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必须撼动世界,才能让全世界承认妳是强暴被害者:《黑箱日记》
Photo Credit:《黑箱日记》,来源:Rotten TomatoesPhoto Credit:《黑箱日记》,来源:Rotten TomatoesPhoto Credit:《黑箱日记》,来源:Rotten TomatoesPhoto Credit:《黑箱日记》,来源:Rotten Tomatoes
在纪录片《黑箱日记》中,伊藤的记者魂仿佛从身上抽离,化为另一个坚强的独立个体,「记者伊藤」纪录着「被害者伊藤」的一切,以专业记者的眼光,毫不带感情地要从被害者身上剖析出事件的真相。
2015年,26岁日本记者伊藤诗织,遭到TBS电视台海外主管山口敬之强暴。在警方拖沓的调查与漫长刑事诉讼不起诉后,伊藤决定在2017年发起民事诉讼,而在2019年时,法院才终于做出最终裁定。
纪录片《黑箱日记》由伊藤诗织自己执导,叙述她在这四年内的心路历程与遭遇,宛如一把铁锤直击日本社会的沉痾,令人惊讶、同悲、甚至是恐惧。
由「记者伊藤」记录的「被害者伊藤」
《黑箱日记》第一个令人惊异之处,是本片由伊藤诗织执导,也就是说,她必须再次经历许多性侵受害者在案发后最难堪的经历:自身重述性侵过程。
但正如片名提示,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本影像日记,包括了伊藤自拍口述心情;她与警方、政府机关或证人等的对谈纪录;以及她在日常里疑似遭到跟踪与窃听的种种过程。这不只是一份难堪的笔录,是伊藤最诚恳的人生纪录。这让《黑箱日记》在技术层面看来有点粗糙,它没有华丽的转场或戏剧效果,但却鲜明地体现了伊藤的身份与意图。
伊藤诗织是一名年轻记者,在2015年那个悲惨的夜晚,她是为了TBS台华盛顿分局的外派工作,才接受分局长山口的讨论签证事宜邀约,进而遭到强暴。 「记者」这份工作在《黑箱日记》里升华出不同的意义,它是伊藤遭遇不幸的诸多原因之一,但这份工作却也在事件后,成为支撑她的强大支柱。
伊藤的记者魂仿佛从身上抽离,化为另一个坚强的独立个体,「记者伊藤」纪录着「被害者伊藤」的一切,以专业记者的眼光,毫不带感情地要从被害者身上剖析出事件的真相。自己报导自身,也许是这种专业,又或许是因为伊藤本人的性格,让她决定做一个「不适当」的日本遭强暴受害者。
纪录了受害者从担心受怕到坚持抵抗的决心
日本110年前制定了强奸罪相关法规,本质上其实并非保护受害者,而是为了女性的丈夫等男性而设立。例如夫妻间无法成立强奸罪、或是男性受害者被排除在外、遭肛交或口交也不在论罪范围……等。
这套法规在悠长历史里,更多时候变得更像是在保护加害人。另一方面,日本社会传统认为,被害人应该符合沉默、感到羞耻、以泪洗面等等自我封闭形象。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日本强暴犯罪仅4%的报案率,以过去20年平均每年约有1500件检举强暴案的数字来看,每年日本真正发生、而没有报警的「沉默」强暴案件,高达37500件之多。
这代表,在日本遭到强暴,应该为了自身与家庭的名誉与未来发展「噤声」,不应该抛头露面公开这件「丑事」,并以此为耻;事后应该「自省」为何遭到强暴,是否行为放荡或穿着暴露?并且「放下」这个人生污点,「继续」自己的生活。受害者应该安静地、不被人察觉地、柔顺地、并迅速遗忘整个过程。
伊藤同样遗忘了一些事:她在聚餐时感觉很不舒服,突然昏迷,此后的记忆缺失。她是如何上车、山口如何要求计程车司机开至饭店、她如何被山口搀扶进入饭店房间、如何被强暴,完全毫无记忆,伊藤是在遭强暴后才因巨大痛感醒来。
但尽管伊藤一如传统日本受害者一样,丧失了记忆,但她并非自愿,而且,她要找回这段失忆时间里的真相,同时打破传统强暴受害者的形象:不噤声、不引以为耻、不做被害者自我检讨、不放下……继续找到真相与求得公道为止。
深入《黑箱日记》纪录的性侵案件,背后可能不单纯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的眼睛黏在伊藤诗织的身边,看她如何打破形象,然后遭遇社会舆论的抨击,有人怀疑她求上位、怀疑仙人跳、干谯她破坏知名记者前途、甚至批评她在公开记者会上的衣着太过暴露等等。
而过程中,伊藤自然的情绪反应,显露在电影的自拍片段、朋友拍摄的片段或电话侧录片段里——这等同让观众站在受害者角度,去感受一名受害者从震惊、报警无效、到坚持抵御外界风雨的决心。
但是,这起案件本身就不单纯,因为加害人山口敬之的政商关系良好,他甚至与当时总理安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决定反击的伊藤,除了必须克服挣脱传统受害者形象在她内心的制约,还必须要面对警方的敷衍办案、甚至是进一步侵犯人身隐私的种种困难。而更麻烦的是,日本大选在即,而位高权重、并且亲近政治高层的山口,更不可能在这一刻被拉下马。
这让伊藤诗织的性侵案件,渗入更复杂的政治因素——有人批评伊藤是在刻意政治抹黑,造成自民党选情不利。而同时伊藤也在积极剖析日本强暴相关法规的不足,撕开政府在立法与执法上的怠惰……这同样像是刻意攻击现在的政府。
这是日本史上第一位具名控诉「权势性侵」的女性故事
电影里的真诚自剖,让观众看到了残酷的真实。短短100分钟的片长,体感时间绝对超过两小时。伊藤是日本史上第一位具名控诉权势性侵的女性,纽约时报报导她的案件,她撰写的非虚构小说《黑箱:性暴力受害者的真实告白》(Black Box)翻译多国版本,让全世界都看到这起案件。
但最受震撼的,是日本社会群体,因为伊藤颠覆了社会对受害者的偏见,她拒绝只被当作受害者看待,她是记者,而她必须报导强暴在日本社会所代表的意义与谬误。
这种诚恳甚至有时令人无法忍受:一直以记者自居的伊藤,忽视了自我内心的伤害,让自己投身在追查案情与公道的过程。而有一天,被压抑的心伤反扑了……而她的无情镜头依旧纪录了这一切发生。
伊藤诗织必须撼动世界,所有人才能看到她受害的遭遇。强盗杀人的受害者无须如此自证,但强暴谋杀了被害者的自尊,严重程度与暴力犯罪无异,甚至更严重。 《黑箱日记》非常值得所有观众欣赏,本片在2024年金马影展期间放映,并自12月13日起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