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江洲岛居民的48小时:4000居民撤离 3000游子归乡抗洪
48小时撤离
9年里第3次取下空调藏在高处
站在轮渡的甲板上,人群中,背着西瓜的王忠成并不显眼,看着风平浪静的江面,这位在1998年的洪水中失去过房屋、家人的老人,希望这次最终“虚惊一场”。
据九江发布消息,截至7月13日上午11时,长江九江站水位为22.77米。
数据显示,长江九江站历史最高水位为1998年8月2日录得的23.03米,目前水位为历史第二高,与最高水位相差0.26米。
据长江委水文局预测,长江洪峰将在2至3天内抵达九江,届时水位将在23.00米。
7月13日,大暑将至,雨停了,整个江洲镇靠河的区域都弥漫着刺鼻腥味。
58岁的潘应清站在家门口,守着维修工人将自家一楼的空调外机取下来,扛到三楼天台上的铁棚下,小心放下来,再往里推了推,这是他们家最值钱的电器,大概3000块钱左右。
从接到镇上发出的防汛通知开始,她已经在家收拾了三天了。一楼的电器、家具、锅碗瓢盆电饭煲,都被她打包安置到了二楼。床是拆开后搬上去的,洗衣机和电冰箱被垒在桌上,被褥棉絮都放在尽量高的柜子顶上,她恨不得让整个家都能再拔高一两米。
“前几天,电闪雷鸣,我看着看着洪水到了我家院子里,现在尽量能搬多少算多少。”在她家屋后,因为内涝,低洼处的农田已经被淹,阳光下亮闪闪的一片,“这是过去9年来,我们家第3次将空调取下,藏到高处。”
事实上,从撤离通知下发之后开始,整个江洲镇的井然有序中都笼罩着一种紧绷感。1998年那次洪水,这个江心岛几乎被全部淹没,此后数年里,长达37公里的江面堤岸被不断加固,每隔约500米设置一个哨所,居民们习惯了各种防汛举措,但这样的撤离信息,是22年来的第一次。
63岁的周平宗已经搬到了九江市区居住,得知水位上涨后,他瞒着家人回来看看老宅,将停放在里面的电瓶车挪到位置更高的亲戚家。
“截至13号下午,已经陆续转移了超过4000个居民。”站在堤坝上,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透露,现在留在岛上的主要是帮助抗洪抢险的青壮年劳动力,“各个村都一家一户去对接核实,好在居民的配合度比较高。”
下午5时30分,周平宗走到新洲渡头,摆渡轮正缓缓驶进,拥挤渡头,皮肤黝黑的董兰武已经在这里协助维护交通秩序18年。这几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平时是下午6点就没船了,但这几天的情况特殊,到晚上8点了,都还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