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战争的真相!
作者:云梦竹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12年,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毫不留情地向巴基斯坦发出警告,绝不能继续支持那些对抗阿富汗政府的极端武装。
期间,他说过一句话,堪称预言,“你不能在自己后院养毒蛇,却希望它只攻击你的邻居”。
如今再看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冲突,可谓一语成谶。
尽管在卡塔尔和土耳其的居中调停下,阿巴双方于今年10月中旬在多哈达成临时停火,宣布重启外交渠道与边境对话机制。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表面文章治标不治本,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一个都没解决。
接下来,很可能演变为类似克什米尔那种不战不和的诡异局面。
而这一切乱局的根源,追溯起来,恰恰是巴基斯坦自己当年埋下的祸根。
一
今天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冲突,从表面来看,是阿富汗拒绝承认杜兰线作为双方的边界线。
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别说塔利班不承认,哪怕美国扶持的阿富汗国民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

该边境线将大量普什图部族,划归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开伯尔-普什图省。
而阿富汗国民政府的总统卡尔扎伊和阿富汗塔利班,都来自普什图部族。所以阿富汗两任政府,在该边界线问题上,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当然,在现在地缘政治中,这种情况极为常见;真正要命的是,巴基斯坦内部的地域矛盾。
如果你去翻阅巴基斯坦的军队籍贯,你就会发现巴基斯坦军队是一支多民族军队,旁遮普人、普什图人、克什米尔人均在其中服役。
但如果你拿起放大镜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巴基斯坦全国的中高层军官,几乎清一色来自三个地区——旁遮普省西北的波托哈尔、克什米尔西部的走廊地带,以及开伯尔-普什图省的哈扎拉。
这三个地区的人口只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12%,却贡献了70%的士兵,以及几乎全部的中高层军官。
巴基斯坦大部分战略设施,甚至核设施都位于这些地区,生产JF-17枭龙战机的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体,也在这些地区。
因为该区域语言都属于“帕哈里-波斯瓦里语”语系,现代巴基斯坦学者将这三个地区方言统称为潘吉斯塔尼,而这些地区的人,也被称为潘吉斯塔尼人。
考虑到今天巴基斯坦军队对政府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巴基斯坦的政府就是潘吉斯塔尼人的政府。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巴基斯坦四个省,两个省在闹叛乱了吧?为什么当年的东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国,会毅然独立出去?
很显然,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内部离心力,早已空前加剧。
如果说连俾路支和孟加拉这样的势力,都准备或者已经分裂出去,那么拥有阿富汗这个国家机器的普什图人,又怎么会不垂涎同文同种的开伯尔-普什图省?
其实巴基斯坦在十年前不是没有破局机会。
当时巴基斯坦与美国支持的阿富汗国民政府谈判,那届政府虽然总统是普什图人,但权力核心却是北方的塔吉克势力。
然而,在过去十几年时间,巴基斯坦政府非但没有联合阿富汗的塔吉克势力,共同对抗普什图,反而支持了包括塔利班在内的一系列普什图武装。
最终,他们亲手养大了塔利班这头曾经以为能控制的“战略之狼”,也把自己推向了今天这个更难解的地缘困局。
二
今天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核心因素是杜兰线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真正的导火索,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境内大搞分裂,而阿富汗塔利班在背后撑腰。巴军越境清剿,实属被逼到墙角的反击。
大家是不是觉得特别混乱,混乱就对了,事实上,中情局也是最近几年才梳理出来,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巴基斯坦军队由“潘吉斯塔尼人”牢牢掌控,导致巴基斯坦政府在进行政策考量时优先考虑潘吉斯塔尼区域。其他省份的利益被长期牺牲,离心力愈演愈烈,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分裂势力,普什图人便是其中之一。
在巴基斯坦加入美国反恐大业后,巴基斯坦以反恐为名义,对巴基斯坦当地的普什图分裂势力进行清洗。
毕竟塔利班也是普什图人,你也是普什图人,说你是塔利班不过分吧?
