问题,嘉定工业区从中协调,为盈达从银行申请到了1500万的低息贷款。嘉定工业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则以沪滇劳务协作的方式,为盈达迅速招募了一批员工,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双赢。
目前,盈达的新建清洁厂房已经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投入使用后,日产清洁厂房可以达到3000平方米。盈达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这样的生产节奏,今后清洁厂房有望带动企业利润增长20%。
适应新趋势,改造生产链
企业也在疫情倒逼中转型升级。利康消毒此次在疫情防控中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应急征用单位,需要生产大批免洗消毒凝胶,但由于企业的生产线大多需要人工操作,员工无法及时返岗,产能一时无法满足所需,同时,由于外包装供应商停产,也给产品上市带来了困难。“经过这次疫情,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生产方式的短板、生产品种的单一。”利康消毒总裁助理葛女士表示。
未来,利康消毒将新建厂房,引进更多智能生产线,扩大产能,同时抓住健康产业的消费升级,建设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丰富产品多样性,即使一家供应商停产,“东边”不亮了,“西边”也会亮。嘉定工业区也将从申请市区技改补贴和提供空间资源两方面助力企业加快效率变革,使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把握新机遇,跃升价值链
采购材料、配置样品、测试样品、批量生产……位于嘉定工业区育成生物科技园内的纽思格生物科技虽然研发实验室只有百来个平方米,但这里研发生产的一步法RT-PCRMix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内的重要组份。纽思格因为为下游企业提供的200万人份核心组份,在防控疫情中大显身手而声名鹊起。
纽思格是育成生物科技园孵化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掌握着生物诊断领域的核心技术,因为没有自己的生产线,无法生产成品,企业是躲在幕后的“英雄”,不仅知名度不高,而且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我们要抓住这次新机遇,建设自己的厂房和生产线,以成品投向市场,向价值链的高端跃升。”总经理宋军透露了企业的未来规划。目前,纽思格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装修,预计四月通过竣工验收,拿到产品注册证后,每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000万元。
布局新技术,强化创新链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得益于在科技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和深耕,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此次驰援武汉的CT设备及诊断设备大放异彩、夺人眼球,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防控疫情中的高超智慧。基于“天眼AI平台”的全线智能化CT,在火神山医院等数十家武汉定点医院投入使用,患者无需脱下口罩,医生无需进入扫描间,即可智能定位、摆位完成扫描,大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以精准快速读片,筛选出有病症病例,大大减少医生工作量。
联影董事长薛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自主可控的医疗装备的研发力度,联影要想成为一家世界级的医疗企业,创新就是生命线。“在这次防控疫情中,联影危中寻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一些“卡脖子”环节,我们仍受制于国外,创新的脚步不能停下。”联影将借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风趁势而上,打造医疗影像创新中心,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使创新链条上的高校、院所、医院、企业相互衔接、协同支撑,让创新提升产业,让创新集聚人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