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为国鞠躬尽瘁,死后被满门抄斩!只因这名女子
中国皇帝大都有个通病:善搞国事,不善搞家事。其实不单皇帝如此,名臣也一样。西汉名臣霍光,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提起此人,或许你不熟,可一提起此人的哥哥,你都会觉得很给力,那就是著名军事家骠骑将军霍去病,堪称“匈奴克星”。
最早,霍光跟随哥哥霍去病来到都城,从郎官做起,而后逐渐升官,终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在宫禁供职的二十多年中,霍光行事一向小心谨慎,没出过任何差错,由此,深得汉武帝信任。
晚年的汉武帝,和历史上许多皇帝一样,在确定接班人的问题上,很是头痛。在他老病将亡时,他曾送一幅周公负扆图给霍光欣赏,意思是让霍光像周朝的周公辅佐少主一样,辅佐将来的小皇帝。于是留下五个顾命大臣辅政,翌日便驾崩于五柞宫。这五个顾命大臣,霍光是领衔的主角,任大司马大将军,另外四人,分别是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
刘弗陵登基,更名刘弗,即历史上的汉昭帝。霍光继承了武帝晚年“轮台悔过”后的改弦更张,“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即轻徭薄赋,鼓励农耕,与民休息,不兴兵戈。又派遣官吏巡视地方,平抑冤狱,教化百姓,以德养民,并八次下诏减免租税。
同时霍光又召集各地贤良,经过盐铁会议大讨论,取消了盐铁官营制和均输平准制等汉武帝时期打击商业、搜刮民财的举措。武帝晚年烽烟四起、民怨载道的局面被平息下来,工商农业均得以流通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一齐颂扬新政,霍光在朝野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转眼汉昭帝到了18岁,举行冠礼。可就在举行冠礼后的第三年,汉昭帝病死,年仅21岁,没有后嗣,立君成了大问题。大权在握的霍光,不愿立汉昭帝的哥哥广陵王为君,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广陵王年纪大了,立为皇帝后不好控制。思来想去,霍光决定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皇帝。
殊不知刘贺是个荒淫无度的大玩家,喜好女色,喜欢打猎,半日之内能骑马奔驰300里。他即位后,十分荒唐,不理朝政,只和一帮狐朋狗友打猎游乐,并在沿途搜捕妇女。朝野上下非常忧虑。霍光既恨又悔,他知道,自己扶立刘贺为帝,实在是一个脑残的举措。他多次劝谏刘贺,无效。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废黜刘贺。刘贺被废,立君又成了难题。此时,有人提出,只有立汉武帝之孙刘病已为帝。
众所周知,刘病已早已流落在民间。霍光亲自到民间寻找刘病已,迎立其为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很多人都打算让霍光的小女儿做皇后,可宣帝不同意,因为他流落民间之时,有一位贫贱的结发妻子许氏。因此,他立了许氏为后,欲封许氏的父亲为侯。霍光却不同意,因为许氏的父亲曾经受过宫刑,不能违例封侯。
汉宣帝抗争不过霍光,再者他也知道如果不是霍光,自己作为戾太子孙子,帝位还轮不到自己来坐。所以只好忍气吞声。两年后,霍光对这个皇帝很放心,便提出退休。然而,人退了,权没退,因为此时霍光的家族已经在朝廷形成盘踞之势。霍家还有一个心狠手辣女人,她就是霍光的继室霍显。霍显原来只是霍光女儿的一个婢女,由于美貌,博得霍光的欢心,在霍光的老婆死后,她为霍光生了几个子女,便升为继室。
从丫环到名臣夫人,走到了这一步,霍显的野心也就更大了。还有一点就是她自己出身卑贱,所以对身份和地位特别敏感。虽然霍家显赫如斯,但霍显不满足,非要把女儿嫁给宣帝成为皇后。如此,自己就能成为皇帝丈母娘。于是便处心积虑地谋害许皇后。此时,恰逢许皇后分娩,身体不适。汉宣帝召女医官进宫服侍,霍显趁机买通了女医官淳于衍。
淳于衍进宫后,依计行事,把符子掺入调理身体的药丸中,给许皇后服用。许皇后很快一命呜呼。许皇后丧命,汉宣帝悲愤,要处罚所有医官,霍显怕事情败露,便求助于霍光。霍光得知这件事后十分害怕,但事已至此,他只好跑去游说宣帝,让他释放了所有的医官。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霍显给了淳于衍一大笔封口费,才没让此事败露。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之后,民间便有了霍家毒害许皇后的传闻。不久,霍显的女儿入宫,当了皇后。霍显如愿以偿,霍光却在不久后寿终正寝。他一死,霍氏家族的末日便到了。而毒死许皇后是一个祸根,最后在霍光死后两年霍家就被汉宣帝给灭了。
可惜的是一代名相为国鞠躬尽瘁,死后却被满门抄斩!而害他的却是自己的妻子。其实话说回来这也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真正的原因固然是它本身后来骄奢放纵的结果;但从另一面看,霍氏家族也只能有这样的结果。功高震主,“威震主者不畜”,霍光的功劳太大了,地位太高了,名声和影响甚至超过了皇帝,当然为皇帝所“不畜”了。所以,霍氏的族灭,应当看成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注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悲剧。举报/反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