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所谓的“孔孟之道”,是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个思想和理论体系自汉代以后,经过封建统治者的修饰和发挥,更是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到了洪武五年,天下已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虽然,此前的朱元璋一直推崇孔孟之道,但其实,他先前忙于军务,并未对其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于是,朱元璋决定深读《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然而,当他仔细读后,眉头却蹙得越来越紧。
最后,朱元璋狠狠地把书扔在地上,并说道:“如果孟子仍活在世上,他岂能免于罪责!”
朱元璋大发脾气后召集群臣,并颁发了一条新法令:“从即日开始,撤除孟子的地位,将其牌位移出孔庙,并免除其在孔庙的一切优待,比如:和孔子一起接受人们的膜拜等。”一时间,朝廷掀起了一阵风波,不少大臣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因为,孔孟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人民的立身之本。
然而,朱元璋却一意孤行,坚决否定了大臣们的奏折,并说道:“谁敢再提这件事,就按以下犯上罪处罚。”就这样,朱元璋以皇权强行镇压了人民的不满声。但是,孔孟之道毕竟已经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总会有一些忠诚的信徒,比如:时任刑部尚书的钱唐。
虽然,朱元璋发布了禁令,但是,钱唐却坚持为孟子申冤。于是,在得知钱唐是因为这件事来后,朱元璋拒绝了他的面圣请求,并命宫中侍卫将其射死于大殿之前杀鸡儆猴。可是,钱唐的毅力却有些出乎朱元璋的意料。虽然,两侧肩膀各负两箭不停地流血,但钱唐却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要面见圣上。
第三类,孟子批判商纣王的话,比如:“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等。
事实上,除了不尊崇孟子以外,朱元璋还做了一些其它令人费解的事。
其中,最令人不解的事有三件:
第一件事,明军占据元朝首都大都以后,朱元璋曾下过这样一道命令:“不得加害于元王室,必须以尊礼对待俘虏而来的元朝贵族。”
第二件事,元顺帝向北逃亡以后,明军俘虏了其皇子。对此,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在南京举行祭祀皇子仪式,以安定民心和巩固江山。然而,朱元璋却拒绝了,他说:“虽然古代有向上天进贡俘虏的仪式,但我却不忍心如此对待元皇子,因为,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侮辱前朝皇子。”
第三件事,刚推翻元朝统治时,中原百姓一片欢呼,均支持朱元璋乘胜追击,以彻底铲除元王室势力。但是,朱元璋却没有这样做。后来,明朝建立,大臣们上书道贺,在奏章中,大臣们极力批判元帝荒淫无道,朝廷统治黑暗,歌颂洪武皇帝的英勇和功德。对此,朱元璋十分不满,他说:“元朝统治了中国近百年,我和你们都出生于元朝,成长于元朝,现在,你们为何如此贬低它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苦家庭,从社会的最底层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大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样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此外,朱元璋在成为皇帝后,没有安于现状,没有顾着享乐,而是勤于政事,打下了明朝三百年的基业,促成了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并影响到了清朝。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朱元璋应该值得世人钦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