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新规施行在即 设置是否会让离婚更困难?
离婚冷静期或给“闪婚闪离”降温
离婚冷静期内,有一方不同意离婚怎么办?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这期间任何一方只要不同意离婚,等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要么通过到法院去起诉,诉讼离婚,要么两个人在一块生活,说明你们还要再冷静反思”。
“设置离婚冷静期,能让人们更慎重对待婚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张逢春分析以往代理过的离婚案件认为,一些年轻夫妻为应付父母、福利分房、安置工作等选择“闪婚”,又因价值观不合或一些锁事“闪离”;一些夫妻因追求限购政策带来的经济利益,选择“假离婚”。
张逢春分析说,设置离婚冷静期,一方面能让离婚当事人双方商定离婚协议内容时,有更充足的考量时间,如对已达成协议有异议或反悔,有撤回的途径;另一方面,能限制离婚当事人“闪婚闪离”,限制以“假结婚”的名义办理房屋、车辆过户的情况。
有网友提出:如果有一方在冷静期内反悔,协议离婚很可能就要变成诉讼离婚,没个一年多的时间,婚基本就离不成了。
张逢春认为这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方不同意离婚,或将促使一部分人因无法通过协议离婚,转而进行起诉离婚,进而使人民法院的诉讼离婚案件数量增加。
“很多人尤其年轻人对婚姻矛盾的处理不冷静,缺乏处理婚姻矛盾的能力。”张逢春指出,在冷静期内增设社会组织介入干预,对离婚当事人婚姻矛盾进行相应的科学辅导,或将更有利于其化解矛盾,减少离婚情况。
“民政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考虑建立离婚冷静期配套机制。”杨晓林认为,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需更加尊重婚姻,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律师应及时介入申请协议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双方,适时对其开展心理评估与辅导,妥善化解矛盾,达到调整、修复和治疗家庭关系之目的。
遭受家暴、诉讼离婚不适用冷静期
近来,家暴案件频出,有人担心离婚冷静期会让家暴受害者离婚受阻。对此,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表示,民法典关于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只适用于协议离婚。对于有家暴情形的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民法典第1079条中有明确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法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起诉离婚不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因此,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不存在不利于保护遭受家暴当事人的问题”。
杨晓林指出,设置离婚冷静期是为了用法律手段减少轻率离婚,同时保障离婚自由。而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定要及时发声,主张个人权利,用好、用足法律手段。结合以往的涉家庭暴力离婚案件来看,存在家庭暴力的婚姻,往往是施暴一方不同意离婚,很少有双方能达成协议离婚的情形,“家暴受害方起诉离婚,诉讼焦点问题是家暴认定问题,如果家暴得以认定,则属于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定情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直接判决其离婚”。
杨晓林进一步解释称,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在离婚诉讼中,受害方遇到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危险的,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将在72小时内作出决定;紧急情形下,相关当事人有权申请紧急保护令,法院会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交书面申请的,可以口头申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