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经历了八百多年的复国运动,很少有民族像他们一样坚持这么久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并与葡萄牙比邻而居。然而,伊比利亚半岛一直被外来民族占领着,西班牙人在努力着,为收复失地及统一国家而努力着。西班牙的领土最开始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后来,又被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人为了收复失地,花了七百多年,最终,才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711年之后,阿拉伯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时,西班牙的经济得到了扶持,也曾繁荣过一段时间。后来,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了分裂,形成多个国家,他们相互竞争,矛盾日益恶化。同时,阿拉伯人与西班牙人的矛盾也日益激烈。阿拉伯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西班牙人信仰的是天主教,他们因为信仰不同,而无法相互包容,进而,激起了更大的矛盾——阿拉伯人将屠刀伸向了西班牙人。
为此,在718年,西班牙人开始了反抗。
在相互斗争中,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逐渐演变成两个阵营——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这两个阵营分别获得不同国家、不同宗教势力的支持,多年来一直争端不止。后期,两个阵营相互和解,并因为联姻的关系而合并成了一个国家,就是后来的西班牙王国。直到1492年,最后一个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国家被西班牙人消灭,他们已经完全将伊斯兰教徒赶出伊比利亚半岛了。
争取民族独立,是每一个被占领国土的民族该做的事情,但是,很少有民族能够像西班牙人一样,为了收复失地而坚持了这么久。
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
欧洲的中世纪史就是收复失地的历史,这是欧洲与亚洲的碰撞,也为后来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收复失地的运动始于718年,结束于1492年。这场收复运动能够持续八个世纪,确实很少见。
在公元711的时候,阿拉伯人大肆向外扩张,抢夺其他国家的资源。他们占领非洲北部,然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侵扰当地的西哥德王国。西哥德王国无力驱逐这些入侵者,只能默默忍受,希望以此能够唤醒阿拉伯人的良心。
阿拉伯人不肯维持原样,他们在当地招募士兵,加大对西哥德王国的侵扰。西哥德王国终于拿起了武器,跟入侵者打了起来。无奈,西哥德王国兵弱,他们不是阿拉伯人的对手,反而被他们消灭了。之后,阿拉伯人开始统治伊比利亚半岛。
阿拉伯人排挤这些信仰基督教的西班牙人,处处打压他们,还强迫他们信仰自己的宗教。如果,西班牙人没有选择服从,那么,阿拉伯人将要求他们缴纳更多税收。对此,西班牙人只能向北迁徙,躲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最北边。北边经历了多个王国,他们不断合并,形成了最后抵抗伊斯兰教徒的底线。
收复失地运动也是民族保卫运动,西班牙人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土,这不仅维护了自身的利益,还保证了国土的完整性。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说了算,这才是民族尊严的体现。
那么,这场“收复失地运动”有什么影响呢?
收复运动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碰撞,是两种文化冲突的体现。这场运动持续了八个多世纪,这可以算是跨度比较长的战争了。宗教冲突使得西班牙人不堪重负,被迫离开了家园。但是,他们心中对于家园的渴望从来不会熄灭。
他们不断积蓄力量,因为再小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累计后,肯定会超过目标值。1469年,卡斯蒂利亚的公主和阿拉贡王国的裴迪南结婚,原本敌对的人终有和睦的一天。伊莎贝拉于1474年登上大位,而她的丈夫斐迪南在五年后也登上大位了。这是天主教的“双王”,也是西班牙人统一的基础。
伊利比亚半岛除了西班牙,还有另一个主角——葡萄牙。两个政权相互支援,努力发展实业,为后来的收复运动做准备。两个国家都认为,上帝是支持他们的,而他们只有战胜阿拉伯人,才能获得上帝的青睐。这种想法驱使着两个国家的人民,使得他们大力发展海外事业,为后来的殖民做准备。
伊斯兰教对于异教徒,他们会征收很重的赋税,以积累更大的财富。伊斯兰教教徒不会要求西班牙人皈依伊斯兰教,而基督教教徒则会武力强迫摩尔人、犹太人信仰基督教。收复运动是光荣的,它所造成的影响是具有全球性的,正是有了这场运动,基督教才能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之后的西班牙王国,在于大航海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1494年和葡萄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意图将世界瓜分为二。在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末,西班牙进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影响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直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西班牙开始衰落,在经历两个共和国和一个君主国后,最终,于1978年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