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3次规避居民区立一等功!歼-10为何能屡创迫降奇迹?
图片说明:王建东和妻儿出席授奖大会,共享荣光空军新闻
东方网·演兵场12月8日消息: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官方微信号“南部空军”发布消息:12月8日上午,王建东所在的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专门举办授奖大会,为他颁发一等功奖章,授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今年9月上旬,在对抗空战训练中,王建东驾驶的歼-10战机刚起飞就遭鸟撞击,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危机时刻,他在37秒内3次规避居民区,为了确保飞机对向无人区,王建东在最后时刻才跳伞,当时战机距地面高度仅75.9米!近日,空军决定给王建东同志记一等功。
用数据详细回顾一下此次险情处置,当日12时16分20分,王建东驾驶歼-10起飞上升至高度272.7米时,突然遭遇低空鸟击,飞机推力急剧下降,高度也迅速下降,不具备场内迫降条件。距离地面151米时,发动机完全停车,飞机由发动机供电转换为紧急供电。飞机状态急剧变化情况下,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沉着冷静操控战机,22个操控动作零失误,37秒内3次转变航向避开翼下居民区,直至高度75.9米时极限跳伞。
图片说明:《解放军报》截图
在今年10月5日刊登的《解放军报》头版上,《生死关头,战机避开居民区》一文更是详细回顾了这次撞鸟处置的全过程。文章中更披露,王建东跳伞后降落在一处果园,几位村民发现后,将他抬到树荫下,等待救护。看到赶到现场的旅领导,王建东焦急地说:“我没事,别管我!快去看看有没有伤到群众。”
在军事专家王明亮看来,此次完美的险情处理离不开技术精湛、沉着冷静的飞行员,和歼-10战斗机优异的机体性能。从飞行员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素质非常好,在起飞阶段出现故障,高度不高,对心理考验非常之高;二是飞行员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念特别强,没有按处置方案立即选择跳伞自救,而是及时在空中进行处置;三是飞行员的技术非常高,能在很短时间内实施了多次精准操控,控制没有动力的飞机避开居民区;四飞行员的飞行准备非常扎实,从危情处置到最终的弹射跳伞等等。
资料图:飞行员王建东
“最后,整个处理来看我们的飞机(歼-10)整个的性能确实是比较好的,各个环节出事以后,我们飞行员依旧能够操控。发动机停车之后,还能有一定的滑翔时间,以至于在比较低高度跳伞,也反应出我们的伞具(弹射座椅)也是比较好的。”王明亮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作为一款单发的战斗机,歼-10一旦发动机撞鸟停车,就意味着飞机失去了动力,尤其是不足300米的低空发生,留给飞机原处置的是时间非常少。按我军特情处置手册的规定:高度2000米以下开车不成功,应视情实施迫降或跳伞。
事实上,现代战斗机为了获得更加优秀机动效果,基本采取了静不稳定的设计取向。但与其他单发战斗机不同,歼-10系统战斗机在失去动力后,依靠优异的机载飞控系统,仍能保持一定的操控性,甚至创造过无动力滑翔降落的奇迹。
资料图:尤鹏飞和歼-10C
两次获得“金头盔”的王牌飞行员尤鹏飞,在驾驶双座型歼-10时也遭遇了一次发动机撞鸟特情。在空军新闻里一篇《绝不示弱认输!他把飞行这件事做到极致》的报道中,详细了披露此次事件。
在一次对地突击实战训练中,尤鹏飞与时任副旅长高波驾驶的战机突遭鸟击。此时,战机飞行高度只有不到300米,距机场还有120公里,且靠近国境,情况十分危急。置生死于度外的尤鹏飞格外从容冷静。他与高波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塔台指令和特情处置方法,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操纵着大油量且已失去动平衡的飞机进行迫降。惊心动魄的13分钟后,战机安全着陆。事后机务人员检查发现,发动机叶片损伤已近90%。
资料图:李峰和战机
2009年3月的一天下午,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10在3320米高度突遭发动机降转,他果断利用剩余速度爬升到4500米高度后开始返航,在距离机场7公里时发动机彻底失去动力,最后仅靠目视操纵驾驶该机安全滑翔降落。短短1分44秒内,他正确完成40多项操作,成功处置连发险情,首创驾无动力歼-10战机场内空滑迫降成功的先例。
资料图:李峰告别蓝天
也许是一种巧合,就在今年11月7日,李峰正式停飞、告别蓝天。当天,他所属的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专门举办告别蓝天仪式,为这位达到最高飞行年限而光荣停飞的英雄飞行员颁奖献花。
图片说明:在模拟机上,王建东进行恢复技术训练空军新闻图
一人立功归建,一人到龄停飞,这就是一种传承。昔日,李峰在发动机空中停车情况下,用104秒创造空滑迫降奇迹;今天,王建东面对重大特情和生死考验,英勇无畏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解放军飞行员来了又走,但他们保护人民群众的心却丝毫未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