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改革“势在必行”,截止目前,已经给出3种方案!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华儿女最重视的节日,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关心春节假期的放假安排。和其他只有一天的节日不同,大多数中国人所理解的春节是正月初一到元宵节的半个月时间。

然而一直以来制定休假方案的专家,都特别喜欢“逆势而为”。特别是兔年春节这种“放七天,上七天”的假期安排,更是成了无数网友炮轰的对象。网友认为春节假期改革势在必行,并且给出了三种方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奇葩的调休制度
虽然目前很多人已经返回了工作岗位,可网友对今年春节假期的吐槽声音却并没有消失。根据国家此前公布的春节假期放假安排显示,兔年春节虽然名义上长达七天,可除去前后两个周末却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更让打工人苦恼的是,假期归来还需要面临连上七天的“超长工作日”。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假期并不是今年唯一一个假期后需要连上七天的节日。根据国家公布的《2023年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显示,今年中秋和国庆将组成一个连放8天的超级黄金周。不过先别急着高兴,在超级黄金周结束后,我们需要从10月7日一直工作到13日。

无论是从《劳动法》一周不得工作超过44小时的规定,还是从正规单位一周双休的制度来看,连续工作七天都是不合理的。然而在奇葩的调休制度支持下,这种做法不仅不违法,反而还成了某些专家眼里“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
任何奇葩的制度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利益关系,调休制度也是如此。

二、谁“偷走”了我们的假期
1999年我国第一次出现了黄金周的概念,调休制度也从此刻登上历史舞台。根据当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调整周末放假安排的方式,增加国庆、劳动节的假期时长。
客观来说,调休制度刚出台的时候,的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一方面黄金周让工薪族有了劳逸结合的机会,另一方面离开工作岗位的人们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消费活力。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调休制度的弊端慢慢浮现了出来。

首先,集中休假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很多人的假期变成了“受罪假”。谁都想趁着假期出去走走,可走出家门之后等待着你的却是拥堵的交通和人山人海的景区。本来是为了释放压力而设立的黄金周,如今却成了矛盾爆发的“受罪周”。
另外,假期后的超长工作日也是人们吐槽的重点。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变慢,返岗后的“假期综合征”是很常见的现象,突然延长的工作日无疑会加重人们的不适感。

三、假期改革的三种设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不满足实际需求的政策自然有改革的必要。很多网友认为春节假期改革势在必行,综合来自各位网友的意见,我们提出了三种设想:
1. 改革法定假期天数规定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春节假期实际只有三天的时间,这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传统习俗差距巨大。为了让老百姓过一个更有年味的春节,我们应当把春节假期延长至元宵节。

2. 取消周末调休的作法
人不是机器,不能因为春节休息了七天,就让打工人连续工作七天,因为这违背基本的人性。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稳稳的幸福”,既然人们已经习惯了周末定期休息,国家就不应该出台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政策。
3. 扩大法定假日范围
目前我们的法定假日只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等7个节日,类似重阳节、小年节等都没有被纳入法定节假日范围。我们应当把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范围,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也符合逐渐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目标。

结语
生活富起来之后,很多人已经不再把拼命内卷工作作为自己的追求,相反很多人更注重的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过去那种依赖压榨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起效,现在提高消费意愿、壮大内需市场才是我们发展的重点。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假期制度。
那么,你觉得现在的假期制度还存在哪些必须改革的地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