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的尺度越来越大了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救市的尺度越来越大了》是一篇关于大了,尺度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1
救市的尺度越来越大了。
最近一段时间,与房地产相关的核弹级部门接连出来为房地产站台,呐喊助威。
就连2021年6月喊出“房地产是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要让押注房价永不下跌的人付出沉重代价”的某位高层。
近日对房地产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向。

开始鼓励大家消费和投资,并且以满足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的消费。
难道之前去杠杆,就是为了现在更好的加杠杆?
除了高层喊话之外,全国各地城市在放松、或传言放松的路上也没闲着,且城市能级一个比一个高。
1月5日,深圳正式出台了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虽然政策力度不大,但这可是近两年来,深圳楼市唯一的利好政策了。
1月9日,东莞在全面取消限购不久,又给出了有史以来最低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首套首付20%, 利率4.1%)放松的力度可谓史无前例。
也是在同一天,一张图在珠三角的各大房产群里疯狂传播:广州取消认房认贷!

虽然此消息在昨天迎来了官方的辟谣,但去年早已发生过多次没有红头文件,直接偷偷执行的“口头”新政了。
且据业内人士的多方求证,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执行;也有银行内部的人员说,元旦后就收到这样的指导性建议,“大概率”会跟进。
紧接着央行上海总部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要推动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为出台相关政策提前吹风的嫌疑。

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这个消息在去年底就有传言。
像房山、门头沟、怀柔这些远郊区,在北京楼市里的存在感弱,放松限购也只是释放合理的购房需求,没有多少炒作空间。
2
其实北京楼市哪怕现在不出台利好政策,市场也已经:
未救先火了。
以下是我统计的,从元旦开始绿中介每天的签约成交数据:
2023年1月9日,成交 269套; 2023年1月8日,成交 574套; 2023年1月7日,成交 422套; 2023年1月6日,成交 179套; 2023年1月5日,成交 177套; 2023年1月4日,成交 137套; 2023年1月3日,成交 184套; 2023年1月2日,成交 389套; 2023年1月1日,成交 287套; 2022年12月31日,成交370套;
考虑到绿中介在北京占据50%的市场份额,那么上面的成交量可能得翻一倍,才是市场真实的成交数据。
这意味着1月7日-8日这两天,北京当日的真实成交量可能突破1000套!
并且绿中介前端的房源挂牌量,正在肉眼可见的减少,已经从之前的10万多套跌到了9万多套,这说明房源正在被快速消耗。
当就数据来判断,被疫情打断的北京楼市:
确实已经走在复苏回暖的路上了。
但我认为短暂的成交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说明不了问题,也并不足以判断市场是真回暖还是假回暖。
近期成交量的井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个月因疫情的影响,而被延后的买房需求的集中释放。
叠加楼市信心在修复、担心年后涨价、年底翘尾、和近期高层的各种吹风形成共振,得来的最终结果。
只有继续观察接下来成交量的可持续性,才能判断市场:
是如烟火,绚丽又短暂;还是如星空,永恒又美丽。
3
记得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过一句话:就算拉屎能捡到不劳而获的钱,也需要你弯下腰。
买房,其实也是如此。
面对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的家庭资产买卖,花费更多心思去关注市场动向,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自媒体和中介身上,等着别人掰开揉碎喂你嘴里。
自媒体为了流量,天然亲近政策动向、楼市整体以及热点区域的变化,对冷门区域和微观楼盘的变动,往往不如中介敏感。
但中介的话也不能全当真,朋友圈只是转发有利成交的消息,很多爆炸性新闻,除了贩卖焦虑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实质作用。
比如1月8日,在中介朋友圈里病毒式传播的这条消息:
“北京昨日成交649套,回顾2009年至今的13年中,单日成交超过600套的仅2017年3月份,记录单日最高成交700套,北京楼市迅速回暖中。”
且当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吧,但649套是北京全市的成交量,细分到各个行政区,再到各个区域,会造成极大的差异。

比如像朝阳望京、海淀清河等成交比较火爆的热点区域,一天的成交量可能就达到了二三十套。

而大部分转发消息的中介,所在的区域当天可能连一套成交都没有。那对于关注这个区域的购房者来说,这个消息就没有多大价值。
现在北京楼市确实处在瞬息万变的关键节点,成交量已经连续上涨三周,预计年前的最后一周,成交量还会继续攀升。
靠人不如靠己,建议近期有购房需求的粉丝,多了解“关注房源”的调价、下架变动情况。
多看看房子,感受下所在片区的市场热度,即便后续改变购买片区,看房也有助于自己紧跟市场。
当然也不必过分焦虑,“量在价先”仍是我们判断市场的主要手段,从量到价的转变,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现在市场上只是性价比高的房源被消耗,热点片区房东的价格也确实不好谈了,但房价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分化行情下,成交量回暖也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有些片区没价值还是没价值。千万不要被情绪引导而草草买房。
以后的楼市,买错比不买代价更大。
以上就是关于《救市的尺度越来越大了》的全部内容,如果《救市的尺度越来越大了》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