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当初看起来毫无胜算,为何毛主席坚持要派兵参战
“总统先生,有什么外国军队要进入朝鲜吗?”
1945年2月,在针对日本等国家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试探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罗斯福给予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次美苏双方最高领导的会面,抛出了双方所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围绕朝鲜半岛归属的争夺。
图‖“雅尔塔会议”英美苏领导人合影
在初步接洽的时候,斯大林与罗斯福无疑都藏了一手,美国在对付日本的同时希望苏联出兵,而苏联打击的目标则是东北、朝鲜等地的日军。因此美苏两国必然能对朝鲜进行控制,朝鲜问题就这样引起了双方的关注。
在历史上,一个引入两个大国势力的地区,往往注定不会太平。战后美苏双方保持了默契,围绕着三八线分别扶持了两个政权,从意识形态到权力分配,两边都有巨大的分歧。
因此受到美苏对峙的影响,朝鲜与韩国之间也无法避免地发生了战争,由于前期朝鲜军队的势头无比凶猛,美军见势不妙也不得不立即参战。
图‖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士兵(旧照)
由于美国和所谓“联合国军”的介入,朝鲜战场上的形势风云突变,形势开始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在朝鲜形势危难的时候,金日成不得不向外界求援,而他重点求援的对象是中国。
面对金日成的请求,我方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因为当时金日成在出兵南下的时候并没有知会中国。在向斯大林请示并得到允许之后,朝方没有告诉中国就开展行动,甚至连武器运输都是瞒着中国做的。
图‖1950年6月金日成向全体人民发表演说
因此在战争开始之后,不光是其他国家,就是中国对于朝鲜战场上的局势也是不了解的,只能通过一些广播和报道去推测战争的情况,这对中国判断朝鲜战局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然,此时入朝作战无疑是要直接面对强大的美军,而中美双方当时的实力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在二战中,美国不仅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还大发战争财,组建起了强大的军队,美军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中国则是在长期的战乱中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底子一穷二白。
派遣军队入朝作战的话,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几乎是没有什么胜算的,可中国还是坚决派兵了。毛主席面对复杂的局势,毅然克服了重重压力,动员志愿军入朝作战。
图‖毛泽东主席旧照
要想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有些难度,毕竟中央大部分人都反对参战,毛主席心里也非常清楚,入朝作战到底有多大的困难。那么毛主席为何要坚持派兵参加这一场看起来确实没有任何胜算的战争呢?
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决定,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有着一定关系,中国援朝本质上是表达一种态度。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阵营里面,新中国暂时还没有办法得到苏联这个“老大哥”的信任。
在1945年,当时苏联为了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就选择与蒋介石政府接触,希望能获得足够多的好处。这也导致新中国建立之后,与苏联的外交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苏联并不愿意在原本与国民政府签订的条约里面让步,可新中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并不愿意在主权上让步。
图‖苏联时代的克里姆林宫
但我们当时确实需要苏联的援助,比如贷款和武器等。虽然中苏还是顺利达成同盟协议,但苏联心里并不完全信任中国。
1950年10月4日,在中央两天多的激烈讨论后,毛主席说道:“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主席的这种说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国当时的尴尬处境——因为此前毛主席刚刚访问苏联,在苏联双方从接触到后来签订协议,整个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毛主席这次确实达到了目的,可双方也闹得有些不愉快,主权保住了,贷款也拉到了,但苏联和新中国的隔阂正越来越大。毛主席担心的损害,主要还是苏联对于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
图‖金日成视察朝鲜战争地道作战现场
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授意下挑起了“朝鲜战争”,可苏联的态度却非常暧昧,他们从未做好军事准备,只是给予一些物资上的援助。哪怕是美军参战导致朝鲜人民军损失惨重,斯大林也没有打算要出兵朝鲜。
在毛主席刚表态一天之后,10月5日苏共就通过了斯大林放弃朝鲜的决定,周总理随后与苏联方面交涉,可斯大林给出的回应也很坚决,苏联就是没有准备好,想要实际的军事援助不太可能,空头支票倒是开出了不少。
图‖斯大林旧照
可别看苏联一边推卸责任,他们私底下一点没有闲着,在金日成求援的时候,斯大林也是直接指明,让他有什么困难就去找中国。
苏联的做法,属于是用明里暗里各种手段去逼迫中国出兵,说好听点就是为了试探中国共产主义的成色,说不好听点,就是想先拿中国当打手。
毛主席心里非常清楚,一旦中国没有出兵,苏联会像抛弃朝鲜一样,果断放弃对于中国的帮助。
