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将迎来新调整:“2取消、1增加”
1月4号,2023年的春节假期将会正式公布!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加上假期,一共七天。但是,春节过后,又是七天的工作日。这种“上7休7”的方式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这样休息七天上七天班的方式实际上会让人身心俱疲,因此许多网友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不论赞成与否,很显然,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调休”。那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假日要调整呢?2023年的“法定假日”将会有什么新的改变?

一.国家规定的假期或者新生的调整?
虽然假期增加了,但“调休”的原因,让更多的人对假期的安排产生了不满。很多打工者甚至说,宁可在法定假期里少放些假,也不要总是“凑假”!在这样的情况下,假期安排很可能迎来新的变化
1.“周末双休”的废除
不少人一看双休日就气得七窍生烟,这是要逆天啊!别惊慌,这里所推荐的“双休日”可不会把你的周末给抢走。

这里指的是每个月的头三个星期都实行的是一个星期休息一天的单休制,节省下的三天时间,会在第四周也就是最后一个星期,连同上最后一个星期的周末,组成一个五天的小长假。
2.“小长假”的取消。“小长假”的废除和彻底的取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并不是指取消,而是指像第一条一样减少诸如端午、清明之类的短假期,将减少的休假时间改为春节。比如,从三天的端午节,变成了一天的长假,而将这两天的假期,增加到春节当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并不只是一种节日,而是一年一次的团聚。看看那川流不息的春运队伍就可以看出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而目前的7天春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有点短。

有些人往返于工作城市与老家,就可能要掉花两天的时间。春节期间还要走亲访友,多陪陪爸妈,五天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还不如把假期改成春节,让那些劳累了一年的人,可以安心的请假在家里享受团聚!
3. 增加“寒暑假”的时间.我国地域广阔,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共有6个气候类型。南方和北方的天气差异更大,有人提出,要“因地放假”,并按当地的气候情况,增加“寒暑假”。
北方的冬天,零下十几度是常态,更有天气尤其恶劣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天气下工作,不仅效率不高更折磨人。

同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极易对工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而在南方,夏天的温度更是达到了4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很可能会出现中暑,甚至是死亡。所以,“寒暑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工人们的权益,让他们在“严寒酷暑”中,暂时不受到太多的健康威胁!
二、我国假期为啥要调休?1949年,国家出台《全国年节及节假日放假办法》,确定每年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法定假日。其中,元旦假期一天,春节三天,劳动节一天,国庆节两天。
很显然,现在还没有休假,那么休假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九九七年,从泰国而起的亚洲金融危机悄然而至,置身国际浪潮中的中国也无法幸免。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速迅速放缓,与去年相比的出口增幅不明显,而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却出现了下滑。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经济陷入了萎靡的境地
为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我国于1999年开始修改休假制度。将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统一为三天假期,首次将前后两个周末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长假。从此,“调休”这个新的工作方式正式进入了历史的舞台。

2007年,国家对假期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将法定休假天数由原来的3天增加到了1天,并增加了3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每个假期1天。事实上,此次调整后,国定假日的天数从7天增至10天。可以看出,“调休”的存在是历史的产物。

总结
虽然制定法定假日,有促进消费的作用,但究其根本是为了让民众放松调整,能够健康积极地生活。但是因为我国的节日“上半年多,下半年少”,非常不平衡,再加上“调休”,一到假日,就会打乱工作的节奏,反而让人有一种“越休越累”的感觉。于是,很多人都提出了要修改的想法。你又是怎么看待休假的?
今日话题: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将迎来新调整:“2取消、1增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