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纳投名状,特朗普高兴不起来,拦不住东大了!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1420亿美元军售创纪录,沙特这次军购是“真心投靠” 还是 “权宜之计”?中国军工能否借此东风加速走向世界?
5月13日,白宫宣布与沙特达成史上最大军售协议,F-35战机与"爱国者"导弹系统赫然在列。表面看,美国似乎重掌中东主导权,但细究协议细节,美方要求沙特禁用中国5G技术、限制华为设备,暴露出华盛顿的真正焦虑——这场交易本质是"科技赎买"。但这样真的能遏制住中国吗?答案很显然是——不能!
只能说特朗普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事实上,美国在中东正陷入双重困境:一方面,页岩油革命使其从沙特最大客户变为竞争对手,石油美元根基动摇;另一方面,伊朗借中俄支持突破制裁,胡塞武装竟用中国无人机重创沙特油田。五角大楼不得不以"军事保护伞"为饵,试图维系沙特忠诚度。但讽刺的是,协议中承诺的"民用核技术合作"被沙媒直指"空头支票",美国近年在中东的失信记录早已让利雅得心存戒备。
沙特"金元外交"的千年智慧:在中美间走钢丝
沙特王室深谙"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生存法则。2023年沙特对华贸易额突破1160亿美元,是其对美贸易的2.3倍;更耐人寻味的是,沙特阿美接连入股中国炼化项目,甚至用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交易。这次军售协议签署前三天,沙特刚与中国签下269亿元奶制品订单,这种"军事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平衡术堪称教科书级别。
我夸沙特精明这可是有迹可循的:2018年卡舒吉事件后,沙特立即向中国采购300架无人机生产线;2022年拜登要求增产石油遭拒,沙特转身将对华原油出口量提升26%。如今美国强推"中美二选一",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却公开表态:"我们所有伙伴关系都是互补的。"这种外交辞令背后,是王室对单极霸权时代的彻底告别。
史上最大军售协议背后:美国在中东下的一盘大棋
1、强化军事同盟:打造“阿拉伯版北约” 制衡伊朗
特朗普政府这次签署的1420 亿美元军售协议,涵盖防空导弹、海上安全系统、陆军现代化装备等核心领域,堪称美国对沙特的 “军事赋能”。表面是武器交易,实则是美国试图将沙特打造成中东 “战略支点”,构建以沙特为核心的逊尼派军事同盟,形成对伊朗的地缘包围。从 2017 年的 “萨德” 系统部署到如今的全领域军购,美国正通过武器绑定 + 安全承诺的双重策略,将沙特纳入其 “抗伊防线”,同时巩固在中东的军事主导权。然而,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斡旋下曾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次军售是否会打破地区脆弱平衡?
2、经济纽带再加固:石油美元体系的“续命之战”
自1974 年美沙达成 “石油美元” 协议以来,沙特的石油出口结算、外汇储备投资与美国金融体系深度绑定。这次军售协议中,沙特承诺同步推进6000 亿美元对美投资,涵盖能源、科技等领域,实质是 “石油美元” 体系的升级版 —— 美国通过军售 “回收” 沙特石油美元,同时要求沙特继续以美元结算石油,维持美元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定价权。但随着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兴起,沙特近年已尝试与中国开展本币结算,这次巨额军购是否意味着沙特对美国经济依赖的“回摆”?还是美国对石油美元体系即将崩塌的 “最后挣扎”?
特朗普的“得意算盘” 为何打不响?
1、歼10C 空战封神:中国武器的 “实战广告” 震撼全球
就在美沙签署军售协议的几天前,巴基斯坦空军驾驶歼10C 战斗机在印巴空战中击落多架印度 “阵风” 战机,以 5500 万美元的单价实现对 2.44 亿美元 “阵风” 的碾压级胜利。这场实战不仅验证了中国武器的高性价比优势,更打破了 “美式装备 = 绝对先进” 的神话。巴基斯坦军方公开称赞歼 10C 的雷达性能、导弹射程和电子战能力,相当于为中国军工打造了 “全球最硬核广告”,直接动摇了美国武器的市场话语权。
2、美国军售的致命短板:价格虚高+ 政治捆绑 vs 中国的 “去附加化” 优势
美国军售向来附带严苛政治条件(如要求沙特选边站、限制与中俄合作),且装备价格普遍比国际市场高出30%-50%(这次1420 亿美元军售中,部分老旧装备改造费用竟占比 40%)。反观中国,出口武器坚持 “无附加政治条件”,且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如为巴基斯坦建立歼 10C 维护基地、技术转让生产线)。沙特虽这次签署巨额协议,但近年已悄然采购中国彩虹无人机、红旗防空导弹,这种“多元军购” 策略,正是对美国霸权的隐性反抗。
1420 亿美元军售协议,既是美国维护中东霸权的 “强心针”,也是其焦虑感的体现 —— 害怕失去对沙特的控制,害怕石油美元体系崩塌,害怕中国军工抢走市场。但历史早已证明,单极霸权难持久,务实合作得人心。当美国还在玩 “零和博弈” 时,中国正用 “共嬴” 打开市场:歼 10C 的轰鸣、华为 5G 的信号、新能源项目的落地,这些无不是对 “美国优先” 的无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