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印度与美国之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地缘政治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印度的“门罗主义”——或者称“尼赫鲁主义/莫迪主义”——梦想。简单来说,印度希望有朝一日将域外大国排除在印度洋范围之外,由自己充当该区域的“安全保障者”。当前的妥协只是无奈于实力有限,随着国力、军力增长,这种倾向会一步步走向膨胀。某种意义上讲,印度看待美国在阿拉伯海、波斯湾和迭戈加西亚的军事存在时,心情跟中国很类似,只不过它尚处于“韬光养晦”的阶段罢了。2025年3月11日至12日,印度总理莫迪对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并受邀作为主宾参加毛里求斯国庆庆典。毛里求斯是一个人口只有120多万的小岛国,历史上极少有大国领导人到访,即便去也多以“过境”形式。而莫迪不但进行了两整天的国事访问,还与其签署高水平合作协议,将双边关系提升为 “强化的战略伙伴关系”(Enhanced strategic partnership)。这个世界有许多被忽视的角落,实际上,印度长期以来都特别重视跟印度洋岛国的关系,2024年5月之前在马尔代夫还有驻军。过去十年里,印度向毛里求斯提供了价值约1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以印度之抠门竟然对一个岛国如此大方,可想而知它在新德里心目中的份量。就在今年3月的访问中,莫迪又同毛里求斯签署了一项信贷协议,为毛里求斯的水利项目提供资金。很简单,由总统和总理一起出面,授予莫迪“印度洋之星与最高统帅勋章”……除了经济领域的援助外,印度还长期支持毛里求斯的一项重大主权诉求——收回查戈斯群岛。如下图所示,毛里求斯是一个靠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小岛国,但它有块领土在印度洋中间位置,也就是图中标注的“英属印度洋领地”。这块领土即查戈斯群岛,上面有大名鼎鼎的美军迭戈加西亚基地。2024年10月,英国与毛里求斯就查戈斯群岛主权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英方同意归还后者该群岛主权,前提是确保未来99年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仍由美国正常使用。时任总统的拜登曾表示欢迎,称这一协议“清楚地表明,通过外交和伙伴关系,各国可以克服长期的历史挑战,达成和平互利的结果”,“它确保了一个关键军事基地的未来,而这个基地在全球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迭戈加西亚到孟买约2800公里,跟关岛到中国东南沿海距离差不多。假如以印度半岛最南端为对象,则到迭戈加西亚仅1800公里。迭戈加西亚是美国空军对中东实施战略轰炸的重要基地。主岛面积约44平方公里,驻扎有约2500名美军。战略轰炸机等高价值目标不宜放在离作战区域太近的地方,否则很容易遭到袭击,因此早在1960年,美国就物色到了位于印度洋心脏地带的迭戈加西亚岛。为了对南亚次大陆和波斯湾地区施加战略威慑,当时美国向英国“献计”,将迪戈加西亚岛与毛里求斯分离,建立独立的“英属印度洋领地”,并为后续英美联合建设军事基地铺路。1965年至1973年间,英国对查戈斯群岛上的居民进行强制迁移,将他们从原本居住的岛屿上迁往毛里求斯、塞舌尔以及英国本土。1966年,英美秘密签署了在迪戈加西亚岛建设军事设施的换文,美国终于得偿所愿。印度曾坚决反对美国掌控迭戈加西亚,可胳膊拧不过大腿,之后半个多世纪里,新德里一直鼓励毛里求斯收回迭戈加西亚主权,直到2024年10月达成“半吊子协议”。从独立伊始,印度便以地缘战略棋手自居,把自己跟美、苏、中并列为四大国。在尼赫鲁的规划里,印度应成为“亚洲的轴心”,连通东南亚和中东,实现“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毗邻印度洋的40多个国家里,印度的国力首屈一指,新德里长期认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是其天然势力范围。1971年,当英国决定自“苏伊士运河以东”撤离时,印度上下异常兴奋,积极支持印度洋沿岸及区域内国家提出的“印度洋和平区”倡议,阻止域外力量军事介入。