新中国要想立足,可以没有朝鲜这个盟友,但绝对不能没有苏联的援助,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几乎没有,在没有国际援助的情况下开始重建,这可不是光靠着团结就能搞成的。
图‖在地图前沉思的毛主席
况且,中国一旦失去了共产主义同盟阵营的认可,难不成去指望美国能接纳中国吗?反对出兵的人们,大多都是从局部角度来看,这场战争看起来确实不关中国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打,可不打的话,新中国很难继续发展。
毛主席的坚持,也确实让新中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朝鲜战争志愿军英勇的表现,让新中国在共产主义阵营里面成功立足,国际声誉明显提高。
在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对苏驻华大使说道:“苏联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中国人的呢?从打朝鲜战争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两国开始合拢了,才有一百五十六项。”
图‖苏联援华专家指导我国技术人员
确实,从那一刻开始,苏联才彻底放开对于中国的援助,其中尤其是156个重点工业项目的援助,对中国的工业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苏联不仅派遣了大量专家、技术人员和资金,还直接搬来了很多工厂及设备的设计图纸。
这些重要的援助,都是志愿军将士们用生命拼下来的,中国能从战火中快速崛起,确实与这些国际援助有着大量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华人经过这一战,切切实实地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于是很多人纷纷回国开始帮助祖国搞建设,新中国经过这一场国门之外的战争,真正意义上把中华民族团结到了一起。
图‖志愿军战士正在发起进攻(旧照)
志愿军所付出的巨大伤亡,确实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可经历了惨痛损失之后,新中国确实拿到了最理想的回报。
此外,出兵朝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毛主席在决定出兵之后,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战场上。
面对主席的决定,大部分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反对的,可反对的意见一直都没有消失过,人们反对出兵的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出兵朝鲜,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
毕竟新中国才刚刚结束了常年的战乱,国内百废待兴,哪怕是要争取苏联的援助,以这样的方式去缴纳投名状,对国家来说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图‖周世钊旧照
1950年10月27日,曾与毛主席同窗五载的周世钊在见到主席之后,直截了当地表示:“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得到解放,这是建设新国家的大好机会。全国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设,志愿军出兵援朝,是不是会影响和平建设呢?”
周世钊的话,也是反对派的普遍想法,听起来也确实没错,出兵朝鲜无疑会影响到国内的和平建设,哪怕是苏联会提供足够多的援助,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很多问题也是无法解决的。
比如当时国内有大量军队都投入到剿匪的行动之中,匪患是新中国建设的一大拦路虎,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也没有消停,解放军也在布置着对台湾的解放战事,这些事情都不是靠苏联援助就能解决的。
图‖苏联红军官兵(旧照)
前面也提过,苏联在远东仍然有驻军,哪怕他们已经表示要放弃朝鲜,可真要让美国把朝鲜拿下,苏联也不会就这么看着的。
按理说中国确实应该集中力量搞建设,可毛主席就看到了这其中的危机,随着朝鲜的战败,美国的野心已经开始暴露出来。当时毛主席就说道:
“现在美国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
毛主席已经看到了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部署问题,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在朝鲜战争开打的时候,美国就已经派遣军舰去干涉解放军攻台,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更是直接进驻日本,随后扶持了韩国和南越。
图‖1951年,南越举行阅兵仪式(旧照)
在美国这么一番布置之后,中国其实已经受到了来自多个方向的威胁,美国在各个位置都有着军事部署,从日本和台湾出发可以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南沿海等地;从朝鲜出发不仅直接威胁到渤海湾,还会从陆地上影响到东北的安全;从越南直接会威胁到南海周边的省份以及中国西南地区。
事实证明,毛主席看得非常远,一切正像他所说的那样,阻止解放军攻台之后,美军强行干涉了朝鲜战争,试图彻底控制朝鲜半岛。一直到今天,美国都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力量渗透进半岛上。
图‖驻日美军
同样,在日本,美国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除了大量的军事基地之外,还有就是不断挑起南海的诸多争端。在越南,当朝鲜战争还紧张进行着的时候,越南已经危机重重,随后就爆发了著名的“越南战争”,美国同样是强行出兵干涉。
