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没余钱?他们还有棺材本呀!
来源:大树镇巡抚 “楼市要涨,要搞第二次货币化棚改!” 上周两次重磅消息后,很多人解读出这样的信息。大家有的振奋,更多人疑惑或恐慌。 有人疑惑目标的可行性,上周先提出稳住楼市股市(顺序也能说明问题)的要求后,然后很快给出了操作指导: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 第一句复刻10年前的货币化棚改(还有个不太好听的叫法),第三句人为制造稀缺性,来自盐铁官营的历史。 5年前,提“稳定房地产市场”时还伴随着“房住不炒”的论述,而如今,只能说人终究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过去十几年居民负债率一路走高达到峰值,甚至在口罩冲击后,因为对未来的悲观,出现了省吃俭用提前还贷等居民自发去杠杆现象。 居民债务率变化,21年后居民“自发去杠杆” (债务率有多种算法,债务/人均GDP和债务/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的数值相差很大,但趋势类似) 大家都忙着还债,没钱了,就算停止新的供应来涨价,也很难想象还能从哪里挖出钱来填进楼市。 所以之前我会估计房地产可能会彻底弃疗,大家没余钱了,无法再上杠杆。 我错在没考虑到,虽然百姓没余钱了,但他们还有棺材本呀! 因为买房在国内被认为是投资或储蓄,负债买房形成的高负债率和美国提前消费享受形成的负债率是不同的。 钱多的人自然加杠杆上车,但钱不够买房的人不会消费,而是存着凑首付。 所以国内居民负债率高,但储蓄率也很高。 中国居民储蓄率很高 如果能挖出这部分储蓄,是能供楼市再稳一波的。 再加上宏观调控的作用显现,以及居民自发去杠杆的作用,近年来居民杠杆上升的趋势减缓,甚至有所下降,提供了继续上杠杆的空间。 (居民部门杠杆率在口罩后上升趋势减缓,甚至有下降) 正如15年的涨价去库存为同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资金一样,剩余的居民储蓄转化成土地出让金后可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还能帮助化债。 我发现涉及化债的论述里,说的都是“地方债务风险”或“政府债务风险”,没有“居民债务风险”,甚至几乎找不到提到“居民债务”的地方。 并不是所有债务都是风险,一些人的负债被当做风险,但另一些人负债并不被当做风险。 把债务从被当做风险的地方,转给不被当做风险的地方,就化解了债务的风险。 提高房价后用土地出让金还债,就是债务“转移支付”的操作。 掏空居民储蓄买房化债后,我们会面临低储蓄社会的挑战。 不要以为低储蓄社会的问题只是银行里居民存款少,更大的问题是人心不同了。 我们的青少年愿意在最年轻好动的年纪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本身就是储蓄文化的结果——把年少时的快乐用教育储蓄成未来更好的工作。 当眼看着上一辈省吃俭用后存不下什么时,孩子们很可能选择沉迷眼前的快乐。 但每一次储蓄都被清零,再勤俭的人也会选择及时行乐 现在鼓吹美国快乐教育的人不提创新和素质了,而是说“中学里辛苦卷几年大学毕业也是打工,还不如中学开心玩几年出来打工。” 现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美国人,几十年前也是勤俭节约为买房奋斗的,直到美国梦崩塌。 希望这套措施是为了准备应对特朗普上台后的产业围堵的应急之举,因为料敌从宽把形势考虑得严峻了,等外部局势改善后就会有调整。 因为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有形的基建,而是愿意延迟享受,储蓄今天的辛苦换取明天的美好生活的劳动者。
微信ID:dashuzhe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