更关键的是,中情局的区域情报,高度依靠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于是三军情报局顺手就把“不喜欢的人”都塞进了美方打击名单。短短几年,200多名普什图部落长老遭清除,甚至杀到当地无法召开传统部落会议。
然而,权力一旦陷入真空,就会有人来填满,2007年,当地五个激进组织联手,宣布成立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
巴基斯坦塔利班初期是由40名高级领导人组成的议会建立,它遵循了普什图人的传统,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组成。
这样一来,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议会,取代了当地普什图部落会议,成为该地区实际控制者,并在几年内不断壮大。
该组织期望将巴基斯坦普什图地区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与阿富汗合并。
西点军校在研究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死亡名单后发现,几乎所有的死亡人员,籍贯都来自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只有23个人,来自俾路支省。
可以说,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看起来是一个宗教运动,实际上却是一个分裂运动。
然而诡异的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这些分裂分子,达成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
一方面,巴基斯坦严格打击内部恐怖势力;另外一方面,巴基斯坦又将这些恐怖分子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对外进行输出。
一名被巴基斯坦逮捕关押两年并释放的恐怖分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巴基斯坦这种堕落的国家,什么都被允许,就是不被允许发动圣战,也不是不被允许发动圣战,巴基斯坦只允许发动对印度的圣战。
2008年7月7日当地时间上午,阿富汗恐怖分子对印度驻阿富汗喀布尔大使馆发动自杀式炸弹恐怖袭击。本轮袭击造成41人死亡,141人受伤。印度驻阿富汗武官、准将拉维·达特·梅塔也在袭击中丧生。
虽然巴基斯坦方面竭力否认,但几乎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负责阿富汗事务的S部门。
没错,就是那个专司阿富汗事务的暗影部门。
巴基斯坦为什么要这么干?
因为印度与阿富汗国民政府越走越近。
新德里不仅砸下8.5亿美元重建款,更修建公路、铁路、电网,成了非北约国家中,援助阿富汗最多的国家。这把巴基斯坦逼得如鲠在喉。
为了对抗印度在阿富汗的势力扩展,巴基斯坦三局情报局S部门开始扶持包括塔利班在内的一系列武装分子。
而美国,竟也默许了这一行为。
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著名调查记者史蒂夫·科尔在聊到这个问题时指出,一部分华盛顿人士为了让美国继续留在阿富汗,刻意忽视了巴基斯坦与塔利班的联系。毕竟只有武装分子将阿富汗搅乱,美国才有继续驻军的理由。
但真相更加残酷,美国无法剿灭塔利班,跟明朝无法剿灭倭寇是一样的。这塔利班吧,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塔利班没了,美军就得走,美军一走,当地的国防、后勤、补给和其他业务就无法维系了,每年几千亿美元的生意,哪有那么简单。
当然,在阿富汗这个局势中获利的不仅仅是华盛顿,巴基斯坦军方也分了一杯羹。
要知道,巴基斯坦军队拥有一个包括房地产和企业在内的商业帝国,巴基斯坦安全分析师阿耶莎·西迪卡估计,这个帝国的资产估计高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包括近500万公顷的土地。
而该商业帝国最大的收入,来自美国。
9·11事件之后,巴基斯坦从华盛顿获得的200亿美元经费,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了军方的金库。军方至少掌握着国家预算的25%,而这些资金并不受民间监督。
对于巴基斯坦来讲,只有阿富汗保持混乱,才能使其利益最大化。阿富汗真的平静了,美国还会给巴基斯坦援助吗?
