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科技还能追得上中国吗?
作者:汪涛
来源:纯科学(ID:chunkexue)
如果在2024年12月26日之前写本文标题的文章,绝大多数网友一定认为我把两个国家的次序搞反了。但在教员诞辰131周年纪念日同一天公开两个六代战机(请注意一下我要强调的是“公开”,而不是媒体上众口一词的“首飞”)之后,再谈这个标题可能就不会那么让人诧异了。

一、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美国对在中国并不算先进的六代战机反应这么大说明了什么?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作为对华一线最高指挥官发表声明,他首先用两句话给印太司令部对中国曝光两款六代战机的消息定了调:1.中美要和平共处不要新冷战;2.美国无意与华进行军备竞赛。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直言近期中方一系列高精尖武器的公开亮相,使得美军处于自2001年9·11事件之后“最紧张的时刻”。不像五角大楼至今还在打太极绕圈圈,帕帕罗很有军人直来直去的风范,他明确说道:就是“那两架新型战斗机的成功首飞”,给了美方“极大压力”,这是美国军队“不愿意看到的”。美智库战略研究中心给五角大楼的最新报告也提醒,如果解放军掌握了“超远程隐身战机技术”,那么美军在夏威夷(第三岛链)以西的空中资产都将不再安全。
美智库现在又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认为歼-36等六代机将凭借其超大作战半径(最少3000公里),猎杀位于第二岛链与夏威夷之间的美军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战略支援资产。
一旦这些资产被一扫而光,那么美军部署在第二岛链以西的战斗机、轰炸机等都将处于“裸奔”状态,歼-20、歼-35率领的空中集群将把它们像火鸡一样的猎杀,因为前者可以得到解放军完整空中预警指挥和态势感知体系的支援。
这种认知正在美军将领和国会议员中不断扩散,所以这几天大家才会看到一个前所罕见的怪相,美国不少议员和将领众口一词地表示强调起一个观点:美中必须和平相处,而不是进行新冷战。
我印象中原来美国不大相信中国和平崛起论的。现在中国不怎么提和平崛起这个概念,美国现在怎么会越来越强调起和平来了呢?
当然,与美国军方的震惊和惊慌失措有所区别的是,也有美国媒体反应还是比较冷静和客观的。美国一女主播在电视中说:中国六代机大白天肉眼看得很清楚,也不隐形啊。她对中国六代战机的看法很独到,我真的很受启发。

下次应该这么来对她展示:
虽然国内外媒体对中国正式公开两款六代战机反应极为强烈,但我要说的是:这两款战机远远算不上中国最先进的战机,
事实上,中国的六代战机早就被曝光了。早在2年前的2023年1月31日,航空工业官方视频号发布了雷达所的宣传片《神鹰》,视频末尾就出现了一款全新的战机CG画面。

既然显示型号,说明还是验证机,如果是这样,根据以往机身号码的规律,我们假设数字还是4位,前两位“36”应当是型号,所以有可能是“歼36”,而后面被抹去的数字第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地留下第一个比较明显是“0”的数字前小半部分。那么第二个数字是多少?被抹掉的第二个数字也没完全被抹完,好像露了一点点头,并且看起来显然不是顶部圆弧型的数字,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1和4。第一架验证机一般可能是用于做静力的破坏性实验,进行试飞的不应该是一号机,所以有可能是3604号验证机。歼20曝光时从来没有遮掩过验证机的编号,这个为什么要遮掩而又不遮掩完全?这是故意给潜在的对手制造悬念。
如果仔细看被抹去的地方,好像不止一个数字而是两个数字。如果是两个数字的话,那么至少是36010。如果是这样,就说明至少已经有10架以上验证机,后来又注意到有一个网上曝光的照片显示是36011。曝光的是36010以上的验证机,那可能这是最新一架,也可能不完全是最新的。
歼10是1998年3月23日首飞,2006年12月29日公开服役,用了8年多时间。
歼20从2011年1月11日首飞,2014年3月1日,2011号歼-20战机成功试飞,伴飞的是1架歼-10S战机。歼20的2017号是最后一架验证机,之后到2017年3月9日就正式服役,进入空军序列。从首飞算起总共用了6年时间。
歼36这次试飞过程中是起落架没有收起,这个一般的确是首飞时为避免意外到时收起了放不下起落架的应急措施,但如果不是首飞故意不放下起落架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经验已经越来越丰富成熟,从首飞到服役的时间应该更短。这一次是有上一代的歼20S伴飞,所以可以做出一个猜测是歼36已经处于定型的阶段。因此可以推测最迟2027年之前有可能正式服役并初步形成战斗力。
还有一个因素是:从歼10到歼20技术跨代是非常大的,要突破的技术非常多。但从歼20到歼36,事实上要突破的技术远没有前一代那么大,我们现在的研发基础也远远比从歼10到歼20跨代时成熟完善得多。歼36这种飞翼型隐身布局,中国在技术上早就已经滚瓜烂熟,只是过去都是通过隐身无人机产品来实现的。

