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5月10日清晨,德国新总理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乘坐夜班火车抵达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与乘坐另一班火车的波兰总理图斯克会合。四人同泽连斯基一起召开了“欧洲领导人线上会议”,讨论由美欧共同提出的“无条件30天停火”方案。会面期间,四人承诺将继续加大援乌力度,在俄罗斯同意实现持久停火之前不断对俄施压。考虑到欧洲的力量不足以威慑俄罗斯,四人还和泽连斯基一起拨通了白宫的电话,并得到了特朗普支持。随后欧洲和乌克兰方面将“30天停火协议”称之为最后通牒,要求普京抓紧机会让和平付诸实现,否则将实施大规模制裁。泽连斯基与四位欧洲领导人一起与特朗普通电话,其所用手机型号很可能为iPhone 12 Pro.面对美欧乌三方的联合通牒,俄罗斯方面显然是不愿意无条件停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目前战场形势俄军占优,前线的步步紧逼是俄罗斯手中最重要的筹码,“停火”在俄方看来属于重大让步,不能“无条件”;2、俄罗斯对于这场战争的关切超出了乌克兰本身,还有俄美、俄欧关系以及乌克兰战后定位等,如果美欧为了“图省事”,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双边争端,并敦促双方立即停火,那结果很可能会失败;3、4月下旬特朗普的特使刚刚和普京谈出来一个“和平方案”,美方似乎也认可了,但拿回去给欧洲和乌克兰施压时遭到激烈回绝,在俄方看来,你不能因为乌克兰不答应就抛弃我们俩之前达成的共识,反过来向我施压……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俄罗斯并不能直接回绝“无条件停火30天”这个提议,因为和平停火是政治正确——当初乌克兰反驳停火的理由是收复领土,俄罗斯总不能也用这个理由吧?5月11日凌晨,普京对媒体发表声明,提议俄乌双方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并表示“谈判期间可能就一些新的停火建议达成一致”。这其实是俄方的一个策略,即当美国提出令俄罗斯满意的方案时(比如4月份的“特朗普方案”),咱们就按新的来,而当西方拿出一版俄方不满意的方案时,就要求回到伊斯坦布尔协议。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建制派领导人渐渐找到了跟特朗普打交道的方法,尤其在《矿产协议》解决掉美国援乌资金的难题后,双方立场有趋同迹象。简单来说,早在战争爆发初期的2022年3月,俄乌就在土耳其进行了和谈,双方草签了一个份长达17页、名为“伊斯坦布尔公报”(又称《乌克兰永久中立和安全保障条约》)的和平框架,但最终没有落实。俄罗斯和部分共和党人指责是拜登和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搞破坏”,才导致协议流产,战争走向失控。2024年底,普京和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多次提及伊斯坦布尔协议,比如在12月19日的年终记者会上,普京称:“俄罗斯既愿意谈判,也愿意妥协,同意在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开始谈判,但应该以伊斯坦布尔共识为基础。”伊斯坦布尔协议的核心是乌克兰以中立地位换取安全保障,承诺既不会加入军事联盟,也不会让外国军队进驻,同时包括给予乌克兰东部特殊地位等条款。由于草案全文没有公布(普京只展示过第一页),对于如何处理被占乌克兰领土这一关键问题尚不得而知,一说俄罗斯从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撤军是草案的一部分。当初伊斯坦布尔会谈破裂时,双方在乌克兰战后地位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武力限制领域仍存在相当分歧:1)乌克兰要求在和平时期组建一支25万人规模的军队,俄罗斯则坚持乌方最多拥有8.5万人的军队和1.5万名国民警卫队。2)乌克兰要求拥有800辆坦克,俄罗斯希望的数字为342辆;乌方要求拥有2400辆装甲战车,俄罗斯希望是数字为1029辆……3)导弹射程限制领域,乌克兰提议限制280公里,俄罗斯要求40公里——跟先进火炮系统差不多。可以预计,经历过三年的惨烈战斗后,今天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军力限制问题上的分歧将比2022年伊斯坦布尔会谈时还要大。简而言之,伊斯坦布尔协议并非灵丹妙药,它更像是俄方的折中方案,以应对来自美西方的舆论压力。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在5月11日的发言中并未提及将亲自与泽连斯基会谈,但泽连斯基却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将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前往,并得到特朗普附和。这种情况下,假如普京不出现,势必会被西方舆论群起攻之,扣上“俄罗斯不想结束战争”的大帽子。事实上,当前形势下如果立即无条件现状停火,对乌克兰和美欧来说属于上签,对俄方来说则是中签至中下签范畴,由于根本问题解决不了,未来随时可能再生战火。普京和泽连斯基上次会晤是在2019年12月,一眨眼恍如隔世。《外交事务》杂志近日刊登了一篇问题,题为“俄罗斯的虚假快乐”。文章称,自特朗普重新执政以来,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对今年春天与华盛顿关系改善的欣喜之情已经减弱。2025年1月特朗普上任之初,俄国上下可谓对其寄予厚望,一改拜登时期把美欧打包为“西方”的宣称策略,改为“扶美抑欧”。“美国从来都不是对俄罗斯的战争贩子,欧洲一直是主要威胁。在过去的500年里,世界上所有的悲剧都起源于欧洲或由于欧洲的政策而发生……”但经历过几个月的接触后,俄方渐渐意识到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他并非一个能够达成坚定协议的对象,也无法摆平欧洲和乌克兰。简单来说,拜登和特朗普根本不同在于可预测性——拜登和他的团队观点立场十分稳定,而特朗普可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改变主意,美其名曰“战略模糊”“保持灵活性”。也就在两周之前,特朗普还在施压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大吼大骂,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如今一眨眼功夫又改为支持欧洲和乌克兰的立场,期间所有的过渡只需要一句“普京欺骗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