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被江湖气炸,对美国掀了桌子,这就是跟错人的严重后果!
原创:占豪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莫迪之所以这么快就对美国出手,从根本上说就是三个原因:
一是印度意识到美国无法给其带来实惠,他前面押错了注、拜错了码头。这一次,所有人都认为印度会胖揍巴基斯坦,哪怕不能大赢,但至少不会大输,毕竟印度号称世界军事实力第三。然而,面对名义上世界军力根本排不上号的巴基斯坦,印度竟然还不上手,一把就被击落6架四代半战机,印军甚至连敌人在哪里都不知道。面对这种情况,美西方立刻后撤十万八千里,根本不支持印度。莫迪又不是傻子,这让他看明白了,他既打不过巴基斯坦,也不会得到美国的帮助,转移产业这事大概率没戏。
二是印度想尽快纠错,调整立场。印度本来是中俄这边的,金砖国家成员国、上合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银行得利最大,结果莫迪看错了形势,跑到美国那里站队拜码头,现在看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是,原来阵营排斥他,美西方也不会接受他,印度尴尬了。所以,莫迪想赶紧调整一下态度来纠正一下立场,好厚着脸皮回到这个阵营。
三是印度要从顺从状态转入博弈状态,他要对美国讨价还价了。印度前面这一轮谋划所谋甚大,是想要美西方对印度进行产业转移,所以印度对美国那是百般谄媚,给美国商品送各种免税大礼。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不但不可能再给印度这些好处,还让印度因这次战争失去太多战略性机遇乃至国际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印一定会从原来的合作状态转入博弈状态。

表面上看,这只是两国之间一次寻常的贸易争端升级。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背后的逻辑和战略意图,就会发现这场“关税反击战”远非那么简单。它不仅是经济博弈的一部分,更是全球权力结构重组背景下,印度试图摆脱前面战略误判阴影,以及寻求自主外交空间的新信号。
过去几年里,美印关系一度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组合之一。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印度是抗衡中国崛起的关键力量;而在印度看来,借助美国的科技、资本与市场资源,可以加速实现“制造业复兴”和“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目标。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印度频频出现在G7等西方主导的国际场合,甚至有传言称其可能加入“北约+”体系。而这次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是其实质性的尝试,但没想到被直接干趴下了,这就是战略误判和跟错大哥的严重后果啊!
钢铁和铝业是印度工业化的支柱行业,同时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美国现在如果给不了印度好处了,而又要对印度制造征税,那无疑会让莫迪不爽,做出对美反击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几个月将是观察美印关系走向的关键窗口期。如果华盛顿继续加大对印施压力度,不排除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并波及后续防务合作和科技交流。但如果美国愿意作出一定妥协,比如取消部分关税或调整对印投资政策,那么局势仍有缓和空间。印度这个国家有迷之自信,此时如果美国再吹捧一下印度,适度给印度一些武器和技术,重新把印度的自信撩起来,那印度的心态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毕竟,这次巴印战争结束的太快,印度并未痛彻心扉。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次值得关注的地缘政治变局,因为印度被打痛了,所以他开始改变。但是,印度这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非常奇葩,现在他看起来明白了,但给一些诱惑或错误理解了一些信息,他就又会骄傲起来,所以南亚的地缘性政治依然有反复的风险。当然,印度对美反制虽不意味着其会迅速外交转型,但至少表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站队立场。然而,对于中国来说,是需要对印度有战略性思考的。对付印度,我们坚决不能把核心技术和从相关产业转移给他,之前把一些手机产业转移过去就是一个重大错误。对印度,要保持高度警惕!
总之,莫迪这一次对美出手,是在挨了打以后又急又气又恨的出手,这表明印度想做战略调整。对印度,我们需要用对待西方人的逻辑对待他,他不知感恩,并且极度傲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才需要给他一些颜色看看的。我们要抓住现代国家很大一部分不愿意当大国的附庸,也不想当棋子的心态,要引导他们按照中国的思想去改进。
印度对美国开始反击这是好事,但我们也不要高兴太早,让他们狗咬狗去吧!后续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要放眼全球进行布局,我们还有很多大事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