从上面可见,在飞翼型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和隐身设计上,以今天的中国研发生产能力来看,不能说没有一点技术难度,只能说早就已经是大路货了。做成有人的只不过是块头更大一些而已。肯定不能说技术上太简单,只能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为什么原来早就公开的有六代机概念的无人机时,美国媒体甚至中国媒体都没有像现在那么大反应,而现在公开六代战机时美国甚至中国媒体反应会那么大?因为一般人不太了解技术,在心目中会有习惯性的思维认知。因为普遍都是说一代机、二代机、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所以代数越高,显然人们就越关注。并且过去都是有人战机的,对于无人战机,虽然已经在全球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但很显然并不能说无人机就是比五代机更先进的六代机,因为很多无人机、甚至在战场上大量出现的无人机技术上看起来是很简陋的。因此,人们还是会期待有人的六代机。当中国不断出现攻击11、无侦8、彩虹7、天鹰等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三角飞翼布局的隐身无人机时,并没有把它们当作六代机范畴看待。事实上它们已经是六代机系统的一部分了。在六代机时代,并不是单纯的有人战机,而会是有人与无人战机的混合系统。
美国人没有在中国公开已经列装的攻击-11、无侦8无人机时就意识到中国六代机关键技术已经全面突破,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观念已经落后了。
中国在持续公开已经列装的多款六代无人机之后,再同时公开两款六代战机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中国在六代机体系上全面压倒性地超越美国,而且还有一个更加惊呆众人的前景:
不仅歼35A可以对外销售,歼20很快也可以对外销售了。—— 既然都已经是伴飞的牛夫人了,那还不赶紧出去赚钱去,守在家里干嘛!?小甜甜的位置马上要全面让位给六代机甚至七代机了。这才是让美国和北约真正彻底崩溃的事情。F35、F22全成垃圾,更别提F15、F16、F/A18这些更加垃圾的货色。
就在2024年7月30日,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曾表示,出于成本等因素,NGAD项目中第六代战斗机部分的选型将“暂停数月”,以确认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到了9月4日,美国空军副部长詹姆斯·斯利夫又表示,由于美国空军尚不清楚如何在“高烈度环境下”获得空中优势,因此需要对NGAD战斗机的需求进行“从头审查”,这一需求包括“重新考虑”美国空军在“与中国等主要对手”的战争中需要什么来“保持空中优势”,更重要的是如何重新设计NGAD战斗机以降低成本——最好比F-35成本更低。但到了12月6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国空军已经决定让即将上任的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来选择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的发展方向。
NGAD是美国2016年提出的研发计划,美国空军首次提出要用它替代F-22A。最初是称为PCA(穿透性制空)。2019年末PCA变成NGAD。2020年,前空军部长助理罗珀宣布,NGAD技术验证机已经研制完成,试验和试飞总共一年。可是,NGAD始终没有公开露面过,却在中国同时曝光两款六战机之前按下了暂停键。美国早就知道中国在研发六代战机,并且预测中国六战机2028年会首飞。美国自己研制六代战机要针对谁?当然是中国的六代战机,而不止是中国的歼20和歼35A。它暂停并要重新确认已经开发出验证机的NGAD技术路线,很显然说明了一点:美国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了解到的中国六代战机技术性能参数,使得美国自己的NGAD相比起来明显落后了。
二、中国七代机与六代机可能会同时列装
是不是搞NGAD2.0版本可以追上中国呢?不可能。因为中国七代战机早就已经在路上,并且早就已经曝光了,并且也是在2024年12月17号曝光了中科院力学所的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研发的MD系列(MD19/MD20/MD21)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空天飞行器/亚轨道飞行器/宽域飞行器......很多不同的名称。MD22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就已经展出了。
因为七代机与六代机在技术上会是不同的领域。以前从一代到五代,直到现在的六代机,都属于在大气层内的飞行器,基本都在2万米以下。极少能飞到超过2万米的。但是七代机的飞行空域主要是在临近空间的2万米到10万米范围。它们采用的发动机以及气动布局都是不一样的。一定程度上说可以算是并行的技术。就如同在过去二代机和三代机的时代,也并行地存在太空飞行的火箭航天技术,这两个是并行发展的技术。而七代机会是航天与航空之间的一个新出现的技术物种。所以,中国七代机的进展与六代机其实是差不多的。战机在临近空间飞行,实现高超音速是很自然的。中国的六代机是让所有现役的防空导弹都追不上,而七代机是要让现在所有中国之外的高超音速导弹都追不上。以这么高的速度,这么高的位置,七代机是可以碾压六代机的。
中美的模拟空战都表明:一架五代战机,可以零伤亡作战方式击杀超过100架以上四代战机。而一架六代战机,可以零伤亡方式击杀超过100架以上五代战机。一架七代战机,可以零伤亡作战方式,击杀超过100架以上六代战机。所以,5年以后的中国空军会达到什么样的领先程度?中国只要出动一个中队的七代战机,就可以把北约所有空军和海军全部杀光。可以设想一下,一支装备了马克沁机枪的部队,与手持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军队之间交战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更让美国和北约崩溃的是:中国对最领先的技术不仅越来越不怎么保密,而且在开始研发阶段都已经越来越多地公开了。这种自信才是让他们绝望的 —— 我就公开告诉你了,谅你小子也没这个能耐追赶我。
三、中国军事科技大爆发
除两款六代机同一天试飞,七代机可能已经首飞、以及前不久珠海航展上大量曝光的新装备,如“虎鲸”号大型无人作战艇等,更早之前曝光的无人机航母等等之外,刚刚还有陕飞曝光的空警3000。
“虎鲸”号大型无人作战艇
之所以判断是空警3000,是因为其平台采用的是胖妞运20,那妖娆的身段一眼就可认出。
中国航发技术的研究也接连取得众多突破。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王士奇团队在自激扫喷嘴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6月19日在《航空学报》网络首发(11月6日正式发表)的论文《基于自激扫掠喷嘴的加力燃烧效率实验研究》中给出的实验结果如下:
在0.008油气比下,燃油效率从89%提高到92.7%。论文摘要中说“采用自激扫掠喷杆,加力燃烧效率可提高3.7%”。网上盛传的提升到“99%”“接近100%”在论文中并未查到出处,与论文中提到的技术指标还是有些出入。不过在发动机领域,几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就已经了不得了。
什么叫自激扫?用科普的大白话给大家解释一下。有没有拿软管的水龙头浇草坪的经历,如果喷水的力度比较大时,管头会自己猛烈地左右摇摆,这就是自激扫。如果用这种自激扫效应去向发动机里面喷油,可以喷得与空气混合更充分,燃烧也就更充分。


