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疫情高峰还没过去,另一拨发国难财的却来了
熬过了三年艰难的疫情日子,大家都在期盼新的一年能够有所改变。但随着国家疫情的放开,全国的感染率在此陷入高峰时期,全球的感染速度超出预期的快。有关专家原来预测一月中下旬将会迎来感染高峰,目前数据看来,在一月初就已经到达了感染的高峰期。
本以为随着疫情的放开,三年的抗疫日子大家终于走到了尽头,但是在二零二三年,老百姓的抗疫才真正开始。

据国家官方统计局数据显示,广东东莞的日新增达25万-30万人,山东青岛新冠人数日增有49万-53万之多,浙江省单日新增100万人,四川省的感染人口也超过了63%。
而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像北京、广州、深圳、保定、郑州等城市相继跨过了第一波高峰,正在努力回归到疫情开始前的状态。
但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全国人口的大流动,疫情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高峰期也在来的路上,随之而来的还有重症高峰,还有一些死亡率是无法避免的,也将持续攀升,以及在后续可能引发一些突发的未知的情况,或许这也情况会比我们预料的更糟糕,新的一年将充满种种考验,每一次的考验也都让百姓身心疲惫。

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大家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用钱来解决,在新的一年最热闹的地方就要属医院的发热门诊了,每天的挂号都需要用强的,医院人山人海,大清早长长的队伍就排到了医院门口。
专家让阳性患者居家隔离,很多人则是被反复收割,专家说的药和一些防护东西几乎被一抢而空。人民疯抢莲花清瘟、抢布洛芬,不光是药很抢手,血氧仪和制氧机现在也几乎卖断货。
疫情若是一天不结束,发国难财的人就会一直存在,并且越是百姓的苦难时候,越有人趁此机会来赚国难财。
上半年随处可见的核酸检测亭子,随着国家不再主张大家做核酸后,一个检测亭成本价上万,现在也不得不挂在二手群上甩卖,有网友发现最便宜的也就不过几百元。

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将核酸亭改造成休息室或者保安亭,有些地理位置较好,并且合适的地点,被做成了小吃集合地,让这些亭子都废物利用起来,否则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来赚点钱。
全国开放之后,核酸的生意随之推出了抗疫圈。
核酸推出了生意市场,随着国家的政策,暴力的买卖也不断转移,现在已经转移到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上面。
在开放初期,人们早已到药店抢购退烧药、止咳药、抗原检测试剂,甚至还有一些治疗肺炎类的药物和以前的一些小众的哮喘类处方药。开年初期,药房的药早就已经被买断了货,甚至有一些没有良心的黄牛囤了许多的药,将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药以几百块的高价卖给百姓。

其中,最抢手的药就是美国生产的辉瑞的P药,标价在2980元的药仅仅在几天时间就已经炒到了一万五千元,这让普通的老百姓简直是束手无策。
疫情最让人担心的是并发症情况的出现,一些常见的严重病变,像“病毒性心肌炎”、“沉默性缺氧”,甚至是一些听起来就让人感到害怕的“白肺”,即急性肺炎。这都是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像起初感染出现的一些“水泥封鼻”或者是“嗓子像吞了刀片”这些让人难受的症状,在人们现在很多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的症状面前,都算什么。
网络中有传武汉的一名十二岁的小男孩,咳嗽咳了一周后不见好转,去医院一查居然是“白肺”,若是就医再晚几天的话,可以说性命不保了。

网上平时只要59元的血氧仪,一晚上直接涨到了229元。
成本价几十块钱的东西,被商家炒到上千块的数不胜数。
老人感染上新冠,最容易引发一些基础疾病,医院根本没有位置,人们只能买一些基础的监测老人身体情况的仪器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血氧仪和制氧机即使炒的再高,现在是也是一票难求。
网络上卖到上千块的制氧机也是早已缺货。
还有一些可恨的商家,想趁着这样混乱的现状来发国难财。
据网络上网友的曝光,热搜榜上有一家医疗上市公司,买家购买了制氧机本来都已经到了中转站,但是厂家觉得当初卖的价格太低,居然从中转站将商品又寄回,并且提高价格至9800元。

百姓购买的急救商品成为商家眼中的赚钱生意。
更让人悲伤的就是还有一批人面临着生离死别。
网络上不断传出高校专家演讲完后不幸离世的消息,人们不断面临着失去家人的现状。
还有一些青年人,以为自己阳康了,由于剧烈运动不幸离开。
还有一些人因为心肌炎被送去ICU抢救。
各地的殡仪馆饱满,停尸房都已经放不下,临时安置在停车场了。

结语
如今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新冠不是普通感冒,也不是所谓的流感,他比这些都危险的多。也希望大家早日好起来,不给黑心厂家发国难财的机会。
今日话题:第一波疫情高峰还没过去,另一拨发国难财的却来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