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慕峰
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
已获转载授权
作者前两天正在收集整理日本战后动漫史的资料,这是研究日本平成时期御宅文化及后来的观光立国政策所必需的,也是中文领域当前仍然缺失的。随即出现了高市早苗以跨党派弱势支持艰难获得日本首相职位,但上任后即以强势之姿对台湾问题表态,进而引怒中国大陆的情况。尽管当前媒体宣传铺天盖地,但高市早苗在日本的支持率不但稳固且在上升。尽管中日关系正以小时为单位极速下落,但高市政府显然并不打算撤回先前言论,任由中日关系走向冰点。为何在川普治下的美国逐渐减少干预东亚事务之后,日本反而更加强势?所谓“中日问题、陆台问题最终都是中美问题”的判断为何开始失效?如果高市草苗坚持拒绝撤回言论,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恐怕是当前很多方面都在关心的问题。这两天参与官方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的内部讨论,作者提出以下观点:1、自近代以来的东亚问题从来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美国于东亚强势时,台湾省、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是美国用来与中国大陆谈判乃至干预各方的筹码。所以,当美国在东亚强势时,中日问题、陆台问题都表现为中美问题。但当美国东亚不再强势时,曾经的东亚权力结构被打破,各方的主体性就会超过美国的单方影响力。要承认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是日渐趋弱的,而日本也是有足够自主性的,否则就会错误地认为日本所有行为都是“美国下的命令”,而非出自日本政治体系的自主选择。2、日本自幕末及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门阀政治体系绵延至今。当年占领朝鲜半岛、扶持伪满进而参与全面侵华的关键主要战犯,尤其是部分产经出身的政客,在战后日本重建过程中快速获得政治高位,并通过门阀家族之间的联姻、过继、婿养等方式不断巩固政治势力,进而将在伪满试验的“统制经济”模式进行改良,形成后来以通产省为代表的产业政策模式,在经济上实现所谓“东亚奇迹”。3、安倍晋三没有亲生子嗣,高市早苗就是安倍晋三亲定的政治传承者,隶属于“岸-佐藤-安倍”这一门阀,这个派系可以上溯至幕末明治时期,佐藤信宽与吉田松荫多有往来,自然就与后来明治维新的权臣早有相交。这一门阀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就是为日本统治伪满洲国立下莫大功劳的“昭和之妖”、二战甲级战犯——岸信介。岸信介年轻时考察德国,对德式统制经济极为认可,后在伪满加以试验,实现东三省的初步工业化,实际是打造了日本进一步侵华的“后方兵工厂”。当时朝鲜半岛已并入日本,朝鲜出身的士官高木正雄也赴伪满任职,获得岸信介青睐。日本战败后,高木正雄回到韩国继续担任军职,此时他的名字已经恢复为朴正熙,后通过兵变成为韩国总统。朴正熙在韩国试验他在伪满时熟悉的统制经济也获得成功,以重化工业引导,实现所谓“汉江奇迹”,但形成了韩国财阀政治经济格局,延绵至今。凭着伪满的共同经历,韩日两国在岸、朴二人主导下,实现了战后关系正常化,也奠定了韩国亲日势力能够长期影响韩国国政的基础。岸信介在战后还成为日本政界“台湾族”的精神教父,日本国会中的长期亲台势力也是在岸信介的影响下所形成。可见这位昭和之妖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影响有多久远。4、安倍晋三作为岸信介的外孙,完整承袭了“岸-佐藤”的门阀政治资源。而与岸氏系出一家的佐藤氏后裔铃木千贺子,又与麻生太郎联姻,带来并巩固了以吉田派为核心的另一门阀政治资源。需知,岸信介与吉田茂本身也是远房亲戚。吉田贸在战后与美国谈成《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有意轻军备、依赖美国而重视经济,韬光养晦,缔造了以通产省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日本政治经济发展产生莫大影响。吉田茂的政治传承者有后来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田中角荣乃至岸信介的亲弟弟佐藤荣作,这些“吉田学校”的学生,又培养了后来的大平正芳、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和小渊惠三、森喜朗等。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的后人牧野雪子与吉田茂联姻,他们的女儿吉田和子又与麻生太贺吉联姻,诞下麻生太郎,使得麻生太郎承继了吉田系的门阀资源,从而成为自民党的大佬之一。至此,“岸-佐藤-安倍”与“吉田-麻生”家族就紧密地捆绑到了一起。这就是为什么麻生太郎要给予高市早苗全力支持的原因所在。5、这些延续百余的政治家族,不但血缘相通,政治观念也具有传承。作者在这里先放一张图,可以感受一下前述两大政治门阀的历史渊源。(依据日文史料整理验证勘误,网络仅有)6、长期以来,一个没有依据的观念是,日本是一个二战被美国打服的国家,日本只臣服于强国。但无论从日本历史著作还是文艺作品展现出的现实是,日本虽然战败,但在战后迅速将军事上战败的倾颓转向为在经济上争取战胜美国,这也是当时日本国内的口号。通产省奇迹就是在军事上战败的日本战犯们导演的一场对美经济上的战胜,当然这最终导致了后来的日美贸易战。7、既然日本政客们并不臣服于美国,那又如何理解日本表面上对美国如胶似漆的依从关系呢?这恐怕就要理解战后一个简短的历史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文化影响。战后整个日本的社会士气是非常低落的,为了激励低落的士气,吉川英治、山冈庄八、司马辽太郎等历史小说家,均以日本战国史为背景,创作了一大批引人入胜的通俗历史读物。