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中国的一个师是以多少人为单位进行组队的?
二战期间,亚洲战场的重要任务主要是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抗争,中国的14年抗日战争消耗了日本的大量有生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抗战期间,我方和日本的军队在一个方面上差别很大,就是编制上,很大程度上对我军的战斗力产生了消极影响,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实力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日军使用的武器装备都是最先进的,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的军队内部就存在不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战场上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没有别人多,需要着重讲一下的就是军队编制,尽管日军的编制也没有多完善,可是如果是和中国比较,还是要科学的多,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队的编制只能用混乱来形容。
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入侵者当属日本,日军从来就没有隐藏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其侵略中国的行为从很早就开始准备了,抗日战场上的日军四大方面军,其中包括,华北方面军、关东军、华中方面军,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为基础成立的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由于这些军队战力惊人,给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日军的师团战斗力更是惊人,中华儿女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在抗日战争中,中日战士的死亡比例甚至达到了3:1,而这还是在四大方面日军不和谐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这显示了战争是会流血的,战场不是儿戏,其中的华北方面军到日本宣布战败时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并且与因在中国驻扎而成立的关东军有着巨大的矛盾。
1937年7月7日,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的起点。为赢得此次战争,我国和日本都对军队的组建十分重视。当时的我国只有4.5亿人口,但只组建了500多万军队,集团军更是稀少,仅40个。但日本却不同,他们的人口虽然只有7000万,但是却组建了780万的军队,人口最少但所组建的军队人数竟远超美国他们的师团编制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人肯定多多少少都了解过日军的一些官职,就像大佐,少佐,但他们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他们对于所带领的士兵数量与我国相比不是一个等级,可以说两国对于军队的组建方面的进行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向,那么在抗日时期的中国在应急作战状态下组建的一个军,一个师是以多少人为一个单位进行组队的呢?在进行这样的组建后是否能达到较好的作战要求?
不管从军,师团,还是军队的人数上来说,各国的编制都是必须要先去了解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编制方式,但在当时日本的师团制更是格外的与众不同,独特的师团制方式,十分有利于不同的兵种进行配合作战,统一调派军队,就人数上来说和中国的一个方面军相差无几,一般能够统辖一个战区。
在抗日战争的战火刚被点燃时,此时的日军仅有17个常备师团,这17个师团就是甲种精锐师团的前身,除了一般师团固有的四个步兵联队外,还为其配备了独立的骑兵,炮兵,工兵,运输部队。使得这支军队拥有着超强的战斗力,在没有任何支援的局面下依然可以在大作战中独自战斗。其中除了有甲等师团外,还包括有,乙等,丙等,丁等师团。可以根据不同强度的战场,派遣不同的师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我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中国和日本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并进行大规模整军备军,当时我国的军队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军,师,旅,团,营等。当时中国军队的一个军就负责2到4个师,这其中有12000人左右。随着战争的推进,大规模的战争不断上演。战争形态的这种改变,也使得传统的军队编制变得不合时宜,对于军队的重新整合迫在眉睫,为此我国军队中增加了纵队,兵团等编制,就拿纵队来说,当时的纵队其实就是某一地区游击队的一个集合,并进行统一指挥的一个编制,这种纵队编制的人数能几万人,曾经的琼崖纵队、东江纵队等,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纵队,都是纵队,也都曾为我国的抗战胜利立下战功,
对于抗日时期的日本来说,他们的军队编制规模是非常大的。日军初次侵略我国国土时,他们的一个师团就由2个步兵旅团,还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共四个,以及通讯单位、医疗单位、物资储备单位等构成。步兵旅团还可将其分为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由步兵大队组成,服从步兵大队的部队是步兵中队,这样就将一个师团分为了四个阶梯,以上这种分配方式就是四单位制。还有一点,各等级间的人数上具有一定的区别,师团的组建一般情况下都需要3万人,随着抗日战争的逐渐推进,日军开始调整师团的规模,也将原来的4个等级转变为3个等级,旅团从此就变成了历史的存在,很多部队也紧随其后进行了规模上的调整,但人数上面的规模还是挺大的,均高于一万。
抗日战争进行到中期之后,中国的军队力量也有了较大波动,不过我国的军事力量还是无法和日军相提并论。8000到9000人在抗日初期就是一个师的人数了,最多也就是1万多一点点,比起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时间来到抗日中期之后,我国很多军队编制较为混乱,一个师的人数有可能比一个军还多,40军是当时人数配置最多的军编制,然而40军的人数也不过就是一个师的人数配置,只有一万多人,并且还有很多比40军人数更少的,也就是还不如一个师的人数配置。随着抗日战争继续向前推移,我军肯定会有着大量的人员伤亡,在损耗的同时,大量的人员开始进行补充,时间来到了抗战后期,我军的兵力开始逐步上升,一个师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
师与师之间在人数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实际战斗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吗?在那个时期,国民党一个师通常还领导有三个团以及工兵连、迫击炮连、搜索连和特务连,而且他们并没有为步兵团配备专门的炮兵。当时的日军如果按照最初的四单位制,那一个师就将近有3万名士兵,就算只有三单位制的人员规模,那也有1~2万人,并且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国军是远远比不上日军的,所以此时的国军一个师的战斗力仅能和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相提并论。如果就以四单位制来比较的话,日军就共有204个步兵大队,那么整个国民党军差不多才相当于日军2/5的战斗力。
在14年抗战期间,庞大是国民党军队编制的一个特点,9000人是抗战时期一个步兵师的正常编制,于是,国民党一个军的规模其实和日军的一个师团也差不了多少,从理论上来说,人数差不多的话战斗力也应该相当,但是国军的问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缺编、吃空饷、武器装备落后等等,于是,国民党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并不如理论上推测的那样,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军队编制庞大也并不意味着战斗力高,表面功夫人人都会做,但是仅仅会做表面功夫是不行的,国民党军队之所以战斗力低下,这就是重要原因。另一件事大概值得一提,和普通部队不同,有一支来之国军中央军的精锐部队,这支精锐部队在编制和人员配备上也不同于普通部队,所以战斗力也比较强。
混乱的兵役制度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实力,让我们在抗战时处于下风。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兵役制度都不能说是缺乏,而是根本没有,军队全体都破破烂烂,军人其实就是东拼西凑来的普通民众,没有像样的武器,也没什么军人的素质可言,日本就完全不同,在明治维新的时候,他们拥有的就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20年代的时候,军队使用的兵役制度就相对而言比较完备了,军队接受的也一直都是专业化的训练,更不用说他们的武器装备,则是更加先进。就算我们领土面积比日本大,人口也比日本多,在军事领域则是完全比不上日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