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黄磊被网暴,不是因为他做菜难吃
最近刷短视频铺天盖地都是关于何老师的对黄磊的捧杀计划,以及黄磊在综艺上的各种黑料。
从“黄小厨”人设崩塌,到被沈腾内涵“样样通,样样松”。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在节目组给人的感觉就是太喜欢说教。
沈腾烤乳猪时他就喜欢指指点点,还有其他明星干活时总喜欢指挥他人。
还有一期是刘国栋老师聊乒乓球时,他发表了一堆自己的看法。
不管是哪个场景,无一不让人觉得黄磊总是喜欢把自己装成很懂行的样子,看到谁都想去教人一下。
虽然豆角中毒事件也被人质疑过厨艺,而“黄小厨”的人设真正崩塌主要是贾冰的出现后。
以前何老师都会带着新人各种捧场他的厨艺,久而久之,这种大厨人设黄磊似乎演上瘾了。
每次自己做饭的时候都要说人生大道理,而大家都很配合的吹捧他,这也造就了他好为人师的表现欲。
所以观众才会在贾冰出现后对比节目里的嘉宾对他们厨艺的不同表现。
于是观众们给出评价:一个做饭给胃吃,一个做饭给镜头吃。
而对于好为人师的指责,黄磊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篇长文。
他给出的回应是“我喜欢的事情我会做到极致,我也会尽量去影响身边的人”。
但观众反而更加质疑他,这样的刻意表现只会让人感觉他更加的做作。
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他对人缺乏尊重,不管是对专业人士还是新人小辈。
特别是与何老师发生分歧的那一期,他有点不尊重何老师的意见,太过于想表现他自己。
也难怪网友们调侃何老师是“邪恶栀子花”。
所以何老师所谓的捧杀不过是迎合了黄磊爱表现的情绪价值。
也正是因为黄磊这种爱表现的性格才会有娱乐圈所谓的“人情世故”。
毕竟都是演戏给人看,在哪演不是演呢?
而评论区的一片骂声,也不过是印证了那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最能反应大众的舆论,而作为普通人也是一样。
只要身边出现任何人对我们生活指手画脚,我们都会反感。
不管对方跟我们是何关系,哪怕是父母,是夫妻也是如此!
可真要做到不好为人师这一点也很难,特别是当我们觉得是在为对方好的情况下。
因为所有人都逃不过情绪价值的人性弱点。
我有一位朋友在很多方面都曾帮助过我,我确实有了不少收获。
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开始我并未完全接受他的建议,但心理其实会参考。
所以在他看来是我自己非要撞南墙。
可他的那些建议只有真正遇上了事情,我才会自己明白。
也正是如此,每当我觉得自己有收获时,就会把自己所感所想分享给他。
其实我就是想告诉他我理解他了,可他总会冒出一句,你看,我早就说过了吧。
为了让他知道我并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后来每次分享时我都会加上是因为他跟我提过某某观点,我才有了哪些收获。
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我发现他好像每件事情都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我,甚至有点强迫症。
其实原本是好事,可他并不知道他越来越需要情绪价值了。
因为每次我的观点跟他有悖论时,我们就会发生分歧。
给我感觉他在强迫我接受他对我观点,有点好为人师。
这种分歧会使双方变的都越来越情绪化,有时候甚至他会比我更加的情绪化。
在他看来,我之前老犯错,我就一定是那个错的人。
然后对我说,之前哪次不是我早就告诉过你的东西。
虽然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可很多时候,我也会讨厌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
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人的建议应该是给人参考的选题,而不是要求。
毕竟两个不同的人始终是不同的。
可见好为人师这件事情就跟打牌赢钱一样,只要有收获,就会让人上瘾。
可一个人再宝贵的经验,也会有不同的场景发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考虑那个最适合自己当下情况的选择。
这个考虑有时候不光是为自己,也有可能是为他人。
甚至是为了那个为我们好的人,因为我们不想辜负他人的善意。
每个人的经历本就不一样,哪怕一个人阅历在深,见过的世面再大,也会有他捕捉不到的一角。
而一旦双方的认知和角度不同时,哪怕你竭尽全力去让对方理解,最终也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当我们想为对方好时,不妨更加心态平和一点也许也就释怀了。
毕竟为你好,是为了我们的关系更近,而不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