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诗翰:腾讯的背水一战 阅文新合同和肖战模式
背水一战
前两天说阅文新合同和肖战模式的时候,我说了这是腾讯的背水一战。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明明是作者和用户被逼到极致了,腾讯依旧那么庞大那么赚钱,依旧是中国互联网的超级巨头,怎么就背水一战了呢?
因为,大公司的逻辑是不太一样的。
对于腾讯这种千亿级别的超级巨头来说,他的兴衰不在于做出一个爆款游戏,赚到几亿盈利,而在于,他是否抓到了大时代的方向。只有大时代的大浪里,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容纳他的超大体量和增长速度。
巨人的倒下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诺基亚。
将时间调回2007年,此时全球手机市场上横据着一个叫诺基亚的超级巨头。
它占据着高达49%的市场份额,有着非常健康的现金流,并且还因为产品质量过硬而拥有超高的用户口碑,甚至至今都有诺基亚耐摔防弹的梗。
但之后的剧情大家都熟悉,短短的五年间,这家巨头的市场份额从50%一路跌到5%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诺基亚决定命运,至关重要,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是哪一年?
是第一次丢失市场第一宝座的2011年?
还是失守5%市场底线的2013年?
抑或彻底跌出主流榜单的2015年?
这些年份都涉及到非常关键的指标,看起来都像是生死存亡的时刻。
但对手机行业了解的人会告诉你,真正的答案是:2007年,诺基亚看起来最如日中天的时候。
因为这一年,在左下角,出现了一家叫Apple的公司。他们在这一年的一月开了一个发布会,表示“我们要重新发明手机”。
——他们做到了。
事后来看,2007年是诺基亚最后的战略窗口期,苹果面世,智能机时代到来。作为功能机时代的巨头,如果诺基亚第一时间拥抱智能机时代,和安卓合作,那么靠着过往的资金技术积累和渠道优势,他们很大机会能守住市场,新时代也未必没机会重回王座。
但他们没有及时调整,或者还抱有幻想。错失了这个战略窗口期,当后面安卓阵营智能机大爆发时,他们立刻兵败如山倒了。
2010年,尽管诺基亚还依然拥有着33%的市场第一份额,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时代结束了。
“巨人倒下了,身上还是暖的”这句话,便是源自于此。
巨人太过庞大,所以你不能像小公司那样用身子暖不暖来判断巨人的情况。巨人的命运,早在大时代的路口便已决定了。
而腾讯现在,正走到一个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前,
这个路口,叫做新文创。
腾讯的基石是社交,还是社交带来的流量?
不过,在介绍新文创之前,我想先简单为大家梳理一下腾讯的现状。
腾讯的崛起在于他两次抓到了大时代的方向。
第一次,是1999年,国内互联网时代开启,腾讯抓到了QQ这张船票,事后证明,即时通讯软件,是一张PC时代的头等舱船票。拥有QQ的腾讯靠着QQ导流,可以说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在各个领域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甚至引发众怒。
第二次,是2009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腾讯又抓到了微信这张船票,通讯社交,这又是一张头等舱的票,拥有微信的腾讯再度复制了PC时代的神话,连接万物,将触角伸到了各个领域。并且更聪明的以投资形式介入各个业务。
这是腾讯崛起的根本,至于有人说赛马机制这些,还是那句话,坐上电梯的时候,你是站着坐还是趴着坐抑或原地做俯卧撑,都不影响你升到顶楼。
关键是两次坐上大时代的电梯。
这个战绩非常辉煌,在国内只有抓到了淘宝+支付宝的阿里可以媲美。
百度的问题在于,PC时代抓到了搜索引擎这张头等舱船票,移动时代突然发现大家都用各种APP用不着你百度搜索了,搜索引擎的信息之海由此干涸。而百度地图这些小船票又承载不了百度这艘大船,所以无奈的陷入颓势。各种被争议的操作,本质是颓势下的动作变形导致。
但当你仔细研究腾讯后,你会发现,连接万物的表象背后,其实核心模式从来没变过。那就是流量+业务。
对,没错,不是社交,而是社交带来的流量加上业务。
投资了B站快手斗鱼等一长串公司,建立了微信QQ公众号浏览器等无数渠道入口,一切目的的核心都是获取流量,而所有流量最终都是要落到游戏/广告/金融三个功能上实现盈利的。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腾讯的主要盈利点,是游戏业务。也让无数人戏称,腾讯是一家游戏公司。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腾讯是不是一家优秀的游戏公司。
这个问题非常尴尬,从数据来看,腾讯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游戏公司,营收流水能把索尼暴雪任天堂这些甩开几十里。
但你问任何一个游戏玩家,他们都会告诉你,任天堂索尼暴雪才叫知名游戏公司,他们做出的才叫好玩的游戏。
腾讯从来没有做出过一个备受称赞的好游戏。
英雄联盟是收购,DNF和CF是代理,吃鸡是入股+代理,王者荣耀和手机吃鸡则是以上这些的移动化。
作为目前世界上营收最高的游戏公司,却从来没有自己做出一个好的游戏,这个奇特现象的背后就是腾讯的致命弱点。
腾讯的模式是流量+业务,单比业务,他并不厉害,厉害的是流量+业务这个模式。
他在吃鸡等多个战场后发致胜的关键,不在于他的游戏比网易的荒野行动做的好,而在于他的流量远胜网易。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金融业务,腾讯是一家优秀的金融公司吗?