所以对他们而言,阿富汗越乱,财路越稳。
于是我们看到一场诡异的“三国杀”:印度拉拢阿富汗政府,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美国高层虽表面挺阿富汗国民政府,暗地却默许巴基斯坦搅局。
正如胡大人的那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所以我们看到,巴基斯坦政府的操作让人感到非常迷惑,一边为保国土统一打击巴塔,一边为搞乱阿富汗支援阿塔。
你说这东西扯不扯。
等到2008年,随着美军从伊拉克逐渐撤离,巴基斯坦、阿富汗都开始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北约不可能一直在阿富汗存在。
三
这个时候,巴基斯坦开始大力支持包括塔利班在内的一系列武装组织,希望在后美国时代的权力真空中抢占先手。
甚至连美国与塔利班的谈判,都是巴基斯坦撮合的。
然而,在谈判桌上却出现了极具讽刺的一幕,塔利班代表竟私下拉走美方人员,提议“甩开巴基斯坦,我们直接谈”。
事实上,塔利班对巴基斯坦也处于一种又爱又恨的状态。
一方面,塔利班自身非常清楚,恰恰是因为巴基斯坦的默许,自己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同时,塔利班又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巴基斯坦对外战略工具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根本不在乎塔利班的死活,所以,塔利班抓住机会后,主动与美国合作,将巴基斯坦排除在外。
而这一举动,导致了更为严重的连锁反应。
就在美国与塔利班不断进行谈判时,2011年,塔利班内部温和派“哈卡尼网络”发动了对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袭击。
该袭击直接导致美国与塔利班的谈判陷入中断。
而在袭击发生后,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在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的会议上明确表示,哈卡尼网络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的分支机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存在一定嫌疑。
在这场会议中,马伦撕开了巴基斯坦政府身上的遮羞布,直言不讳道: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长期依靠扶持各种武装代理人,试图在地缘战略中两面下注,以纠正他们的地区力量失衡。而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巴基斯坦国内安全,也损害了其国际声誉。最终参议院决定停止对巴基斯坦的资金援助。
可以说,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属于战略工具的反目,是塔利班实现极端主义阿富汗化后,对极端主义输出地的反噬。
虽然塔利班的发展、崛起与复兴都离不开巴基斯坦,但塔利班本身对巴基斯坦并不信任。
第一次执政时,塔利班由于人员培训与后勤依赖巴基斯坦,所以暂时搁置了“杜兰线”争议;而这一次重新掌权,它已羽翼渐丰,与巴基斯坦形同水火——那条历史的边界线,自然再度成为点燃战火的引信。
同时,巴基斯坦内部愈演愈烈的普什图问题,与塔利班的民族情感形成共振。塔利班作为阿富汗普什图的代表,不得不在边界问题上展现出强硬姿态。
可以说,如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战争,是阿富汗国家机器的普什图部落,与掌握巴基斯坦国家机器的潘吉斯塔尼部落的战争。
四
文章来到这里,我们需要再次声明,本文绝非为巴基斯坦塔利班或阿富汗塔利班开脱,他们对恐怖组织的支持,已经严重威胁到“一带一路”建设。甚至巴基斯坦塔利班在过去三年内,发动了两次针对我国公民的袭击,这是对我们海外利益的直接挑战。
但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乱局的根源,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巴基斯坦政府一系列的战略短视与政策失误。
今天的巴基斯坦内战,是一个固守狭隘集团利益的军事精英阶层,与一群毫无底线的恐怖分子之间的残酷火并;而阿巴边境冲突,本质上是两个武装部落利用极端势力相互撕咬、没有底线的代理人战争。
从历史纵深看,这片土地因民族、部落与教派纠葛,历来征伐不断。唯一的例外,是英帝国殖民时期。
是英殖民帝国以铁腕强权,暂时压制了各方冲突,维系了某种残酷而有效的“恐怖平衡”。
如今,当巴基斯坦、阿富汗、普什图、塔吉克等势力在这片土地上轮番厮杀,当几乎所有政治派别都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犯下罪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问题:
如果没有强大的外部力量介入,如果没有一个超越地方的秩序来施加约束,这片土地是否将永远在混乱与仇杀中轮回?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是“一带一路”通向世界的关键出口。
回望历史,在西域都护府的时代,丝路沿线各民族曾在强大秩序的保障下,共建繁荣、共享和平。而如今,这里却陷入仇恨与暴力的恶性循环。
或许这只是大混乱的序章,远未到高潮。
而破局之路,或许只有一条。
只有当一股崭新而强大的力量,一个真正致力于发展、稳定与共赢的秩序,建立于当地纷争不休的部族与国家之间时,真正的和平才会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