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敦促“个别国家”:慎用否决权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11月14日消息,当天上午在联合国安理会工作方法问题公开辩论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发言表示,当前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甚嚣尘上,多边体系面临严重冲击。安理会有必要重温初心使命,坚守正确原则,明确改进方向,加强团结合作,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以下为傅聪大使发言全文:
主席:
我感谢拉森大使、西弗斯女士和坎迪亚女士所作通报,感谢非安理会成员关注并积极参与今天的会议。
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工作方法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事关安理会履职成效,事关联合国作用和权威。当前,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甚嚣尘上,多边体系面临严重冲击。安理会有必要重温初心使命,坚守正确原则,明确改进方向,加强团结合作,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我愿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倡导平等协商,凝聚广泛共识。近年来,安理会发表的共识性成果显著减少,不少决议草案尚存较大争议就被强行表决。这不仅加深了安理会的内部裂痕和矛盾分歧,也削弱了决议的政治分量和权威效力,导致其后续落实困难重重。安理会成员要互尊互谅,倾听和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全力争取达成一致。协商过程固然耗时费力,但共识性成果更能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在此方面,执笔国作用尤为关键。执笔国意味着责任而非特权,应致力于弥合分歧、凝聚共识,而不能搞本国优先、公器私用。要不断完善执笔国履职要求,确保执笔国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接受安理会成员的共同监督。
第二,聚焦核心授权,着力提质增效。安理会要以UN80改革为契机,重温宪章初心,聚焦核心授权,强化对联合国和平安全支柱的引领作用。安理会也要从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精简会议安排,根据地面局势及时调整审议周期,削减内容重复、实效有限的综合性议题讨论频次。要控制会议和发言时长,鼓励观点相近国家作共同发言。要避免成果文件篇幅冗长、语义空泛,提升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决定会议形式,适当增加非正式磋商,促进成员间坦诚高效沟通。
第三,坚持效果导向,采取务实行动。安理会要综合运用宪章赋予的各类工具,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要根据宪章第六章要求,落实第2788号决议精神,优先通过对话谈判、斡旋调解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制裁是宪章第七章赋予安理会的特殊工具,旨在为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不能成为外交努力的替代。安理会要以审慎和负责任态度处理制裁问题,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予以调整和解除,并设法减轻制裁对人道局势、经济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安理会还应根据宪章第八章精神,支持非盟、东盟、阿盟、上合组织等区域机制发挥独特优势,以地区方式解决地区问题。
第四,慎用否决权力,维护公平正义。否决权制度是鼓励大国协调、防止大国对抗的必要安排,是联合国宪章为安理会加装的“安全阀”。从历史实践看,该制度总体发挥了预期作用。但个别国家近年来枉顾国际社会的压倒性呼声,在加沙问题上多次滥用否决权,阻拦安理会行动,引发巨大争议。中方呼吁相关国家倾听国际社会呼声,切实承担大国责任,在遵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慎重行使否决权。
主席,
作为常任理事国,中方始终以负责任态度参与安理会工作,支持安理会作用,维护安理会权威。我们愿继续同各方一道,发扬团结合作精神,探索改进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推动安理会更好履职尽责,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谢谢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