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近日,美国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发布了一则针对中美关系的民意调查(于7月18日至30日进行),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调查显示,在特朗普上任半年多后,美国民众对中美竞争的看法出现重大分歧,共和党人继续支持限制中国崛起、减少贸易,民主党人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如果一个整体来评估,普通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友好度创近五年来新高。以此为引子,本篇将一边介绍调查结果,一边穿插着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如上图所示,1980至2017年间美国民众对华好感度曾长期维持在45%左右(黑线),民主党支持者(蓝线)通常比共和党(红线)稍好一点,独立人士/中间人士(黄线)则介于二者中间。然而自2018、2019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对华有好感的美国民众比例急剧下降,至2024年降至最低点,然后触底反弹。在0到100的范围内,0代表非常消极的感觉,100代表非常积极的感觉,2025年美国人给中国的平均评分为35,明显高于2024年平均24分的水平,也是2020年以来该民意调查记录的最高结果。这种整体转变主要是由民主党人和独立人士推动的,结果显示,民主党人对中国的平均评分为42分,大幅高于2024年的29分;共和党人也有改善,只不过幅度不明显。具体到关税问题,有54%的美国人反对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其中民主党人反对的比例高达81%。简单来说,拜登时期搞的军事结盟和战略遏制,虽然让中国很紧张、压力很大,但普通美国人并没有感觉,他们照样在享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特朗普的关税战,特别是涉及全球的关税冲突,会让大国竞争因素直接牵扯进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为了跟中国竞争,所以我们要征收关税,所以你们要承受物价上涨——这样的逻辑是无法获得美国民众支持的。反过来,在选举体制下,假如特朗普的政策不能得到大多数美国人支持,那就一定不会长久,其适时妥协的意愿必然会上升。此处引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的一段话:“若要在长期的战略博弈中打败美国,唯一方法是保持和提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可以灵活地用‘加法’对冲‘减法’”——尽可能实现双赢,尽量避免不得已的两败俱伤。中国需要区分主要矛盾(中美关系)和次要矛盾(中国与美国盟友的关系),即便在美国内部,也有商讨的空间,因为美国并非‘单一行为体’。哪怕美国政府在做‘减法’,我们依旧可以跟美国商业团体、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做‘加法’。”在军事和经济这两个最关键的领域里,美国人对军事实力充满信心,但对中美经济实力存在分歧如下图所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53%)表示美国在军事上比中国更强大,三分之一(34%)的人认为两国大致相当,只有11%的人认为中国军事实力比美国强。美国是一个很擅长炫耀武力的国家,连举办“超级碗”这种体育盛会都会安排三架战略轰炸机飞越体育场上空,更不要说航母、核潜艇、核弹头等“硬指标”方面对中国的遥遥领先。尽管制造业衰落影响了美国的军工产能,但那更多是对大国长期竞争和持久消耗战的影响,当前账面力量受损有限。实际上,美国军事实力遥遥领先的观点在西方乃至中国台湾省非常普遍。虽然过去几年我们亮相了六代机、福建舰航母、高超音速导弹等一系列重要武器,可西方舆论普遍没有感觉,甚至都很少报道,给他们的震撼其实并不高。因为武器装备和军事战力这件事情是非常难以定量判断的,除非真打一仗,否则很难给对方形成实质性威慑,再怎么强大的武器都可以用一句“缺乏实战检验”搪塞过去。某种意义上讲,西方舆论对中国军事发展的这种漠视,既是件坏事,也是件好事。飞越超级碗上空的美军战略轰炸机,这种画面在中国很难想象。中国“九天”大型无人机在机腹内集成了神秘的“异构蜂巢任务舱”,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有“空中无人机航母”之称。这类新装备因没有用武之地而不被西方舆论关注。在经济实力方面,如下图所示,三分之一(3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是更强大的经济体,三分之一(33%)认为中国更强大,另外十分之三(31%)的人认为两国大致相当。其中,共和党人普遍认为美国在军事上(63%)和经济上(50%)都比中国强大,民主党人认为美国是更强大的军事强国(51%),但对美国经济实力已经失去了信心(27%,低于2023年的39%)。2025年,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经济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企业和消费者不停地迎接不可预测的变幻。高额关税导致美国制造商的运营方式不断重构,少数公司投资了国内设备,希望利用新的市场条件扩大美国本土业务,比如钢铁等行业。可许多中小制造商,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中间产品的制造商,都在为更高的成本而苦苦挣扎。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或规模来快速调整供应链,很难指望先投资在美国建个新厂、后面再如何如何赚钱,因此只能被迫裁员并缩减规模。至于通过限制中国产品来压制中方出口,或通过提高关税来减少美国进口,这俩效果均不明显。数据显示,中国1至9月对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6.8%,但对全世界的出口却增长了6.1%;美国自全球的进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11.5%。如下图所示,在对华外交层面,大多数美国人(53%)表示支持与中国进行友好合作和接触,仅44%的人倾向于积极限制中国实力增长。这是自2019年以来,多数美国人首次倾向于与中国合作与接触的政策。转变主要是由民主党人推动的,三分之二的民主党人(66%)希望美国与中国进行友好合作和接触,比2024年暴增了19个百分点。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民主党人对特朗普的厌恶已经到了“逢特必反”的地步——包括当下白宫的外交政策。当特朗普在任上时,会让美国的内部矛盾无限放大,民主党支持者将特朗普本人视为“最大威胁”,其他外面的国际安全挑战统统不重要,都可以暂缓处理。美国两届政府的对华战略既有连续,又存在一个根本性不同。拜登是“对抗、对抗,再对话”,通过收紧产业链、构筑军事同盟等方式不断压缩中方战略空间,但为了避免立即引爆大国战争,美方也愿意主动对话。对话只为暂时性管控分歧,不追求结果,更像是缓兵之计,终极目标是一步步构建起对美国有利的新冷战格局。除此之外,拜登政府尽可能将对外大国竞争与内部民众的感受进行隔离,套用沙利文的话,叫“合作-冲突管理-竞争范式”。什么是“合作-冲突管理-竞争范式”呢?说白了就是来自中国的好处照收不误,但遏制手段一样不少。特朗普的策略完全不同,他力推的“关税倒逼产业回归”带有对内施压的意味,本质上是通过部分牺牲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来补贴生产者。随着外交政策和内政揉为一团,特朗普推行起来的阻力自然也比之前拜登政府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