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对地铁安检怨言这么大?
作者:莫忘闲 来源:知乎 给大家讲点背后故事吧。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有些事不能细说,只能讲个大概。
国内目前做到了连续七年没有发生暴恐案件,但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后续再讲原因)。
在这以前,国内各地发生过许多暴恐事件,而犯人大多都来自某些地方和宗教。
这些暴恐事件本身不细展开,我们讲讲背后的事。
比如曾经在某南方大城市,一名暴恐分子手持砍刀,在火车站进行了无差别攻击,后来被制服。
而在后续进行倒查,结合罪犯供述,得知此人一开始的目标其实是某国际大都市。
但在到达此都市后,准备购买XX泉菜刀时,却被告知必须持证购刀,继而放弃了念头转移到了上述的城市犯案。
又比如在某边境地区,一名暴恐分子对当地边检士兵发起了攻击,并与当地武警与军官对峙,后被击毙。
后续又通过各项记录以及监控记录对其进行倒查,由于该犯被当场击毙,罪犯之前的心理活动只能通过推测。
根据监控显示,该犯此前来到了某大都市,在出火车站后又立即来到入口,但看到入口安检后便折返。
随后其在城市中到处游荡,总共行进了数十公里,期间经过地铁站,最后又乘坐公交回到火车站徘徊(不敢入住正常宾馆),后被一名黄牛带去宾馆休息,翌日离开。
后续此黄牛被当地警方拘留。
大家可以猜一猜他的心路历程。
此外还有很多案例,不一一赘述。
在这几年间,虽然未再发生暴恐案件,但近年各地反恐安全部门都破获了大量预谋犯案的暴恐计划,背后也有大量类似的故事。
很多暴恐分子都是在踩点时因安检或其他原因而放弃或延后了计划实施,以及因为被识别为敏感分子导致阴谋败露。
国内的很多措施,其实都是吸取了教训后实施的。比如安检、持证购刀、智能监控、墙、某些人不能住宾馆、某些城市取消夜市和网红街等等 。
背后都可能是因为破获了某些预谋而得知其计划,甚至可能已经发生了血的教训。
为什么说现在的情势并不容乐观呢?
虽然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关于诸如“为什么雇佣兵不来中国”、“为什么XX不怕国外毒枭的报复”等问题下的文章,看得到大家都相当信任国家的安全措施,这是好事。
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国内目前破获的暴恐计划数量逐年上升,敏感分子也越来越多,数据其实不容乐观。
而且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导致某些形势反而越来越复杂。
比如现在交通越来越便捷,反而导致了人流量更集中,对某些事故的防控越来越困难。
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也更加严重。
还有网络、信息科技等太过发达,传播XX音声以及组织间的联络等也越来越便捷。
所以如果有了解的朋友会知道,08暴恐事件后当地对翻墙一类的行为极其敏感,至今都没有减退,因为这在当初的确引发了相当悲惨的后果。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许多……
现在安防也有很多薄弱点。
比如飞机、火车的安检比较严格,但如上述案件,暴恐分子也会选择计划下沉。
也就是说,他们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安防比较薄弱的城市,或者选择安防措施比较弱的环节。
比如火车不行就地铁,地铁有安检那就选公交或者路边无差别攻击了。
发达地区是首选,无法实施就选择偏远落后地区。
可能大家住在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没什么感觉,但一些本就比较落后、接近边境的地区就很值得关注与警惕,这也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