王士奇团队在自激扫技术上已经有大量的积累
同样是12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博宣布: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研制的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完成了长时热试验,突破了氢氧旋转爆震燃烧室热防护技术,验证了长时工作下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是个什么技术?这么简单点说吧,像刚刚试飞的两款六代机在中国如此不怎么算先进的技术是根本用不上这种发动机的,它是为能飞到10至14马赫的七代机准备的空天发动机技术。歼36背部设计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实现的最高速度是7马赫。

12月22日,美国有个大名鼎鼎的军事网站“防务博客”说,中国准备买100万架轻型自杀无人机,预计2026年交货。
其实100万架无人机对中国无人机产业来说也就是个毛毛雨,顶多一个月的产能吧。在网上公开一下这个资料显然不是说中国无人机市场就这一个定单,其实这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单子而已。请注意是说的轻型自杀无人机。真正的中大型无人机的大单子一般是不会公开的。
当然,我们在看到这么多好消息的同时,也注意到一些不完全是好消息的信息,例如也是同时期的12月27日,一箭十一星的发射失败;另外海军2024年仅下水了4万吨装备,是这几年的低谷。众人期盼的054B下水两艘后就暂停了,好想海军对设计不是太满意,或者有新想法要落实,或者本来就是要先试两艘看看实验效果再大规模建造。
但是,这些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中国普通百姓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高了。不能说马斯克的星舰是越炸越进步,我们出现一点问题甚至步子慢一点就受不了。我们已经一点都不担心,后面让敌视中国的人心绪难平的新装备在媒体上不断公开是完全可期的事情。
有可能突然哪一天轰20公开了。
可绕地球几百圈的亚轨道轰炸机试飞。
可宽域飞行的第七代战机首飞成功,从而可能形成六代机与七代战机同步服役的局面。刚刚公开的六代机变成牛夫人的日子不会太远啦。
核动力航母下水。
各种新型的高超音速弹药、无人机航母不断推出。
......
除了军事科技外,中国民用科技这几天同样是爆炸性的消息不断: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30日报道,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正式发布,该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450公里/小时,运营速度可达400公里/小时。
四、被唤醒的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记忆
最近媒体上各种军事及民用科技产品技术大爆发,无疑唤醒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埋藏已久的记忆。
1952年7月1日,唐山钢厂职工满怀喜悦的心情向毛主席报喜,报告面吹碱性转炉炼钢成功。
1956年1月15日,在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上,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献报喜信。
《向毛主席报喜》,著名海派画家程十发创作于1960年。
2024年12月26日,......
或许人们在期待:
2027年8月1日临晨2点,东部战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
2034年12月26日,中国铁建、中铁隧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