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江洲岛居民的48小时:4000居民撤离 3000游子归乡抗洪
溯流而上的人
“在请假条上,理由就写的回家”
眼下,有人撤离,有人留下,还有人正从各个角落赶回。自号召乡亲回家抗洪的呼吁信发出,短短两日内,近3000人紧急赶回,对于他们而言,溯流虽艰,是家乡。
吴泽良是新洲镇官场村民兵连长。从7月9日开始,他就挨家挨户打电话通知游子返乡抗洪,在陆陆续续拨通130户的电话后,从福建、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的不同岗位上,通过火车、自驾、摩托车等方式,已经回来了30多位青壮年,“每家都会回来的,自己的家园要自己守护。”
36岁的熊志明在浙江台州已经工作了16年,在接到村里的电话后,他连夜开了10多个小时的车赶回,在村里报到后就忙于巡护堤坝。姨妈家被淹的房子,他只来得及远远看上一眼。在1998年的洪水中,曾被解放军战士帮助的他,被种下了绿色军营的梦,退伍后,每年回家参加防汛,成为他不可缺席的一项大事,“我们领导很好,每次我说回家抗洪,他都会很爽快地批准。”
33岁的叶思勇和父亲一起,将沙石袋层层叠放在堤坝上。他从浙江宁波坐了8个小时的火车,连夜回到家乡。原本,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在参与抗洪,村上便没再通知他回来,但他从别人转发的信息里,看见了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的父亲,“加上看见了那封号召信,我不可能坐得住的。”在宁波,他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可尽管如此,这次回家,面对领导,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你要请假回家干什么?”当时,分管领导问他。
“抗洪。”他回答。
“那给你一天。”领导说。
“三天。”他很坚定。
“那三天之后呢?”得知这段对话的好友问他,“三天后再说,反正我人要先回来。”
——似乎,想尽办法请假,这是这些溯流而上的归乡人的共同点。在吴泽良的记忆中,过去几年,一般归家的时间需要短则1天,长则两三天,在他们的请假条上,有的就写着“回家”二字,“洪水退下去也很快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虚惊一场。”在回乡的人中,方大贵和10名老乡一起归来,他们在号召信上看见,家乡在不断推进的大堤除险加固工程,还有设置的36个防汛哨所,“毕竟,现在的这些措施,是1998年没法比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谢凯 李媛莉 陈彦霏 江西九江摄影报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