而且虽然大部分潜在或现任暴恐分子会被列为敏感对象而重点关注,国内也有大量相关预防措施,但也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比如上述案例的暴恐分子中,其中有一名起初就没被列为敏感对象,因为事前无违法犯罪记录,身世背景一类的也都没什么问题。
当然自此以后就更严格了。
此外还有一些漏洞,这里就不提了。
另外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当初暴恐事件抓进去的罪犯,现在都已经或临近释放了,比如著名的08暴恐……
这些人及其亲友家属等等都是未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近期东突、世维会等老大难的恐怖组织势力的活动也更积极了。
境外势力对反华恐怖组织和反动势力的资助以及煽动也加强了许多。
这其实也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背后就是美丽国,对方都明牌了。
也就是“以恐制华”战略。
这些恐怖组织的资助者,以及大量国外媒体平台播出各种谣言进行煽动,以及派遣渗透等等。
美国自己都不遮掩了,明眼人也看得出。
说这些的目的也很简单——大家都猜得到这段时间,突然冒出来一堆莫名其妙攻击地铁安检的话题,其实就是造势倒逼,很可能就是为了未来的暴恐行动做准备。
我这里只是提到了目前反恐形势的日加严峻,以及背后的一些故事。
有些事不明说了,大家自己能判断。
看到有些明显有问题的言论,我就再写一点东西。
先写下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扣留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很多明显有问题的反驳言论,其实我都没什么反驳的兴趣。
除了一些一看就没逻辑的纯gang言论,大部分自以为很聪明的统一话术,基本就一个逻辑——极端化。
包括但不限于——冷嘲热讽为什么马路公交不安检、自己就能通过安检、真要想办法总有办法混过安检等等……
这种思想无非是“极端化”,把世事说得过于简单后走极端,然后再否定。
不仅在这个话提下,在别的很多话题也都能遇见类似的话术,其实都不必理,因为这些话本身就没逻辑。
以地铁安检为例,他们反驳的方式之一就是论证地铁安检并不能百分百排除危险,所以安检没意义。
这些论据的问题在哪?
那就是地铁安检的确不能百分百排除危险,但所以呢?
请问有什么东西能称之为百分百?
什么东西又能百分百杜绝危险?
做手术,哪个医生敢跟你说百分百成功?所以不做了吗?
乘飞机、地铁、汽车……甚至哪怕只是走在马路上,谁敢说百分百安全、不会出事?所以别出门了?但就在窝在家里,又能说百分百绝对不会出任何事吗?
走极端化是一种很蠢的行为,我都懒得辩驳。
安检,就不是用来百分百杜绝危险的,这本来就也不现实。
安检等安全措施,其意义在于降低风险。
比如,安检能杜绝、延缓五六成的冲动犯罪、个人犯罪和团伙犯罪,那就是有意义的。
而不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以“安检不能百分百杜绝危险,所以它没用”为逻辑来反驳。
更何况,不论是安全还是其他问题,都是一环扣一环,不是孤立的。
仍旧拿看病举例,没有ct、验血等环节,医生就一定看不了病了吗?
难道手术时少个器材或者有些环节比如除菌一类的不那么卫生、繁琐,就一定会出事吗?
的确不一定。
但这些环节、措施、器具,意义在于降低风险、干扰。
少了一环,风险就会上升。如果少了好几环,可能就废了。
这也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别有用心的反对者不懂,或者故意装不懂。
再回到本回答的主旨上。
安检本身存在的意义,如上述所说,不是百分百杜绝危险,而是降低风险的概率。
安检更多是震慑作用,能大概率阻止个体犯罪和延缓团伙作案,以及防止一部分居民无意的风险。
就像一个小区有保安一直在晃,另一个小区门卫保安都没有,小偷抢匪会选哪个?
哪怕你说这些保安也不怎么强壮,或者路线固定,只要踩点个几周就能摸透,那这不也是拖延了犯罪?