怎料后来美国全盘接手了英国的军事存在,这让印度非常郁闷,敢怒不敢言。不过整体上看,美国在印度洋的势力相对于欧洲和远东方向还是要薄弱许多,主要以驻中东第五舰队、驻波斯湾地区战斗机基地和驻迭戈加西亚的战略轰炸机基地为主。而且第五舰队并没有像第七舰队那样的常驻大规模兵力,它是以“常设指挥+轮换兵力”的方式存在,根据中东局势随时调整规模。位于波斯湾内部的巴林贾法勒基地是第五舰队总部,美军通常保证一年内有至少大半年在这里配置一艘航母,其余时候放艘两栖攻击舰做替补。在印度的战略预期中,美国早晚要从中东撤出大部分军力,以应对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威胁。所以新德里很重视海军建设,随时准备接管美海军第五舰队撤退后留下的战略真空,从而实现控制印度洋的宏愿。2015年,印度发布了修订版《海洋安全战略》,首次强调印度在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角色,主张海上控制。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维护近海安全;二是在关键时候发挥对华“以海制陆”作用,弥补在中印边境上的对华实力差距;三是追求世界大国地位的战略需要。尽管嘴上不说,但私底下大家都无比清楚,印度这一宏图伟略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美国。
“在翻阅由印度国家档案馆维护的数字存储库以及官方记录时,我深刻发现了印度对华盛顿在印度洋地区作用的厌恶程度。”而在一些海外军事论坛上,当我们搜索“迭戈加西亚”时,经常能发现印度网友热烈讨论的帖子,比如:印度进攻迭戈加西亚基地美军能否击退?为什么印度独立时没有获得迭戈加西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基地分布。其中不少是空壳,只留一个框架、少量后勤补给人员以及预留装备,等战时再填充进来。拜登任内,美国与印度的关系突飞猛进,一个重要原因即拜登给莫迪画了个美军即将从中东撤退的“大饼”。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可划分为3个战略区——欧洲、中东和亚太。美军最大的15个海外军事基地里有七个位于北约国家,四个位于亚太,三个在中东,还有一个在加勒比海。拜登上台后,在地缘政治层面做了很大的调整,通过阿富汗撤军和抽调驻中东军事资源等操作,美国把中东战略区地位降格,相当于从“三个大战区”调整为“两个大战区+一个副战区”。这样一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显得愈发明朗:美国在东战略断层线上与中国对抗,在西战略断层线上与俄罗斯对抗,前者处于接触/遏制状态,后者则已经爆发大规模代理人战争。新德里对该局面十分兴奋,东西两线越是紧张,美国越要从中东和印度洋抽调资源,印度在区域内的战略优势也就越突出。反过来思考,印度很不希望中东地区出事,因为这会导致美军“重回中东”;也不愿意看到中美、俄美关系缓和,因为这会让美国从印度洋地区撤退的脚步放缓。特朗普访问中东期间视察并慰问了驻卡塔尔乌代德基地的官兵,2025年5月。不同于冷战思维根深蒂固的拜登,特朗普外交思想里包含着“单极主义”“孤立主义”“经济优先”和“大国协调”等多个维度。他不太愿意跟主要大国死磕到底,更重视那些高性价比的地缘方向,比如中东。2017年5月,特朗普打破现代以来美国外交惯例,未首先造访加拿大、墨西哥或欧洲,而是选择沙特作为首个任期的首次外访地点。2025年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再次首访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对中东重视程度的提高,自然意味着停止从印度洋撤离,甚至还有进一步投入资源的倾向,这让印度倍感失落。实际上,从全球角度看,美国需要印度制衡中国,但从“印度洋离岸平衡”的角度看,美国其实也需要巴基斯坦来制衡印度。巴基斯坦是环印度洋区域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强国”,近期美巴关系迅速复苏,很大程度上是华盛顿帝国回归后战略调整的一种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