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至今,为何“病毒终结者”陈薇院士,一直沉默?
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就连本该“隐居”在实验室和论文堆里的院士都成了媒体聚光灯的焦点。然而相比钟南山、李兰娟等频频抛头露面的“抗疫院士”来说,陈薇却显得特别低调。
在全面解封到来之后,很多专家都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陈薇院士却并没有做出任何预判。在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之后,号称“病毒终结者”的陈薇却一直保持沉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病毒终结者陈薇院士
相比在公众面前的低调表现来说,陈薇院士在流行病学领域却是响当当的人物。公开资料显示,陈薇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安全专家,而且她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将军院士”。在陈薇所有的科研成果中,有两项最值得关注。
1. 狙击非典病毒
2003年刚刚获得博导资格的陈薇,就凭借着自己超凡的科研能力立下了大功。在非典疫情汹涌而来的时候,陈薇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团队展开了对抗SARS病毒人源抗体的研究。在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陈薇制备出的病毒抗体,挽救了很多重症患者的生命。
凭借着在抗击非典疫情中的出色表现,陈薇在自己入伍的第九年第一次获得了二等功。

2. 研发埃博拉疫苗
在抗击非典期间崭露头角之后,陈薇就得到了国家的重用。2005年陈薇申报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被成功纳入国家“863”项目。凭借着500万的“政策红包”支持,陈薇成功研发出了我国第一款埃博拉疫苗。

二、援鄂女少将院士陈薇
2020年大年初二,在众多“逆行抗疫”的勇士中出现了陈薇的身影。在别人都还在享受春节期间的阖家团圆的时候,陈薇带领军事医学研究院援鄂医疗队向新冠发起了冲锋。
由于陈薇的工作单位十分特殊,这让外界很难了解她在援鄂期间的工作动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陈薇团队来到武汉短短两天之后,军事医学研究所就研发出了全国首款新冠检测试剂盒。

或许你觉得一个现在只卖几块钱的试剂盒,并没有什么太高的科技含量,可是在2020年的武汉它却是支援抗疫的神兵利器。虽然官方并没有公布研发首款新冠检测试剂盒的团队成员的具体名单,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陈薇在这项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结束援鄂任务之后,陈薇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疫苗研发方面,陈薇带领的科研团队依然表现出色。2020年在全国科研人员集中攻坚新冠疫苗的时候,陈薇研发的疫苗成为了全国首款进入二期临床的产品。

三、陈薇的多彩人生
虽然陈薇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流行病学专家,但是她却并不是一个古板无趣的“书呆子”,相反她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在有关她的报道中,有三方面最值得关注。
1. 清华女校花
相比现在网络上那些徒有其表的“校花”来说,年轻时的陈薇简直是秀外慧中的代表。1988年陈薇凭借优异的成绩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虽然她是“理工女”,但是文艺细胞却非常丰富,舞蹈、文学都是她的爱好。

2. 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上世纪90年代,“出国热”让很多名校毕业生选择了出国发展。但是陈薇却并没有像其他清华同学那样选择远走高飞,她把自己的下一站选在了军营。1995年陈薇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她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3. 浪漫的爱情故事
陈薇的丈夫麻一铭是一位酒厂技术员,而且他还比陈薇大了11岁,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猪拱了白菜”的例子。不过“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根据陈薇的介绍她非常欣赏麻一铭的人格魅力,而且麻一铭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劳动,这让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结语
在流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很多网友都会习惯性的忽视陈薇这样默默付出的英雄。不过不管媒体曝光度如何,陈薇在抗击非典、埃博拉和新冠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陈薇,把自己的青春都贡献给了我国的防疫事业,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那么,你觉得陈薇是不是一位抗疫英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