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2025年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出席,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在答记者问时,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
“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的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而而纵观整个发布会,2025“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说有什么突破,抛开和2024相近的“两重”“两新”投资,主要就是聚焦“消费”。无独有偶,也是在1月10日,扩消费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工作部署,深刻认识做好扩消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大力度推动扩消费工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在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首位。强调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作用。为什么最近从中央到部委都一直把“消费”当在嘴边,一直“消费,消费,消费……”《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之所以一直喊“消费”,那是因为消费的确太……需要提振了。在国家统计局1月9日公布的的12月份CPI中,数据大家看图就行应该能明白消费所面临的压力。在统计局发布会上,针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从同比看,C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
-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5%,
-鲜果、牛肉、羊肉、食用油和粮食价格降幅在1.3%—13.8%之间。
-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4.7%和6.0%;而金饰品的价格上涨,到底可以不可以理解为“消费”需求,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判断。从最近一系列部委和中央的表态可以看出来。2025,中国经济到底好不好。其最最最最关键的,就是“消费”到底能否被激活。在前天的文章《中国如何走出通缩》里面我说:
想走出通缩,全球范围探索出来其实有三个成熟的路径:
一、政府投资拉动
二、提振资产价格
前两者,我们实际已经在做了,应该说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这距离全社会的信心恢复,其实还有很大距离。而给居民部门直接发钱,依然在探索。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发消费券。而单单发一些“满100-20”的消费券,虽然的确可以一时可以带动一些消费,但是并不能真正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因为“消费券”是一次性的,是“不确定性”的,是有“挤出效应”的。而真正消费的恢复,一定离不开居民部门对于自己可持续收入上涨预期的恢复。而如果不能给到大家一个收入稳定的“上涨预期”,那么想要打赢这一场“消费战”,恐怕难度还很大。一般企业给员工加薪往往是建立在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上涨的阶段。但是当下,许多企业部门由于在极度内卷的竞争环境下已经没有了利润。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不用说去提升工资了。所以企业端在增长工资方面的能力有限。那么这个时候,所能期望的就是政府有没有可能直接增加居民端的收入。比如确定性的对于低收入人群的社保补贴。又比如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支持政策。或者直接明确生一个孩子。国家直接补多少钱。能这些确定性的,可持续的,居民获得感强的政策,才能够真正帮助大家恢复收入上涨的预期。所以,我也期待,在2025,我们能够拿出一些“超常规举措”,一定打赢这场决定国运的“消费战”!