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妈妈连生9孩,丈夫拼命赚钱养家,如今两人却分居了
1997年,日本电视台开始跟拍一个茨城县的普通家庭——一家11口人,父母加9个孩子,热闹得像个小型幼儿园。22年过去,这家人的故事像一部长篇纪录片,从鸡飞狗跳到风淡云轻,走过了人生的四季。
他每天通勤5小时,只为养这个家
家庭的顶梁柱叫石田晃,是个日本普通上班族,供职于一家国际化妆品公司。
他的日常几乎堪称极限挑战:每天清晨从茨城县家中出发,电车通勤往返东京,单程就要2小时30分钟。也就是说,他每天有整整5小时都耗在路上。
上班不是为了理想,而是为了一个9口娃的大锅饭。
石田晃出生于1954年,是山形县的长子,从小在热闹的兄妹堆里长大,所以他一直希望成家后也能有个“热闹点”的家。本来计划是养三个孩子,结果,这个数字一路飙升到9。
她一边洗35公斤衣服,一边养9个娃
而让这个家真正“运转”起来的,是妈妈千惠子。
她不是超人,却做着比超人还多的事。每天洗衣服的量高达35公斤,一天三顿饭要喂饱11张嘴。孩子们的年龄跨度从1岁到18岁,每天都像在打仗,谁抢谁的玩具,谁闹谁的脾气,全靠她一个人摆平。
但她从不抱怨,因为她打心眼里喜欢孩子。
千惠子的故事并不顺利。她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常年住院,自己像“隐形人”一样长大,甚至一岁后才被补报了户口。她从没被好好迎接过这个世界,所以,她特别想给自己的孩子们完整而被祝福的童年。
每个孩子出生时她都觉得幸运,从不害怕分娩,反而觉得那是上天的馈赠。41岁生下最小的儿子,43岁经历了一次流产。可她依然笑着说:“我已经拥有足够的幸福。”
一对老同学,从恋人到父母,再到“和平分居”
石田晃和千惠子是美容学校的老同学。年轻时没说破关系,毕业后各奔东西。几年后,两人在同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活动中重逢,于是远距离恋爱正式启动。
1979年,两人结婚,石田刚满25岁。在别人眼里,他们结婚太早,但石田有自己的算盘:“趁年轻拼命养家,四五十岁就可以安定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只是,他没算到,孩子这件事,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了。
从想生三个,到一不小心来了九个,他不得不把“陪伴”换成“赚钱”。
为了这个大家庭,他拼命工作,晋升到销售主管,每月全国出差,工资一发就用现金全数交给千惠子,她再一笔一笔分配电费、水费、学费,还偷偷给每个孩子在邮局存教育保险。
被人笑“这点钱不够用”时,她咬咬牙说:“至少我尽力了。”
家里也立下一个规矩:全家贷款只留一笔,如果有房贷,那车就得靠现金买。
夫妻俩,一个挣钱如命,一个养家如命,彼此配合默契,谁也不干涉谁。
可多年下来,也逐渐走到了“分居”的尽头。
最叛逆的儿子,喊她“糟老太婆”,她却从没放弃过他
9个孩子,性格各异,家里每天都像武斗场一样。最难带的是最小的儿子隼司,脾气火爆,出口成脏,曾经当面叫母亲“糟老太婆”。
他时常惹祸上身,千惠子不知多少次为他下跪求情。
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她说得很平静:“他是我生的,我就该接受他本来的样子。不完美也是孩子,不能接受那就别生。”
这个简单却坚定的信念,是她撑起整个家的精神支柱。
孩子们长大了,他们选择分开生活
随着9个孩子相继长大、成家、独立生活,这个家终于安静了下来。而石田和千惠子,也选择了“和平分居”。
没有吵架、没有怨恨,只是觉得“终于可以做自己了”。
石田晃继续担任美容学校的顾问,还常常受邀到全国各地的美容院做讲座、培训;而千惠子,每个月几次去跳草裙舞,练演讲,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自由生活。
一年中他们唯一会见面的机会,是全家过年团聚的那几天。
彼此不再牵绊,也不再勉强,但依旧带着尊重和感激。
写在最后: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他们尽力了
石田家是一个极端却真实的样本:9个孩子,父母各司其职,历经鸡毛与混乱,却也走过了完整的生命周期。
前半生,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投进了“养娃”这个庞大的项目,几乎燃尽自己;后半生,他们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各自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们不是完美父母,也不是模范夫妻,但至少,他们从未逃避责任,也从未中途放弃。
这可能就是普通人版本的“成功”:把人生交出的每一张答卷,都写得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