这些日本战国史小说,以及后来的大河剧,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可供战后普通日本人学习和膜拜的历史英雄形象,起到了在短时间内恢复社会士气的作用。其中山冈庄八创作的26卷本《德川家康》影响颇大,因为德川家康是羸弱之姿进入战国乱世,历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强人,硬生生靠数十年的隐忍与谋略,最终开创德川幕府的时代人物。德川家康年轻时的境况,与日本战后社会环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长期的隐忍与坚定的目标,影响了一代昭和人。也就不难想象,日本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政治门阀,对美国的依从,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长远考虑了。8、所以,当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日趋衰落时,并不代表日本失去了外力的扶持。正如在1970年代开始,日本期待在经济上战胜美国,并且在1980年代甚至通过收购美国标志性企业和标志性建筑来证明自己。到了今天,当美国出于自身考虑对日本极右翼政治目标不再压制后,日本门阀长期目标的主体性就彻底复活了。自民党内部,无论哪个派系,都将所谓“国家正常化”作为其最重要的长期政治目标,也即通过修宪实现日本的军事自主权。9、历史上,日本恢复军事自主权目标被压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不支持,这是一个用来平衡东亚的筹码;二是日本经济越不好、左翼的影响力越强的时候,反战的声音越强。所以站在自民党门阀的视角看,之所以军事自主权长期不能实现,恰是因为美国的限制,不得不考虑美国的感受。如今川普不愿过多干涉东亚,甚至希望日韩能够承担更多军费武装自己,而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和人口结构变化后,日本当前的整体经济状况俱佳,尤其是年轻人处在近二十年就业机会最多最好的时期,这如何不让以高市早苗为代表的自民党部分派系不产生冲动呢?10、高市早苗是互联网时代的政客,这是传统日本政客不能比的。尽管高市早苗获任首相甚至打破了自民党与公明党二十余年的长期结盟关系,但这显然是麻生系和安倍系的政客们共同认可的。引入的新政治盟友极右翼维新会,使得高市联合政府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从日本国内年轻人的声音来看,普遍认为石破茂等传统政客的讲话他们根本听不懂,而高市早苗则能清晰地回应年轻人的诉求。同时,日本年轻一代对东亚曾经的战争几无记忆,他们如同所有国家的年轻人一样,渴求自己国家的强大。这就使得高市早苗接近成为Make Japan Great Again的代言人。11、高市早苗虽非政治素人,但她的身份背景其实并不强硬,没有日本门阀政治中最为重要的血缘关系。作为政治导师的安倍晋三离世后,高市早苗只能靠实力与结果争取派系资源。所以学习川普那样,快速抛离派系的影响,直接争取民众的支持,以高支持率的民意作为自己护身符,才是高市早苗的最优选择。对内在经济政策上清晰地回应各方尤其是年轻人的诉求,对外不撤回言论乃至不断进行挑衅,其目的都是希望快速提升日本国内民众对自己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让自民党内看到修宪的希望。综上而言,高市早苗的孤注一掷,并非偶然,主要有三个原因:二是G2分裂的再全球化时代叠加日本人口结构变化到临界点,给经济失落三十年的日本带来喘息之机;三是与其他国家相似,日本的互联网时代也在继续不断淘汰旧时代的政客,具有鲜明个性的政客更容易获得选民青睐。所以,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更新思考的方式,不陷入过往陈腐的观念印象之中,确实是摆在许多国家和许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当然这也对许多吃地缘政治和国别政治研究饭的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者以为,当前公家的对日研究者们,可能正在遇到2018年对美研究者们那样的困境。所谓养兵千日,究竟有没有养好,大考已经开始,请不要输给民科。如果认可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那过往具有震慑作用的反击可能就会难以达到曾经那样的效果。如果反击不够精准,导致对方民意支持率提高,反而可能正中下怀。尤其是,日本国内长期存在不同政治群体,左翼和反战势力是长期影响日本政坛的重要力量,其中左翼中又有非常多的文化群体。每当中日关系因日本极右翼而变糟糕,就一哄而上,这是否是一个好的方案,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确实值得深深地思考。作者认为,已经到了让中国大陆民众深入了解日本极右翼到底是哪些群体和个体的时候了。作为抗战后裔,作者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从根子上拔除日本极右翼军国主义这个对中国曾经、现在乃至未来最恶劣的群体。但作者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靠脉冲式的舆论能够实现的。如果不能从历史认知上全面提升民众的辨识能力,那所有的“反日”都终将会成为一个重复的片段。作者考虑在有时间的时候,写一篇关于日本门阀政治历史的文章,读者们将会发现,我们今天仍然没有逃离明治维新以来的东亚变革,那些曾经耳熟能详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力,并非只存于文艺作品中,它仍将影响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