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占豪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最近,印度好像很讨好中国,高层频繁访华向中国示好,表现出一副要和中国“世代友好”的意思。但是,在占豪看来,这就是个印度想给中国挖的“天坑”,是想欺骗中国的好处而已!最近,印度政府顶级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甚至还提议,莫迪政府应该放宽针对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相关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是,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几年中印经贸投资关系的发展,就会发现,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那么,为何投资印度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呢?在占豪看来,相关风险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判断:一、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想从印度挣钱比登天都难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针对在印中企增设投资和经营壁垒。所有中企在印度的投资都需要获得印度内政部和外交部的所谓“安全许可”。数据显示,印度上一财年的净外国直接投资(FDI)跌至创纪录的低点,仅为3.53亿美元,仅为截至2021年3月止年度(439亿美元)的不到1%。以比亚迪为例,2023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立电动车合资企业的交易已被搁置。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印度政府不仅在审批环节设置重重障碍,还在实际操作中对中企进行各种形式的打压。再后来,比亚迪就学精了,印度要购买比亚迪的新能源大巴,比亚迪要求他们先付全款再提车。更有甚者,一些中国企业即使成功投资,最终也被迫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资产,损失惨重。相比很多中国企业,比亚迪在向印度出售产品的时候就聪明多了。2019年,印度某邦政府计划采购约1000辆比亚迪电动巴士,订单总价值约2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约2.8亿美元)。2023年,印度试图以“10%定金+货到付款”方式签约,但比亚迪坚持要求全款预付,且仅接受人民币结算,拒绝印度卢比。比亚迪的要求与国际通行的“分期付款”模式截然不同,引发印度官方强烈不满,甚至被指责“损害印度商业信誉”。但是,最后印度还是不得不买。为啥?还是比亚迪的产品好,性价比高。印度为啥大骂?因为如果真的让他分期付款,未来他是真的不付,或者付印度卢比。付印度卢比什么后果?这一点俄罗斯有经验,因为美西方制裁,卖给印度数以百亿美元的石油,俄罗斯接受了印度卢比的付款,最后结果是,俄罗斯拿着印度卢比向印度进口商品被印度拒绝了,也就是说俄罗斯这数以百亿美元的印度卢比几乎成废纸了。还有像小米、OPPO等被要求合资建厂并转移技术后,遭巨额税务罚款、股权限制和资金冻结。印度执法局指控小米印度公司违反《外汇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汇款,冻结 555.13亿卢比(约48亿人民币)。小米辩称汇款为支付合法特许权使用费,但申诉于2023年4月被印度法院驳回,最新消息是这笔钱已经被印度政府没收。OPPO情况也差不多,印度税收情报局指控OPPO逃避进口关税,要求补缴 439亿卢比(约5.51亿美元/38亿人民币)。理由是错误申报进口商品描述、滥用关税豁免政策。OPPO印度公司承认部分责任,已偿还 56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但未完全解决争议,未来OPPO这几十亿资金估计也难逃被没收的命运。其实,也不止是中国企业遭遇这样的困境,西方企业也一样在印度遭遇这样的待遇,所以西方企业现在也放弃了在印度投资。所以,到印度投资,无论你挣钱了还是亏钱了,最终都是血本无归。二、从国家利益角度看,技术流失对国家战略性风险不容忽视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将产业和技术转移到印度,对中国来说都存在巨大的国家战略性风险。坦率说,我们已经因为将钢铁、手机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转移到印度,并因此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并且给国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印度在这些领域的迅速崛起,却并没有换来印度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反而让印度对中国变本加厉,现在面对关税战的时候,印度莫迪政府甚至想借机用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印度在多个场合表现出对中国技术的觊觎和利用。例如,印度在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进口和技术支持。然而,印度政府却在推行“自力更生”战略的同时,对中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不公平的措施。在特高压领域,中国某电气公司在印度扎根13年,手把手传授变压器制造技术,培养数百名印度工程师,并转移全套生产线。结果呢?2025年,印度以“国产化”名义强制其以1.37亿元低价转让90%股权出局。印度电力部长公开宣称“外资教会我们技术,现在该让印度制造登场”,随后计划向沙特出口电力,直接与中国竞争。莫迪计划2047年建成发达国家的核心路径就是通过“吸引外资→强制技术转移→政策驱赶外资→本土化替代”这样的逻辑,他们重点布局的就是特高压、稀土、半导体、电动车等高附加值产业,瞄准的就是截胡中国的出口。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还去印度投资?不是等着被割肉吗?去印度投资,对自己相当于资产,对国家相当于背叛!三、印度在政治上三心二意,靠不住,随时可能背刺中国的利剑中国对印度够不够意思?可以说那真的是太够意思了!然而,印度对中国呢?占着中国的领土,政治上对中国那是“三心二意”,他与中国都在的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平台,频频阻挠发布联合声明。过去些年,不断制造边境冲突,在中国西南制造事端,帮助美国牵制中国,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也是我们必须警惕的因素。印度的这种态度表明,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缺乏责任感和可靠性,而且他是把中国当成第一对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岂能再向他进行投资和技术转移?为啥印度一年使用外资的总额度变成了三亿多美元,还不是因为他坑了所有人?你去印度投资,在与印度博弈的时候国家还得考虑你的利益,这不是给国家添乱吗?印度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的态度摇摆不定,既不愿意明确支持俄罗斯,也不愿意完全站在西方一边。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大打折扣,我们不应也不能再在经济上支持印度,我们的企业应该吸取血的教训!综上所述,印度在投资环境、国家技术安全风险和政治可靠性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印度这个国家是长期靠不住的!因此,我们不能被印度政府最近几天的表面的善意所迷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投资印度的巨大风险。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陷入这个超级天坑。对于印度政府提议放宽针对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防范投资印度的风险,咱不能再被印度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