而在公众安全方面,尤其反恐方面,能延缓犯罪计划就是很重要的,哪怕一天都是宝贵的。
展开来说——
对个体犯罪来说,无论是冲动犯罪,还是上述提到的一些极端分子的暴恐行为,其实安检的目的反而不指望能现场抓住犯罪道具,而是当他们看到这里有安检后放弃犯罪,或者露出马脚。
很多人把犯罪想得过于简单。实际上对绝大部分人而言,要犯罪时心里不产生恐慌、迷茫等情绪是很困难的。
我接触了那么多罪犯,大部分真的就只是普通人罢了,甚至很怂很笨的比比皆是。
有点水平的也就那样,真正的牛人仍旧万里挑一。
当然你非说存在这么一个脑子特别清醒理智、犯罪时心态极其强大且有行动力的人,这么个人才不要命了只为了弄几个路人,那安检的确对他没用。
但本来这种人就是极小比例的特例。
我说了,走极端是很愚蠢的言论。只要能把大部分个体犯罪挡在门外就是有意义的。
团伙罪犯,之前也提到了一些。
对于有组织有规划有预谋的团伙犯罪而言,地铁安检的确不可能将其拒之门外。但安检更大的意义在于延缓犯罪计划。
就算你觉得要逃避安检很轻松,但这是因为你一直住在、经过这地方,你通过大量时间才对这里足够熟悉,人们十分容易忽视这种大量的隐形成本。
这种犯罪团伙大概率不是本地人,是没不具备这是隐形成本的,就需要时间踩点和规划。
就像你到一个新的地方旅游、出差,能一开始就像当地人那么了解和融入当地吗?
而且很多人的“如果我要带入违禁品很容易,那我想做点什么坏事也很容易”只是基于想象,无法付诸行动。
毕竟有些人只是说说的,真带了也不会去犯罪,那自然没有心理负担。
对于真正要搞大新闻的犯罪团伙而言,一失足就是万劫不复,不可能以那么轻松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
除非他们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只打算冲这一个点位就结束了。
但这种很少见,比如当初轰动全球的孟买暴恐事件,暴恐分子就是一路攻击了孟买各大地标建筑,都快把孟买通关了。
911的目标也不是单一个大厦那么简单。
这种越是打算干一票大的团伙,计划必须越周密。
所以哪怕这里只是多一个门卫室、一个安检,他们就得多几天乃至几周的时间来做准备。
之前也说了,看待事物不能孤立去看待。
我提到过的,包括安检、实名制购刀、大数据智能监控网络、某地不能随意入住宾馆等等,都是一环扣一环。
里面有些环节是延缓潜在犯罪,而有些则是定位和挖掘潜在犯罪团伙的。
只要多延缓一天,就是多一天宝贵的窗口期。
我国七年没发生暴恐事件,不是必然的,其中很多次都是在距离犯罪团伙计划实施的前一周、几天、乃至一天的情况下破获的。
当真是争分夺秒、千钧一发。也算是国运保佑。
至于一些说类似于为什么不给马路、市内公交做安检的,这些言论我都不想搭理。
就很简单——咱说话能现实点吗?
你出远门一类的,总归做好各种准备。但你平时走路也会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大包小包出门吗?
你也知道不现实吧?
如果你能有办法,提出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案,能以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做到给所有地方安检且行之有效,我保证你交上去会被采纳,还给你各种奖励。
做不到有什么好说的?
既然做不到,只能按照可行性、重要性来排序。
从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在普通马路、市内公交铺开安检,这方面是很差的。
而且很多人根本搞不懂地铁站和公交的安全性差距。
地铁站的问题不单单在于人员密集程度,还在于如果地铁发生爆炸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后续处置问题。
也就是说,和马路、市内公交的事故相比,不单单地铁站发生爆炸等问题,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更大,后续处置更是困难。
公交或者马路上发生问题,灾害面积有限。而地铁发生爆炸,则意味着很可能轻则这条隧道被堵死,重则发生隧道塌陷。
不说事件规模和后续处理的难度了,那时候国际新闻就是“中国某大城市发生恐怖袭击,造成某地交通枢纽瘫痪XX周”了。
从造成的影响和后续处理难度上,显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更何况不提隧道,公交出问题仅仅只是一部公交或者所在的一小段路面受到波及。
地铁站出问题,则是这整个站台所辐射的地段都受到影响,显然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这让我感觉很多人拿市内公交和地铁做对比的人在故意装傻。
至于部分人提到的关于某地某族的事,我的评价是——
我国对此一直倾尽全力、十分严厉,只是有些东西不会对外宣传,大众完全不知道罢了。
很多事不能说,只希望大家能知道,国家没有放纵过。
很多事也不多提了,也没空把全部有问题的言论一个个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