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谣言!美媒:参与中国疫苗试验巴基斯坦志愿者达上万人!
“多年来,巴基斯坦消除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努力都被公众对外国疫苗的恐惧击败,一些人宣称这是西方破坏穆斯林生育能力的阴谋”,《华盛顿邮报》1月1日的报道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全球仅有的存在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国家,但从2020年9月至今,从大学生到退休人员,上万名巴基斯坦人志愿参加了中国康希诺生物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试验中没有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巴基斯坦卫生官员希望在2021年3月前完成疫苗试验并开始为公众接种,“这被视为该国今年为2.3亿人民接种疫苗的最佳希望。”
报道称,即便如此,这些希望帮助国家战胜新冠疫情的志愿者们也不得不克服自身对疫苗的质疑、社交媒体上的谣言和来自家庭内部的反对。
报道采访了伊斯兰堡和卡拉奇8名参加康希诺疫苗试验的志愿者,他们都曾听说该疫苗的有害消息,但仍决定参加试验。
一名30多岁的政府雇员说:“我注意到有人在说阴谋论,例如身体被植入芯片、生育控制等。我的家人有人告诉我不要(参加疫苗试验),但我不在乎。我的内心告诉我这么做。”
卡拉奇一名60多岁的志愿者说,他一开始对疫苗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很多疑问,一个朋友甚至发给他一段视频,称疫苗“会把人变成动物”。
但去年10月参加疫苗试验后,他只经历了轻微的副作用,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也报名参加了试验。
《华盛顿邮报》称,巴基斯坦经济贫困,政府卫生预算有限,医疗条件不佳,疫情防控压力巨大。
该国官员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同多家外国生产商讨论疫苗采购事宜,但目前倾向于选择康希诺疫苗。卡拉奇Indus Hospital 医院计划招募4000名志愿者参加疫苗试验。
该院感染科主任Naseem Salahuddin说,“我们对康希诺疫苗的试验结果很满意,其他疫苗的试验和存放都很复杂,康希诺疫苗适合我们,只需注射一次,可以存放在冰箱里。”
巴基斯坦国家科学小组成员Javed Akram说,一些参加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试验的志愿者因不适住院,但在巴基斯坦,康希诺公司的疫苗试验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确保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维护中巴两国关系,对巴基斯坦来说非常重要。
据俄罗斯卫星网近日消息称,巴基斯坦指责印度支持在巴境内组织破坏中巴经济走廊设施的武装分子,但印度否认了这些指控。巴方表示,任何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图谋不会得逞,巴方将全力保障经济走廊安全。
中巴经济走廊是2013年中方主动提出来的,初衷旨在加强中巴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巴基斯坦摆脱贫困,推动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于2015年4月启动。
从战略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中巴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该项目深度融入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从地理上看,中巴经济走廊北起喀什,南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三千公里,其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经济贸易走廊。有了这条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南北两地将发展很快,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会更紧密。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的大部分项目已经竣工,但仍然面临安全风险。实际上,由于巴印关系紧张,中巴经济走廊遇到了一些不顺,主要是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影响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对此,巴基斯坦曾指责印度支持闹独立的俾路支斯坦叛军。巴基斯坦也多次表态称,会把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专家认为,巴基斯坦有出色的情报和具有实战经验的部队,确保中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安全并非难事。不过,一旦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起挑衅,巴基斯坦将不得不抽调部队前往克什米尔。如此一来,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缓和印巴关系,确保两国减少冲突。另外,中印在边境问题上存在冲突,上述问题如不解决,印度很有可能搞小动作,阻碍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
印度作为南亚大国,一再对外展示强硬,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巴基斯坦不丹以及中国都不会对印度的“挑衅”视而不见。毕竟,维护本国安全,确保本国利益是任何政府的基本责任。印度拥有十几亿人口,应该把心思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面,一味对外挑衅,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巴基斯坦指责印度支持极端分子破坏中巴经济走廊,明显是对印度的强烈警告。同时,巴基斯坦承诺会全力保障经济走廊的安全,这显示了巴基斯坦对这条经济走廊的重视程度。作为全天候战略伙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是不遗余力的,而巴基斯坦对中国是高度信任的。中巴两国只有精诚合作,才能更好地为两国人民造福,为两国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印度军队正考虑重新部署130万印军,以使其兵力向东北两个方向移动,以求在中印和印巴边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以应对边境地区持续的冲突对抗。现在,印度有三支部队驻扎在西部边境,而只有一支部队驻扎在北部边境。两线作战从来都是兵家的大忌,但印度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境却是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只能硬着头皮上。尽管在印度国内有一些人不止一次地提出了要赢得两线作战的概念,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种不切实际的说法只是印度的胡说八道。
达拉克高海拔地区的冬季温度骤降到摄氏40度,雪很厚。要克服印度天然的不利条件,真是有点替他们担心,大雪过后,重要战略物资还可以空运,但是生活物资要靠空运,费用很高,也不现实。
如果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物资供应问题,印军的后勤保障就难以应付。在供给中断的情况下,印军只能后撤,在最前线的印军几乎没有选择。
如今,印度正在考虑重新部署全军,加强边境管理,印度军队在冬季也会大量调集兵力,这很可能是为春季行动做准备,印度有可能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新一轮打击,同时在其他方面遏制巴基斯坦的援军。
看起来中印边境冲突不会很快结束,因此印度将继续为长期斗争做好准备。事实上,印度国内的情况,根本不亚于边境困境。
不出所料,在印度陆军开始进行重大改革,重新划分战略军事区域。陆军改变战略部署方向之后,海空军也将进行类似改革,以支持面对政府大力推行的扩张计划。但专家警告印度军方盲目乐观,扩大边界军事对抗只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印度陆军军事专家马杰特批评说,印度在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根本不足以支持印度军队发动一场“双线战争”,因为这将给后勤部门造成巨大的运输压力,再加上战时的空袭,因此,印军前线军官和士兵很有可能会失去超过80%的后勤支持,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此外,他还指出,印度空军目前只有一小部分“阵风”战斗机能在战术上对巴基斯坦空军形成优势,而米格-29和苏-30等战机在对抗巴基斯坦F-16、枭龙和预警机这三种飞机时,很难与其作战网络相抗衡。而且北方的东亚大国的第五代隐身战机也比F-22和苏57只强不弱。他坦言,如果印度在空防力量薄弱,空防力量不占优势,甚至有劣势的情况下发动两线作战,那么印度军队几乎是必败无疑。
莫迪政府必须承认现状,并尽快给民众一个合理的答复,否则印度将会变得越来越糟。最好能尽早结束这场对峙,双方握手言和,全身心地投入国内抗击瘟疫,恢复经济工作。(文/山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