这就是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与共产主义同盟在东北亚、东南亚等诸多地区都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唯独新中国靠着努力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图‖美国白宫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就只有强行干预,希望能彻底控制东南亚等地,这样就形成了它所谓的“大陆封锁链”。因此朝鲜、越南这样的国家,实际上都是中国周边重要的屏障。
俗话说“唇亡齿寒”,近代中国由于自身实力的问题,在很多重要的外交事情上都显得非常懦弱,总是一味妥协,这也让中国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如今又到了影响中国命运的时刻,毛主席没有再像以前的政府一样妥协,而是选择了积极应对。毛主席知道,必须要拿出自己强硬的态度,去阻止,去保证一切可能威胁到中国的事情不会发生。
图‖毛主席在黄河边沉思(旧照)
很多事情确实不能等,不能等到美国把朝鲜打下来再做,不能等周边已经都被美国控制了再去想反抗。
毛主席在和蒋介石等反动派势力做斗争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美国将会是未来阻挠新中国发展的重要敌人,因此新中国不能等,要勇敢坚决去和他们做斗争。双方在国力、军力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可总不能因为这些差距,就害怕去和他们较量。
中国早晚要走出这一步的,要干涉和阻止美国对于中国周边的侵蚀,就必须要拿出行动才行。
图‖斯大林(左三)在红场看台上检阅部
有人或许会说,同为共产主义阵营国家,苏联也是会出面干涉的,可新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就必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什么事情都妄想着让别人去帮自己来做。
在当时的国内,临时动员大量的军队入朝作战是很冒险,可中国要想立足,不单单是要有国际援助,还必须要有足够硬的拳头和正确的发展战略。
协助朝鲜等国抗击美帝的势力是卫国战略中重要的一环,而随着新中国开始直面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必须要意识到未来大部分的矛盾是来自国外。
图‖解放军战士在阵地前(旧照)
军队是维护国家的重要基石,新中国要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发展,要打造一支能坚定维护共产主义的铁军,这就需要经受更加残酷的考验。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完全不同的国家。虽然曾经的日本也是老牌强国,但日本与英美这样的老牌强国还是不太一样的,日本的崛起和它自身的实力是有限的。
打败了日本已经说明中国开始渐渐崛起,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面对欧美列强就一直是被单方面吊打的份,人们对欧美国家和洋人有着更深的畏惧心理,没有信心去和他们对抗。
如果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想法,中国是很难在国际上站起来的,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国家的建设,都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才行。此时与美国交锋,确实会冒险一些,可中国此番入朝,也是对美国的一种试探。
图‖毛主席正在工作(旧照)
毛主席在1953年9月对于入朝作战的演讲中就表示:“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这样的思路倒是非常符合毛主席的行动派风格,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无论敌人是不是世界第一强大的军队,既然我们早晚都是要和他们对抗的,那么提前接触试探敌人的力量,怎么都不算一个错误的选择。
图‖志愿军战士横渡鸭绿江赴朝参战
同样,毛主席借助这次试探的战争,也检验了当前中国军事力量的真实水准。需要指出的是,抗美援朝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远远不止提升自信心这些。中国这些年建设速度非常快,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
现代化国防建设做得非常好,这是从开国之后就定下的基调。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我们确实需要和平发展,但作为亚洲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很难在外部局势动荡的情况下顺利搞下去的。
图‖抗美援朝主题油画
因此积极对外接触,认识到自身实力的不足,这是非常必要的。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打得非常出色,让不可一世的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可通过这场战争,我们也意识到了中国的国防力量还是不够强,正如毛主席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
图‖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坦克
在战争中,美军机械化的作战方式、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能力,还有工业化的后勤补给能力,确实让人感到非常震撼。有些事情只有亲身去经历之后,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见识到中美之间的实际差距后,中国在随后的发展中非常强调军队必须要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也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搞出各种现代化的新武器,让军队能变得更强,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国家。这也是毛主席坚持要派兵的主要因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