当年,微信凭借着抢红包这招瞬间火遍全国,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八年的活,让支付宝满口黄连,此事也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
但是,微信钱包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功能真的做的比支付宝好吗?还是因为他的流量比支付宝大?
所以,流量才是腾讯的核心命门。
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重新考虑一个问题。
一直以来大家的认知都是腾讯的核心是社交平台,只要社交战场不失腾讯帝国就稳如泰山,这个认知我觉得是错误的,大家都被表象误导了。
准确来说,是社交平台天生自带了源源不断的流量,便宜的流量灌溉着游戏广告等业务,让腾讯可以四面开战。
腾讯帝国的基石,是社交平台带来的流量,而不是社交平台本身。
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社交平台不再能带来流量呢?
内容和管道
这是一个完全反直觉的观点,通讯社交是大众刚需,怎么可能没有流量呢?
但不幸的是,这类事情曾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的2009年,你认为移动端用户数最多的公司是?
A. 腾讯 B. 阿里 C. 百度
答案是以上三个都不对。
2009年国内移动端用户数最多的公司,是一个叫移动梦网的神奇网站,他在2009年就有了惊世骇俗的9000万月到达用户数(你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月活叫法)。
是不是难以置信?
因为这是中国移动旗下的网站,中国移动把当时自己旗下所有移动端用户业务都整合进这个平台里了,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手机游戏等各种业务。
手机QQ,手机彩铃这些最早的移动端业务,当时都不过是这个平台的功能之一。
按照逻辑,掌握着你手机号和网络信号的中国移动,必然是移动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他们推出的移动梦网,也必然是QQ,微信一样的超级平台。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后,舞台是各个新兴互联网公司的。
同样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出现。
2007年英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生的流量占其移动互联总流量的60%。但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加入,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巨头的主流应用,运营商开放其移动互联管道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到2009年,英国电信运营商自身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流量只占其移动互联总流量的20%。
这个现象,叫做管道化。
运营商认为掌握了手机号和网络信号就掌握了新时代的网络,但用户最终选择了网络中的各种“内容”,也就是应用服务,掌握网络的运营商变成了单纯的一个管道。
管道依然是无比重要不可或缺的,但他不是舞台的中央。
你认为掌握了社交软件的平台天然会掌握社交软件内的流量,但有没有可能,整个社交平台像运营商一样变成一个外在的管道。利润和流量都集中到管道流淌的内容里呢?
如果你觉得不可能,那么告诉我,这些是啥?
这还只是短视频领域,我就不说淘宝钉钉这些了。
微信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封禁操作,在我看来,背后就是整个社交平台逐渐管道化的大趋势。
头条系的釜底抽薪
很多人不理解微信封禁短视频的理由,实际上,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以目前短视频的渗透率,如果微信不对抖音们进行封禁,那么你的微信群会被他们大量占领,你朋友圈的时间线,也很快会被各种短视频刷屏。
这时,广告商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如果我有一万的广告预算,我是投在腾讯平台?还是直接投给抖音呢?
我在微信朋友圈打广告效果好,还是让抖音给我的短视频多一点推荐效果好呢?反正都是可以在朋友圈刷屏的嘛。
此外,京东,拼多多这些生态伙伴以及内容作者们也会开始思考,我是和腾讯合作,还是和抖音这些短视频平台合作?谁才是真正的流量控制者?
如果短视频大量占据了用户的时间线,那么微信这个社交平台,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运营商那样的管道,失去了对流量的控制了?
大家都知道,打败微信的,绝不是另一个微信,而应该是别的东西。只是大家还不太能想象出是什么东西。
但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短视频平台就可能是这个产物,他的打败方式不是取代微信的社交平台地位,而是取代微信的流量和用户时长。社交平台依然会存在霸主也依然是微信,但可能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央了。
所以,很快的,微信对短视频平台进行了封禁。
ps:我认为,在腾讯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取得行业优势之前,微信不会开放这块功能,因为这等于将流量的支配权拱手让出。
但是,封禁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短视频的用户时长占比依然在不断升高。
用户表示,我就爱看短视频,如果你不让我看,那我换个平台继续看。抖音们的日活在不断暴涨。
而且,重点是,大家发现,这短视频抢的,就是你即时通讯的时间。
用户时长这块,短视频已经马上要对即时通讯完成反超了!
用户时长的变迁很快体现在广告投放上。
今日头条的巨量引擎已经成为第一了。有趣的是,百度百青藤也反超了腾讯优量平台,但原因不是百度进步了,而是腾讯下滑了……
但这还没完,大家还发现,短视频作为娱乐内容,居然还会去抢游戏的时间。
如果我是腾讯,我一定会表示,这是不是坑爹。
一个短视频,既打社交平台,又抢甲方爸爸,现在居然还挤压我游戏时间。
然而,然而,这还是没完,今日头条表示,我有了流量和用户时长,我也可以做游戏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感受萨弗隆的烈焰吧……
啊不,感受流量的威力吧。
——“长期看好,持续投入,不会计较短期得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