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下班后发工作消息已被定义为职权骚扰
今天翻日经职场版的时候,一个有些熟悉的词汇映入我眼帘:
「聊天骚扰」也属于职权骚扰
这下我可不困了,咱倒要看看这个新型骚扰又是什么鬼。
「チャトハラ」聊天骚扰到底是指什么?新闻中是这样定义的:
由于远程办公逐渐普及,通过聊天软件完成业务沟通的风气也越来越盛行。不论是深夜还是周末都会有人发送消息,导致接收方的手机响个不停,这也成为一种烦恼。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为“聊天骚扰”(チャトハラ)。
这不就是我们吐槽已久的,下班后领导和部分同事乱发消息的现象么?
随便搜了一下 很多人在吐槽 连李诞都聊过
这种现象,在依旧有不少昭和工作狂的日本当然也很常见。但是它似乎越来越不被主流接受了。
我搜索了一些资料,无论在新闻中,还是以往的各类文章里,都十分明确地定义这种行为为职权骚扰。
顺便给大家翻译一下,都有哪些行为在日本属于没有争议的、公认的骚扰行径?
部分属于职权骚扰的行为
- 在休息日发送大量消息
- 要求他人在非工作时间对消息等做出回应
- 反复发送爹味教诲
- 使用「你肯定做了吧?」这样的疑问语气阴阳对方的行为
- 不邀请某人参加会议或聊天群组,或明明业务上需要对方参加却刻意将其排除的行为
部分属于性骚扰的行为
- 过分干涉私人领域(注:应该指的是打听婚生状况和催婚一类)
- 对他人的外貌、化妆或服装发表意见
- 邀请进行一对一的线上饮酒会
- 要求私下在SNS(社交媒体)上互加好友
- 强行要求与业务不相关的他人进行在线会议、通话或聊天
- 不断询问个人住址或提议拜访
在2021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远程工作指导方针中也明确规定,企业需要限制在非工作时间发送邮件。并建议企业在工作时间外的深夜和休息日对内部系统进行访问限制。
・・・
进一步调研之后,我发现在这一点上,其实日本还远远算不上「先进国」。
早在2016年,法国就提出了一个词叫做「失联权」,right to disconnect。日语翻译为「つながらない権利」。
在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葡萄牙等地,甚至把这项权利写进了法律。企业一旦违反,可能会进行罚款。
而日本人则算是刚刚觉醒,社会上开始出现定义、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并有了一些初期的行动。
比如日本工会联盟(日本労働組合総連合会)在2023年做了一个调研,揭示了失联权在日本当下的现状。
关于「你是否在下班后接到工作消息?」,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人每天都会下班后和周末收到消息。将近70%的人每周收到次数为一次以下。其中有27.6%的人表示下班后就不会再收到工作消息。
关于「公司是否有下班后发消息的相关规定」,有一半人表示并没有规定。四分之一的人不清楚,四分之一的人所在的公司有规定。
这个调研比较严谨,同时也调研了「公司有相关规定后,下班后的联络是否真的减少了」,结果是73%的人认为确实是有感受到的。
另外两个问题的答案也非常有意思:
「如果你有权利拒绝下班后的联络,你会这样做吗?」72.6%的人选了「是」。
「即使你有权利拒绝下班后的联络,在现在的公司做起来会比较难吗?」62.4%的人也选了「是」。
可见这件事在日本推进的过程中,矛盾点还是不少的。
一方面,社会已经基本认定下班后发工作消息属于职权骚扰;
另一方面,在公司具体规定和立法方面,比其他发达国家慢了许多;
一方面,出于人类本性,大部分日本人也和我们一样讨厌下班后回消息;
另一方面,出于他们随大流的本性,在面对消息时又不得不回复,一个回复之后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回复;
不过很明显,从日本整体的发展趋势看,杜绝下班后工作消息骚扰这件事,虽然可能会比较慢,但会坚定地一直推进。
为什么呢?人口越来越少是不可逆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金贵,所以不提供更好的劳动条件,就抢不到人啊。
那么日本官方也会顺着这个市场趋势推出一些规定,趁机和欧洲先进国家又拉齐一步,一开始可能只是非强制性的指导,在某天说不定就真的立法了。
还是挺值得期待的。看来玻璃心也带来了一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